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原创

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从四岁半开始教秦小小背诗。

最长的一篇是背了荀子的《劝学篇》。从开始一直背到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很少给她解释诗文的意思。即使解释。也只是描述个大概。我身边90%的人都在反对我的行为。

我的父亲。甚至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子背书会把小孩子背傻的!”大家就这样子一直说一直说。我也怀疑过自己。但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秦小小自己并不特别排斥背书。

大概在她五岁半左右。有一天她弹琴的时候不是很认真。我正在给她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突然问我。“这是不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两句话就出自《劝学篇》。我当时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念了这么久的书。终于有一点点可以证明。背书不会把孩子背傻。这些诗词歌赋里美好的句子都像小种子一样。一点一点的住进了她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生根发芽。

在最开始教秦小小念书时。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就是自己觉得好的。觉得好听的都拿来教给她而已。所以秦小小读了唐诗。读了宋词。读了《楚辞》。读了《诗经》。也读了一些类似《劝学篇》这样的文言文。

只是因为觉得美好。

别想让他早早也能看到这美好。

这个春天。三月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柳树刚刚发芽。细细的叶子在春风里摇荡。秦小小指着树对我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春天。四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替她缝补一条很好看却破掉的牛仔裤。我边缝边叹气。“慈母手中线。”她接口道。“哦。你是慈母。你拿着线。”然后她念了这首诗给我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很感动。我想。因为这些小小的感动。我会一直坚持教她背书的吧。

希望将来有一天。她不会在高兴或愤怒时。只会说一句“天呐”。也不会在面对美景和奇迹时。只会喊一声“我x”。

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是你播种的每一颗种子都必须要开出美丽的花。

不是你教的每一句诗。每一个道理他都要背得分毫不差。理解的清晰明了才叫成功。

教育必须要先给予。才能有收获。

所以。请给孩子一粒种子吧!

其他观点:

我儿子小学四年级。三岁开始背唐诗(已经算晚的了)。二年级开始背古文。现在一些初中古文朗朗上口。《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过秦论》等等。你如果问他收获了什么?我的回答是:远比我期待的多得多!

一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汉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经典就是经典。它是现代社会那些口水歌永远无法代替的。背诵经典对孩子来说早期也许只是死记硬背。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带他出去散步。看着河那边升起的月亮。他能不自觉的吟诵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跟他一起玩游戏。他也能说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我想这就是意义所在。

二 能使注意力集中。背东西速度大大加快。自从背了古文。他背什么的速度都开始快起来。这个是我没想到的。现在一首七言绝句。他基本读几遍就会了。也许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三 培养文学和历史兴趣

一些古诗词中的典故很有意思。促使他有了深入了解的欲望。于是相关的文学典故和历史知识就呼之欲出。他会找更多的这方面的内容来了解。远比硬让他读些枯燥的书更有意思

自从开始背诵古诗词。我俩有时学着中国诗词大会那样来个飞花令。沉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不亦乐乎!

其他观点:

我本人就是三四岁时背了一百多首古诗(本人老妈是语文老师)。当年的学校还没有如今的规范和先进。所以学校(老妈当时所在小学)校长会在大会开始前把我拎上主席台背诗热场以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哈哈

之后这些古诗词大部分在课本上出现。还是要重新背过。儿时背的诗词完全记不得。不过一路学上去语文一直不是很吃力。成绩也很稳定。不知这跟小时候的死记硬背诗词是否有关。

再看如今我的孩子。语文一直很好。自小我们就没有给他超前教育。上小学前连拼音都没有学。更别说背古诗了。我们的经验是。不认字的时候就是跟他相互讲故事。认字后是大量的阅读。使得他知识面广。语言表达能力强。自然在这门课上就游刃有余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让娃背古诗。不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能刚开始是娃不显。可之后慢慢的就能发现这一好习惯对孩子的益处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2:36

    劝学篇,读了,古诗,古诗词,会在,孩子,慈母,古文,我想,目的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2:36

    没想到大家都对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2:36

    从四岁半开始教秦小小背诗。最长的一篇是背了荀子的《劝学篇》。从开始一直背到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