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很多神话。这些神话实际上就是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古人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以及他们的欲求和当时对世界的理解。比如“女娲造人”讲的就是古人对人类起源的一种想象。“女娲补天”则是古人对当时如何解决大洪水问题的提出的一种办法。“精卫填海”则是古人对大海戕害人生命的一种愤怒及抗争。“后羿射日”也是对于太阳太烈。在地上形成干旱。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的一种办法。“嫦娥奔月”又是古人对犯了错误的女人的一种惩罚。等等。
但是。“夸父逐日”却是一个非常让人不理解的神话。不知道古人留下这个神话。究竟想表达什么。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的神话。主要记载在《列子·汤问》和《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列子·汤问》上的记载是:“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山海经·海外北经》的记载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两个记载大同小异。大同小异。大约能够说明两个事实:一是后面出现的那本书抄袭了前面出现的那本书。二是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因此只出现了这样一个版本。大家都按照这个版本。把这个故事往下传递。
既然这个故事深入人心。就说明这个故事讲得好。被大家所接受。
但是说起来。这是一个明显荒诞不经的故事。它和其它神话传说不一样。其它神话传说。都有明确的诉求和表达。我们都知道里面想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但“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我们却不理解。这个夸父。为什么要去追太阳呢?追太阳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而且他追太阳。最终又没有追上。把自己搞得很口渴。喝了几条河的水都没有解渴。最终渴死了。这不是很荒唐吗?
(夸父逐日插画)
对于“夸父逐日”的解释。一般有两种:一种比喻“人有大志”。还有一种比喻“不自量力”。
不过。这两个解释似乎都有些牵强附会。说“人有大志”。这个夸父去追太阳。有什么大志呢?就算追上了这颗太阳。又有什么意义呢?
古人之所以出现很多神话。是因为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没法解决。或者不能理解。但是“夸父追日”是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似乎并没有。那么。又有什么东西是让人不理解的呢?似乎也不是太清晰。
不过虽然说不太清晰。但至少这是一个方向。也就是说。“夸父追日”实际上所要表达的。是对太阳的不理解。
(古人想象太阳上的乌鸦)
在古人看来。太阳是天上的一个神秘事物。它全身都是火。早上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由于太阳上会出现黑子。因此。古人想象太阳上有乌鸦。不过。对太阳的想象。也就仅此而已。这乌鸦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有怎么样的故事。全都不得而知。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这些乌鸦为什么没被太阳烤死呢?这个问题也解释不了。
再一点。太阳既然是东升西落的。那么。它落到哪里去了呢?古人说。落到一个池子里去了。很明显。只有落进一个池子里。才能淹没它的光热。这也可以解释。但是。为什么早晨的时候。太阳又出现在东方呢?古人并不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自然不会说是从地面的背面绕过去。那么。它又是怎么绕过去的呢?这一点。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其实是并没有说清楚的。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夸父追日”。所表现的。就是人们想了解太阳的一种欲望。人们想了解太阳。首先就需要追上太阳。走进太阳。只有走进了太阳。亲眼看了。才知道太阳上面是什么。
但是。很明显。人们是不可能走进太阳的。因为太阳太热了。人们就算还在追赶之中。就已经渴死了。怎么能够进入太阳呢?
