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农村“人情味”浓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原创

六七十年代,农村“人情味”浓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那个时代的农民思想纯朴。想法不多。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感到非常满足。做事讲良心。热受集体。见不得损人利己的事;好客。喜欢主动给别人帮忙。帮忙后不要报酬。特别是一个生产队里的人团结。有时别看内部有的人常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吵吵嘴。但一当队人受外面人欺负保证是很齐心。一致对外。

记得在六七十年代。本来都不算富裕。但只要哪家办红白喜事。基本上是全队齐动。一块钱。两块钱。四斤面条。有的哪怕是到自己地里砍一背菜。也要去办事家热闹热闹。帮忙的人也多。凡是办事的那一流水事情。除了那家有凣个内亲帮忙以外。齐余全是生产队里的男女社员。

在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队上不少家庭要改修房子。队上的人都相互支持主动帮忙。打石头。挖基脚。挑砖挑瓦挑泥沙。筑墙盖屋。甚至是帮厨等等。一呼百应。有些人家除了花钱买材料以外。根本就不用花工钱。有的甚至是吃自家饭帮别人做事。如果是队上有家庭团难的老人死了。队长一声号令。从做棺木、办丧事到安葬全是队上人帮忙。

社员齐心团结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种良好风气。记得一次是有个工厂不经队上同意。乱占耕地。社员们全体出动。吵的吵。闹的闹。睡的睡在地里。结果上级领发话。双方坐下来谈判。队上赢了官司又得了补偿。

还有一次。也是七十年代初。栽电线杆子的一群杂皮。把一个社员的自留地的农作物。踏得稀烂。这户社员说了忚们几句。他们仗人多不但不赔损失而且还打了这个社员。一时间四周站满了生产队的男男女女。拿的拿锄头。拿的拿扁担。拿的拿棒锤。齐声喊打杂皮。那四五个小子见四周全是黑压压的农民。连邻队听说也赶来了。手里也同样带着家伙。他们见事不妙。只得认赔求饶。

以上仅此几例。可见那时农村的农民团结心齐。有着浓浓的乡情与人情味。是拿到现在。恐怕却是另一种状况。

其他观点: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人情味是很浓厚的:比如盖房子这样的事自己干是干不成的。那时生产队社员都来帮忙。还有红白事情等。都是社员知道就主动来帮忙。也就是中午在东家吃顿饭的事。那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是这样。互相帮助。

生产队里有军烈属。困难户。家里有些活或困难的家庭。生产队干部和社员都帮助。照顾。在生产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团结互助。

过年的时候。也就是春节。更是热闹。过了腊月二十三。开始杀猪。办年货。你上我家帮。我上你家帮都热热闹闹的互相帮。春节来到。大人小孩都挨家去给老年人拜年。问声好。热热闹的过春节!



其他观点:

农村人情味自古以来就很重。六七十年代是集体时代。生产队就是一个大家庭。相互依存。互相依赖。那样的体制虽过去了四十多年。至今仍很怀念那个年代。六八年我们这里大生特大洪水。洪水猛兽冲毁了队里的所有良田。三十几户人家口有两户的房子没进水没冲走。其余一扫而光。原来的屋场地基全变成了河道(河已改道)。这惨景无法目睹。洪水退去后。队里开会讨论自救办法。(因全县甚至全市普遍受灾。只能靠自救)。队长作出安排。一方面要恢复损毁良田。抢播抢插晚稻。另一方面安排一半社员建房。做到生产建房两不误。由队长安排先从某家开始建房。其余的按秩序排例。建哪家的全队出动。都吃自家的饭。早起晚散。社员们都争先恐后。各尽所能。通过半年的奋斗。到年底都住上新房。晚稻也获得了丰收。通过这件事。社员们认定集体力量大。大灾大难面前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有信心有力量能战胜一切困难。到如今我们队社员们回忆起来仍感慨万千。都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0:05

    社员,生产队,的人,队里,都是,晚稻,热闹,有个,队长,齐心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0:05

    没想到大家都对六七十年代,农村“人情味”浓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0:05

    那个时代的农民思想纯朴。想法不多。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感到非常满足。做事讲良心。热受集体。见不得损人利己的事;好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