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原创

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封建社会的一国之君。后宫有三千佳丽。要做到专情往往很难。

而大清的顺治皇帝福临。虽然妃子众多。但对董鄂妃来说。他却是一位“宠妻狂魔”。顺治到底有多爱董鄂妃呢?

一、一见钟情。冲破阻碍“修得正果”。

清初。后宫有尊贵的女眷轮番进宫陪侍后妃的制度。也就是那时候。顺治认识了美貌端庄、温柔贤淑的董鄂妃。

顺治皇帝也是一表人才。而且才华出众。二人一见钟情。

为此。博穆博果尔痛斥了妻子。顺治知道以后。打了弟弟一个耳光。

后来。博穆博果尔莫名其妙地死了。50天后。董鄂氏成了顺治的妃子。

二人不顾封建礼教。最终走到一起。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对于这“偷来的爱情”。自是非常珍惜。

二、宠爱至极。绝无仅有的“晋升速度”。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八月入宫即被封为贤妃。十二月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行册封礼时。顺治还破格大赦天下。同时封董鄂妃的父亲为三等伯。

按照常例。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时候才会诏告天下。对董鄂妃。也是创了先例。

三、情投意合。感情甚笃的“精神伴侣”。

前两位要不就是没有学识。要不就是性格强悍。

因此。对于温柔娴静。懂得隐忍。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情女子董鄂妃。自然非常喜爱。

二人经常一起吟诗作画。参悟佛法。相同的趣味。让二人成了两情相悦的“精神伴侣”。

此外。董鄂妃还亲自打理顺治的饮食起居。顺治的饭菜都是她先尝过。才给顺治吃。

顺治常常批阅奏折到深夜。她都会陪在身边。

皇帝生病了。她也一直待在身边照顾。

二人过得俨然就是平常百姓夫唱妇随的烟火日子。

因此。更多了一些相濡以沫的真情。

四、香消玉殒。空前绝后的“豪华国葬”。

不久。还没活到百日的孩子夭折了。董鄂妃一病不起。挣扎了三年。也撒手人寰。

董鄂妃死后。顺治十分难过。她死后两天。他就追封其为“孝献庄和至德宜仁温惠端敬皇后”。还亲自撰写了文章来悼念她。由于悲伤几度情绪失控。

董鄂妃的丧礼办得也十分隆重。顺治甚至要求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以及所有公主和命妇都要哭丧。

当时已没有殉葬的习俗。顺治甚至想把三十几名宫女、太监殉葬。在孝庄太后的劝阻下。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董鄂妃下葬的时候。为她抬棺的都是满洲八旗贵族中的二三品大员。在清代也是绝无仅有。甚至皇帝的葬礼也没有这么大的阵势。

顺治还为董鄂妃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水陆道场。108名僧人为其诵经。持续了21天。

五、思念成疾。追随爱人“九泉之下”。

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不理朝政。独居养心殿。从早到晚悲痛不已。

甚至在写给群臣的诏书中。竟然出现了“我还有什么心思活在人世上”这样的话。

思念成疾。渐渐地顺治皇帝身体也垮了。几个月后。他患上了天花。没几天也去世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顺治帝失去董鄂妃以后。心如死灰。不再留恋红尘。于是出家当了和尚。

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一位风姿卓绝的佳人。她用柔情换得了皇帝的真爱。

虽然红颜薄命。但是在那个无情的帝王家。她与顺治皇帝之间真挚的爱情。却被传为一段佳话。

有书君觉得。从古至今。那些让男人上瘾的女子。除了美貌之外。一定还有她独到的动人之处。

其他观点:

董鄂妃(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栋鄂氏出生。又作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她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尤其是野史中记载颇多。清世祖福临最宠爱的女人。宠冠后宫无人出其左右。当之无愧的一代“倾世皇妃”。

顺治十三年时(1656年)。17岁的董鄂氏入宫成为顺治帝的妃嫔。直接晋封为“贤嫔”。同年八月。她就被顺治帝立为“贤妃”。没过几个月。顺治帝就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这样的履历和晋升速度。历史上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尤其。是在后宫礼仪和教条严苛的满清王朝。更是不可想象。从而也引起了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不满。

不仅如此。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过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大清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有大赦天下的。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她是独一份。这一年。顺治帝19岁。董鄂妃18岁。

直到今天。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库中。还依然保存着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和记载。可见。此事千真万确。不容置疑。

董鄂妃也非常争气。在册封的第二年就生下了顺治的皇四子。可惜不满百天就夭折了。谥“和硕荣亲王”。董鄂妃在失去孩子后。神情恍惚。每天以泪洗面。郁郁寡欢。顺治皇帝也极为呵护她。时常陪伴左右。

顺治十七年(1660年)时。21岁的董鄂氏就在承乾宫病逝了。顺治帝悲恸万分并数日辍朝。之后亲自下旨:

