陈寿给刘备写列传时,为什么叫他“先主”?
原创

陈寿给刘备写列传时,为什么叫他“先主”?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这是为什么? 他笔下就只承认曹魏的君主才是真的皇帝。但汉晋春秋一书中则反过来以蜀汉为正统。但也不是就能否定那些人称帝的事实。这些是他们认为。而对于刘备孙权的皇帝身份则不与承认。而事实上。问题是该史书的作者承认与否而已。很多称帝立号的人物也不被正史所承认。所以蜀吴两国则无本纪。



《吴志》中则称呼吴国皇帝的名讳陈寿是蜀国人 但 被蜀国灭了 后来陈寿在晋朝当官。而晋朝是 魏国禅让而来 所以以魏为正统!其他两国主 则 不能入 本纪。因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是西晋史官。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所以曹操就以帝王身份出现在史书中。作者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但传是以本纪的方式写的。

其他观点:

东汉以后。魏蜀吴三国争霸。在书写这段历史时。以谁为正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明显是以曹魏为正统。比如曹操的传记是“魏武帝本纪”。曹丕的传记是“魏文帝本纪”。本纪是帝王才可以使用的。反观蜀汉、东吴。刘备、孙权同为开国皇帝。他们的传记分别为“先主传”“吴主传”。只是列传。不是本纪。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三国最后被西晋统一。西晋皇帝司马炎接受的是曹魏的禅让。所以在人们看来。曹魏是中原正统。而蜀汉、东吴都是伪政权。在《陈情表》中。李密不就说他“少仕伪朝”吗?作者陈寿当过蜀汉朝廷的官员。刘备当然是他的先主了。如果最后统一中国的是蜀汉。那么刘备的传记就是《昭烈皇帝本纪》。可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改变。由于政治原因。陈寿只能这样表述。这也是传统史家服务的例子。当代政权的合法性论证。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其他观点:

首先。单从字面本身来看。陈寿称呼刘备为先主。和他称呼孙权为吴主是很类似的叫法。承认其曾经的国君身份。但相对轻描淡写。同时放在列传而不放在本纪中。本就是所谓「帝魏寇蜀」的书法的一部分。这也非常容易理解。毕竟晋朝的法统承续自曹魏。彰显曹魏的合法性就是彰显本朝的合法性。这是有基本觉悟的史家该有的政治正确。

但是细玩陈寿具体的写法。事情却又不那么简单:

刘备大汉皇室苗裔的身份。小时候就显露的祥瑞和他本人异于常人的言行。都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他「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的豪言和他叔父「汝勿妄语。灭吾门也」的警示。既模仿了太史公描写刘邦的写法。也复刻了太史公描写项羽的写法。显示出陈寿对传主的偏爱。

很多地方的描写。显示出陈寿要在刘备和刘邦之间建立某种映射的镜像关系——即使是并不是很正面的描写「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其中也有深意。


对比陈寿把他写入本纪享受皇帝待遇的曹操。我们就能更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虽然庙号谥号避讳一本正经。但是实际上才按照官方口径说了几句。马上拐到了「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就差说是不知道哪里来的野种了。

再看陈寿提到的「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以及关于孙权的

不难发现陈寿从个人立场最偏爱和尊敬刘备。



从这个意义上。「先主」虽然只是时序加上一个主字。但是其中隐含的尊崇敬意和礼貌周全。也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换一个视角。尊敬故主本身就是汉魏两晋士人立身行事的道德准则。而捎带脚暗暗贬损一下魏武帝。对晋朝官方也有好处。因此。陈寿的这个做法既感念旧恩、不忘故主。对新朝也没有什么违逆犯忌的地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10:22

    本纪,蜀汉,刘备,陈寿,正统,晋朝,皇帝,孙权,先主,曹魏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10:22

    没想到大家都对陈寿给刘备写列传时,为什么叫他“先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10:22

    《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这是为什么? 他笔下就只承认曹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