所以。“夸父追日”这个神话。不但表达了古人探索太阳的欲望。还表达了古人不可能了解太阳的悲哀。
(参考资料:《列子·汤问》《山海经·海外北经》等)
其他观点:
“夸父逐日”的故事最早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说的是一个神话故事:
有个名叫夸父的人。去追赶太阳。他不停地奔跑。最后终于追上了。此时夸父口渴难忍。欲喝水。于是饮干了黄河和渭之水。仍不能解渴。又去北方饮大泽(一说贝加尔湖。一说呼伦湖)。结果在半路上渴死了。临死时把自己的手杖扔出去。变成了一片桃林。
《山海经》又载:
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这是说夸父国在聂耳国之东。夸父国的人都是巨人。他们上身赤裸。右手握一条青蛇。左手握一条黄蛇。夸父扔出手杖变成的桃林在国的东边。其实只有两棵树。但树冠巨大。所以二木成林。
《山海经》还补充说。夸父国是上古的一个部族。为炎帝的苗裔。他们身材高大。骁勇善战。夸父是族中的首领。在炎帝与黄帝的战争中。这个部族被黄帝的神龙——应龙打败。逃到西南方一个叫“成都载天”(一说是峨眉山)的地方。组成了一个国家。叫夸父国。另一种说法叫博父国。
《列子·汤问》对此也有记载: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这段记载和《山海经》大同小异。不同的地方是说。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省略号内与《山海经》相同。不译)他扔出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桃林。桃林广阔。有数千里之大。
对”夸父逐日”的故事。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解析和评价:
一种认为:这是远古先民通过幻想与日竞走的神话。来表达对生命、时间的思考。对光明、黑暗的扬弃。是人类为征服自然。追求永恒的生命和光明。所做的卓绝奋争。赞美夸父是华夏“普罗米修斯”般的“盗火英雄”。
一种认为:夸父愚昧无知。不自量力。违背自然规律。其逐日动机和目的不可理喻。其死未必有价值。
另一种认为:夸父可能是一个巫师。逐日是一种巫祀仪式。上古有以人祭祀天地日月的做法。夸父大概死于一次“逐日祈雨”的残酷祭祀活动中。
还有一种认为:从口渴上分析。夸父时代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干旱。为了生存。夸父所在部落依据太阳坠落的方向。开始了一场寻找水源的大迁徙。表面上是追逐太阳。目的是寻找水源。后来以夸父死的代价。换取了部落在西南方向一个叫“成都载天”的地方定居。这个部落就叫夸父国。
对这些各种各样的解析和评价。笔者不妄加评论。这里有一首我在30年前写的诗。足以代表本人的认知。斗胆分享给大家:
逐日的夸父
一
先人们的形象在记忆中一无所有
鱼的歌唱猴的攀援猿的悲鸣
拿着投枪石斧裸露双乳舞蹈的伏羲们
几千几万几十万年地泯灭了
古风骤起掠过原上的寂寞
惊醒岁月的年轮岁月的沧海桑田
荒原上蛰伏生命蛰伏挑战的伟力
大地崩裂出我祖先中的骄傲
一场马拉松的冲刺血和肉的决斗
人和神最辉煌的奥林匹克竞技
天柱倒塌天河到流高原崩溃了
洞穴中的卑贱窠巢里的悲哀震撼了
夸父逐日让所有神话大惊失色
举世无双天地膜拜的形象
黄皮肤上彩铀一直斑斓到今天
二
天神战栗天帝颤抖九州震动
惊骇一场力量与意志的生死较量
为了原野上的风更加明丽更加灿烂
为了大地上的阳光更加温暖更加辉煌
为了伏羲们热血沸腾起原始的悲壮
纵博一场让天地不再荒凉不再黑暗
义和之车抽打邪恶的鞭子
六龙狂驰拉出烈焰拉出虹霓
巨轮轰鸣碾过雷霆碾过闪电
持舞长杖持舞意志持舞人的力量
盘蛇于耳绿光喷吐徘徊善与恶的境界
呵呵。大旌飘舞天地奔驰
咆哮中日辇呻吟太阳呻吟
逐呵逐呵。让所有邪恶战栗
让所有黑暗所有肮脏在追逐中死亡
终于逐上了。太阳妥协
举日告天举起天帝神圣的瑰宝
日之神在一瞬间脱胎换骨地辉煌
亿万烈火冶炼出天地间巨人形象
三
苍穹倒悬。天柱倾折
终于倒下。在拥抱了太阳之后
在饮干了黄河渭河的巨浪之后。
在精疲力竭的呐喊呼啸之后
没有滔滔不绝的洪水涌来
大禹开凿的那一条条河流干涸风化了
盛产道义的大泽卑劣地逃匿了
我的祖先逐日的胜利者英雄地倒下
倒在九十九个望娘滩的悲号中
热血喷礴于是有了太阳的鲜红
骨骼横亘于是有了大山的雄性
热泪汩汩于是有了河流的柔美
没有来得及建造亘古的纪念碑
弃其长杖于是有了夭夭桃林
有了鲜美如乳遍地滚动的桃子
让后人们一直美丽
一直甜蜜一直幸福到如今
四
太阳一如既往地热情大地
日坛之上祀幡飘扬祭歌飘扬
风化进程中祭祀程序依然新鲜
日之图腾叠加出祖先的笑意
一种沉重而痛苦的思想
缠绕荒草缠绕荒草中的热血坟茔
徘徊在桃花灿烂的风景线上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黄土地
一代又一代地繁衍出逐日的子孙
英雄的壮举无穷无尽地蔓延生长
成了一片片盛开的广袤桃林
追逐时空。追逐宇宙
追逐死亡中的快意新生中的惨痛
追逐生命里燃烧的永恒太阳
纵然在死亡的亲吻中化为尘埃
决不停步。轰然倒下便又是
一座大山的雄性
一片桃林的妖娆
(图片来自网络)一一一一
其他观点:
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夸父逐日”的典故在我国几乎耳祥能详。家喻户晓。
夸父最早的记载。出自我国著名志怪古籍《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记述古代民俗、地理、巫术、医药等方方面面的奇书。其中还记载了非常多的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等。
关于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有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意思就是说:夸父一路追着太阳跑。半路口渴。就想喝水。先喝光了黄河、渭河的水。仍不解渴。还想再喝。于是想跑到北边的大河里去喝。结果还没到河边。就渴死了。
夸父逐日。传说是追了九天九夜。结果太阳还没碰到一下。就先渴死。大有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
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太阳?
