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
原创

如何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

好文

热门回答:

这句话出自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名曰诗。其实既不平仄。也不压韵。只能算是顺口溜吧。但是既然出自帝王之口。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乃至于成为后世教育子孙的规训之选。

往往看到一些史学家们称赵宋王朝是“文人的天堂”。的确如是。那么为什么宋朝会如此重视文化、看重文人呢?

这要从真宗的伯父、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

公元九六〇年正月。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后的赵匡胤怕手下的禁军将领们也效仿自己。于是恩威并施。邀请众将领。上演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成功地解除了石守信等开国功臣们兵权。也播下了宋朝三百余年重文轻武的种子。

在商议国号时。赵匡胤釆纳了亲信赵普举荐的“建隆”。可是没想到。建隆二年。赵匡胤却发现这个年号已被后蜀用过。后蜀亡国后。蜀主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已被纳入宫中。这可是天大的忌讳!结果把赵普召来。狠狠地训斥了一回。降职罚薪。算是皇恩宽仁了。最后。赵匡胤扔给赵普一卷『论语』。让他回去恶补一下文化。数年后赵普再度拜相。手不释卷。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而这一事件。又迈出了大宋重视文化的第二歩。

天下太平后。赵匡胤深知治理好国家。还是要靠文人。于是他首先从科举入手。改革了隋唐以来严苛的录取条件。放宽了取仕范围。凡有真才实学者。无论穷富贵贱。皆可应举。并且。在最后殿试时。取消了淘汰制。即凡参加过殿试的学子。皆为天子门生。都有官做。然后。大幅度提高文官的俸禄。使天下学子们一日登科。终生受益。从而迈开了大宋重视文化文人的关健一歩!

纵观大宋王朝。官员贪污公款者比其他王朝少之又少。原因是宋代官场风气好。官员素质高「大都是科举入仕」。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官员的俸禄高。据有关资料介绍。象大家熟知的包拯。他出身贫寒。但是自登科入仕后。累官至开封同知「府尹副手」时。年俸折合如今人民币达到近二百万元。就连一个七品县令年俸也有几十万元。所以。天下读书之风日盛。有这样一首诗。最能体现当时学子们的理想: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王候岂有种。

男儿当自强。

所以说。在古代。“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一点都不过份。它极大地刺激了寒门子弟的求学欲望。调动了莘莘学子们的求学热情。也确实改变了很多学子几代人的命运。

着眼现在。我觉得这句话也不过时。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而科教兴国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人才。在这一方面。国家一次次提高教师、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原本认为卑微的职业如今成了许多人羡慕的工作。重视人才、众视教育的结果。还使许许多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走上了教育脱贫、文化致富的道路。而且许多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靠求学改变命运仍是唯一的途径。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理念下。如果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不知道会有几个学子仅仅为了贯古通今、知书达理而去苦读。毕竟。读书只是过程。读有所用才是目的。

浅陋之见。不成文法。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寓意。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功成名就。改变命运。只有在书中寻找出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荣华富贵。金玉满堂。前程似锦。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其他观点:

有的人认为读书无用。仅仅是因为他们知识的变现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将知识转变成财富。比如那些高级工程师、老教授。他们出去讲一堂课。出一个方案。那可真是名利双收。

技术也是知识的一种。在某一个领域里成了技术的佼佼者。那么也可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你看那些高级程序员。他们都是计算机程序高手。开发出一款软件。稳稳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华为的员工都是高薪酬。他们的学历与技能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7:20

    都是,赵匡胤,真宗,书中,王朝,文人,这句话,年俸,宋朝,文化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7:20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7:20

    这句话出自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名曰诗。其实既不平仄。也不压韵。只能算是顺口溜吧。但是既然出自帝王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