“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皇太后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脱仰承慈渝。特用追封。加之送号。”

后来葬于清孝陵。赐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而且!为了体现身份贵重。不附帝谥。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更夸张的是。顺治帝亲自御笔题写了洋洋数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盛赞董鄂妃生前的品德高洁。记述她生平的诸多事迹。言辞真情流露。

在皇贵妃董鄂氏去世的当天。顺治皇帝就立即下旨。令亲王以下。满、汉四品以上在京官员。公主、王妃以下的所有命妇。一律都到景运门内外祭奠。可谓是规模空前。

鉴于顺治对于董鄂妃一系列逾制的行为。民间开始有传言说。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心灰意冷。情难自已。选择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发号“尘隐道人”。关于顺治出家之谜。已经成为“清宫三大疑案”。但多见于野史记载。

然而。据正史《清史稿》记载。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他生前信奉佛教不假。尤其是在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的确伤心绝望。甚至也动过出家的念头。但是。经过身边的高僧行森和尚开导。加之孝庄太后的极力劝阻。他最终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可顺治的精神却再也无法振作起来。对于朝政事务已经彻底放弃。真的是“哀莫大于心死”。

在长期的抑郁苦闷中。顺治皇帝很快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临终前。他和母亲孝庄太后商议后。留下遗诏。命自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为帝。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感情。真的让人无比羡慕。却又无限惋惜。好在。顺治帝生前没能给她皇后的尊号。死后追封她为皇后。并且两人同穴而眠。

回答完毕!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端敬皇后行状》




其他观点:

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二岁的董鄂妃病逝。第二年正月顺治帝崩于痘症。演绎了一曲帝妃生死相依的绝恋。

顺治帝之死。源于爱情上的纠结。他在爱妃死后。除了“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外。还亲制《孝献皇后行状》数千言。又命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金之俊另外写传略。

这样的举措。足见顺治爱妻深切。堪为情爱佳话。然。作为一个帝王。顺治帝却显得荒唐。跑到五台山清凉寺。剃了头发要出家。最后是太后与汤若望苦劝。才算作罢。

顺治帝出家一说。又系于佛家情结。但他还是因情所困。受了董鄂妃之死的刺激。

顺治帝纳董鄂氏为妃。前后不过五年。董鄂妃十八岁入宫。深得顺治帝“眷之特厚。冠宠后宫”(《清史稿·董鄂妃传》)。但她于顺治十三年八月被立为贤妃。得益于世祖偏重。而十二月进封皇贵妃该与母凭子贵有关。《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十四年十月丙子。皇第四子生。”这个皇四子。即董鄂妃所生的荣亲王。被顺治帝昭告天下署作第一子。董鄂氏封皇贵妃之时。应该是受孕之后。世祖请示太后。再行册立大礼。颁诏大赦天下。

按理。此时的顺治帝。已亲政近六年。大权在握。乾纲独断。太后对他的约束力要明显弱于多尔衮摄政时。世祖亲政后。除了大范围肃清摄政睿亲王之影响外。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政治作为。还是有不少可以圈点的。他算得上一位明君。参加过世祖大婚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写道:“这个皇帝虽然年轻。但一开始治理国事就表现得深谋远虑。受到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赞扬。胜过了头发灰白的最有才智的大臣们。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傀儡了。在处理政务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判断力。”

至于世祖为何宠爱董鄂氏。世祖给出的答案是:“后婗静循礼。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返跸晏。必迎问寒暑。意少乱。则曰:‘陛下归晚。体得毋倦耶?’趣具餐。躬进之。命共餐。则辞。朕值庆典。举数觞。必诫侍者。室无过燠。中夜罝罝起视。朕省封事。夜分。未尝不侍侧。”(《清史稿·董鄂妃传》)貌美为其一。但主要是董鄂氏待婆母太后、丈夫世祖。严格遵守了汉文化的礼仪。这些褒词。都合乎汉人贤妻关于侍奉公婆遵礼仪、伺候丈夫有规矩的高标准。应该是真实情景。不为顺治因宠幸而伪饰。

虽然世祖在世。始终未改变清朝“首崇满洲”的既定国策。一再重申要坚持满洲的衣冠服饰。将主张部院大臣专用汉人、不用满人及建议修改逃人法的言官如李呈祥等流放满洲。甚至下令将主张“留发复衣冠”的内翰林院大学士陈名夏处绞。但。他作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弥留之际。曾安排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起草遗诏。即所谓顺治罪己诏。胪列十四款。主要指他未循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人、宠汉抑满等。他偏爱董鄂妃循于礼。说明了他受汉文化的礼教观念影响深切。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55:53

    顺治,董鄂妃,皇帝,皇后,顺治帝,满洲,太后,世祖,死后,二人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55:53

    没想到大家都对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55:53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封建社会的一国之君。后宫有三千佳丽。要做到专情往往很难。而大清的顺治皇帝福临。虽然妃子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