传说一:太阳作恶。旱灾不断。夸父大义追太阳
在这个传说版本里。夸父是远古时期一个巨人族“夸父族”的首领。作为一个大有作为的首领。在夸父的带领下。族人们过着幸福自在的生活。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年太阳变得很毒辣。旱灾严重。河流干枯。庄稼旱死。族人过得异常艰苦。夸父不忍心看到族人受苦。于是就想着把太阳这个罪魁祸首给抓起来。结束这场旱灾。再还族人以安乐生活。然后。夸父就走上了逐日之路。悲壮渴死!
传说二:“好奇害死猫”。欲探太阳终不成。为伊消得人渴死
在这个传说版本里。夸父是一个好奇心很重。求知欲很重的“学者”。对于天上挂着的太阳。夸父突然想搞明白它到底是怎么样的。它为什么能发光。它为什么能发热?于是就开始追太阳。想把太阳追到手好好研究一番。这实则是反应出。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探索。只可惜。夸父这次选错了研究对象。有道是“科研需谨慎。安全第一位”。谨记!
传说三:捧得光明在。甘心万里追
在这个传说版本里。夸父追太阳是为了追求光明——太阳是光明的象征。远古时期。黑灯瞎火。太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光和热。夸父有个大胆而美好的想法。他要把太阳留下来。他要把太阳留在他的族群里。让他的族人永远享受光明。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太阳的路。
关于夸父逐日的典故。有人震撼。有人感动。有人嗤之以鼻。那夸父追日的典故。于现如今的我们而言。能带给我们什么?
夸父逐日对我们今人的意义
首先。夸父逐日代表了一种大无畏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夸父为了族人不再受太阳折磨。不再受旱灾的影响。独自勇敢地踏上追太阳的路。这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夸父和《山海经》里另一个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中的大禹一样。都有一种舍小我为大众的奉献精神。大禹一生。忙于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夸父为族人不辞辛劳追太阳。最后身死。因此。他们都是值得人们去敬重的人物。
其次。夸父追日代表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前路再苦再难。目标再远再难。绝不放弃。既然还有目标。既然还有道路。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脚步不能停。停下就意味着目标走不到。一切成空。世上最难二字。唯“坚持”而已!多少人都败在了半途而废?也许我们走下去。也不一定成功。但是我们没有停下脚步。我们尽力了。那么我们无愧我心。
在山海经中《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两个神话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一只小小的鸟儿。却日复一日地衔着树枝丢进大海。想把大海填平。其中执着。令人感佩!
再次。夸父逐日从反面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凡事要量力而行。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符合自己实力的目标。不好高骛远。否则迎接自己的注定是失败!
《列子·汤问》有言“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在这里夸父逐日而死。却还要落得个“不量力”的“恶名”。实在不值。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后羿射日》的故事。同样是对太阳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后羿能成功?后羿能把太阳射下来。那是因为后羿有神弓在手。而夸父想追太阳。你凭什么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清醒的“后羿”。绝不做糊涂的“夸父”!
自古以来。对《夸父逐日》的典故。人们向来褒贬不一。窃以为。我们其实应该。更多的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夸父。去看待他逐日的行为。给我们自身以启迪。
当然。《夸父逐日》的故事还能引申出许许多多的意义来。而这。正是夸父的魅力。正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044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阳,夸父,夸父逐日,山海经,后羿,列子,夸父追日,神话,古人,族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谁知道关于“夸父”的典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很多神话。这些神话实际上就是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古人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以及他们的欲求和当时对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