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原创

“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妇孺皆闻。这四个字常被人们悬于墙上。挂在口边。然附庸风雅者众。又有几个人真正识的其中的真义呢?

绝大部分人把“善”字理解为良善、美好或良善、美好的品质。从而把“上善若水”理解为最美好、良善的品质就象是水一样。也就是说水具有最美善的品质。《百度百科》上对“上善若水”是这样解释的:“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真是这样子的吗?水就是最美好品行的象征吗?那么水深火热、洪水猛兽、水性杨花、水火无情这些成语又如何解释?要真正理解“上善若水”。关键要弄清“善”字的真正意义。不知“善”字本义。一切关于“上善若水”的解释都归于谬误。圣人的智慧就不会被我们真正领悟。

实际上。“善”的本义就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并无美丑、好坏之分。“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都是这个本义。人初生时。由于还没有受到社会和教育的熏染。所以其本性具有天然的特点。即自然属性。所谓“性”。就是指事物在特定阶段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後天形成的特点。而“善”则是指事物先天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点。即先天的自然属性。从造字角度讲。“善”字从羊从言。意思就是言乎羊者为之“善”。那么为什么羊能代表事物的自然属性呢?我们知道。无论是人类。也无论是牛羊鸡狗。还是狼虫虎豹。在刚出生时都具有共同的自然属性。除都很可爱之外。他们都是饿了就会张口哭(叫)。饿极了还会咬痛母亲的乳头。饱了就很快乐。其本性基本都差不多。也就是“性相近”也。但无所谓恶与不恶。但当他们长大後。其本性大多会发生极大改变。只有羊长大後变化不大。仍基本保持初生时的自然属性。故以羊象征先天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言乎羊者。故造字为“善”。由于羊天生温良。故“善”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品性。与“恶”相对。注意:善恶的善是引申义。而不是本义。

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就是本义是中性的。并无褒贬意义。引申而特指或褒或贬的意义。所以在具体应用中要特别注意区分。“善”本义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无褒贬意味。但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属性。“臭”的本义指鼻子的功能所产生的嗅觉。即气味。无所谓香味与恶味。但又引申特指恶味。如“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就是用本义。仅指气味。不特指恶味。因为朱门人家是不会让酒肉产生恶味的。再如“祥”字。其本义就是指事物的征兆。并无吉凶之分。引申则特指吉兆。《诗经·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这里的“祥”用本义。至于吉凶。文王心里不占而知也。占之只不过是一种固定仪式而已。

知道了“善”的本义。那么“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水静则平。万物都离不开水。水对万物都有利但却从来不与万物争高争上。而准是处于众人都所恶的地方。故水的这种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道了。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规律。水的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规律。故曰“上善若水”。孔子也曾解释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恒道。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而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静则平矣。水的这种自然属性最接近于天之恒道。故曰“上善若水”。人道效法天道。当争道不争高。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处。

(文章为子夏故坛原创)

其他观点:

按照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则。善是一个会意字。善字的上半部分是羊。下半部分是个口。意思是说我们说话。要像羊一样。这就是善。就是完美的意义。

为什么羊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呢?首先。羊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它不像其他的猛兽。它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羊的角都是弯曲向内长的。这样的争斗。不会要命。按照孔子的观点。这就是君子之争。好像羊的身上。也有了君子的风范。所以中国汉字中好多表达吉祥如意、美好等词。与羊有关。

下面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水。在老子的道家哲学中的地位是什么。水的特性。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什么启示?

上善若水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世界最本质的东西。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推动力。而道是无形的。是无为的。道是自然而然的。它不会有意为之。一切都是自然的自发的自觉的结果。在这个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老子认为。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做人。都应该遵循道的原则。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你不要胡作非为。一切以自然而然为最高标准。所以老子崇尚的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在人的生活中。老子崇尚不争。老子认为与人争斗争权夺利。是灾祸的开始。你要是不为人先。你要是不与人争。那么别人就不与你争。这样你才是无敌的。

那么。在自然界。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契合老子的哲学理念吗?肯定没有。

首先。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限制的。它可以变成任何的形状。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其次。水是柔软的。它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这完全符合老子的贵柔的思想。

第三。水是最为宽容的。它可以容纳这世间所有的污垢。所有的不美好。这也与老子的思想密切相关。

第四。水有不争的特性。别的东西都向上。而水是向下的。它从来不与别人争斗。这又符合老子的不争的思想。

第五。水有滋润万物的仁人之心。老子认为。我们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第六。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的这些特性。完美地契合了老子的政治与人伦思想。所以。老子把水看成是最完美的善。

其实。孔子也很喜欢水。他曾经说了一大段水的好话。完美地阐释了老子的上善若水的思想。在《荀子·宥坐》中。孔子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

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意思是:

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给各种生物而无所作为。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动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好像道;如果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随即奔腾向前。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软地所有细微的地方都能到达。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在这里。孔子把水看成了他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水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君子的人格。

所以。上善若水。做人当学水的精神。

其他观点:

善的本意就是本性好 。有慧根 有德性 。按照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政治品质好 。思想素质好 。道德修养好 。善言善行善果都符合社会标准和准则 。过去形容为五讲四美 。这就是对善的高度概括和升华 。遵循善的人一定是心地善良。一个家庭也如此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善于恶是一对矛盾 。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辅相成的关系 。它与因果定律紧密相联系 。现在人们讲善 就是讲社会的正能量 。鞭挞社会的负能量 。善是中华民族的正气正能量 。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49

    老子,本义,上善若水,属性,自然,孔子,万物,善于,事物,君子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49

    没想到大家都对“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49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妇孺皆闻。这四个字常被人们悬于墙上。挂在口边。然附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