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明成祖朱棣?能不能称为千古一帝?
原创

如何正确评价明成祖朱棣?能不能称为千古一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有些人天生下来就是做帝王的人。明成祖朱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不能被称为千古一帝。我说了不算。咱们先看看别人对朱棣的评价。


如果把眼光仅仅限于国内的话。我觉得得到的评价或许会更为客观。



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千古一帝。是要多方面考证的。从他的文治武功、后世影响整体的方面来评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理性的答案。那么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朱棣的这几个方面。




其他观点:

五千年华夏千古一帝的排行榜中。头几把交椅里很难有明成祖的位子。但要论武功。永乐大帝绝对笑傲江湖。“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了。不管秦皇汉武这样的“嘴把式”。还是唐宗宋祖那样的“练家子”。都难望永乐大帝项背也。即便贵为一代天骄的铁木真。去除后世子孙的实“武”。拿掉名气包裹的虚“功”。华山论剑还真不一定打得过朱棣呢。

要说历史上最牛造反派。除了燕王朱棣还能有谁?三年靖难之役(1399-1402)。竟以最高领袖、最炫统帅和最勇将领的三重身份。仅靠北平一隅之力。干掉了环球No.1:“建文大明”。别说华夏即便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大明自1368年创建以来。经过朱元璋三十年励精图治。建文帝接手时俨然世界第一帝国的存在。不仅疆域最大、人口最多、军威最盛。综合国力更是最强;另外。开国也才三十年。帝国依然保持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与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此。环顾全球也就还未开打奥斯曼土耳其的铁木尔。战力尚可一较吧。

虽然相伴太祖屠戮和自然老去。像徐达、冯胜、傅友德和蓝玉这等大神级名将都已凋零。依然还有老当益壮的开国战将耿炳文和郭英等。更有后起之秀盛庸、平安、瞿能与何福等。如此。“建文大明”依然败亡。关键不是无将可用、无兵可征。也非建文迂阔、臣下腐儒。而是朱棣超强和燕军能战也。

想当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时。所逢最强对手金国。加上南宋、西夏、大理和青藏等。再去除建国日久的暮气。增加点王朝初建的锐气。才相当于靖难时的“建文大明”。就那。成吉思汗亲自攻了五年。手下第一大将木华黎又接着打。最后继任大汗窝阔台再全力为之。直到成吉思汗逝后七年。蒙古才灭掉金国。

当然不同时代。主客观条件差异很大。不能简单类推相较。但以此也能看到朱棣成功造反有多牛。武功又有多盛了。

六征漠北史无前例

永乐初年。蒙古分为鞑靼、瓦剌与兀良哈三部:洪武末降明复叛的后者相对较弱。前两位蒙古高原上东西双雄对峙。在明成祖积极招抚之下后两位先后来归。明廷得以在今西拉沐沦河以北重置兀良哈三卫。并封瓦剌三位首领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分别为顺宁王、贤义王与安乐王。但位居蒙古正统的鞑靼却杀了明使郭骥。结果引爆战争。

明成祖先派靖难名将丘福率军北征。没想到全军覆没。于是亲自挂帅。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0-1424)。开启了他前后十四年的五征蒙古伟业:

首征鞑靼。先在斡难河畔击溃可汗本雅失里。又于贝尔湖东大败权臣太师阿鲁台。战后。本雅失里逃奔瓦剌被杀;阿鲁台则向大明投诚。三年后(1413)受封和宁王。部下3765人也得了相应官职。

继而瓦剌三王之首马哈木萌生叛意。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于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重创其三万铁骑。马哈木所立大汗答里巴失踪。瓦剌重新归顺。

随后共臣于大明的鞑靼与瓦剌。展开了三次内部争雄大战。笑到最后的前者再次崛起。太师阿鲁台又桀骜不驯起来。明成祖遂从永乐二十年(1422)起连续三年亲讨之。虽未有面对面较量。却让其远遁避战中困顿日衰。确保抑强扶弱制衡蒙古各部战略的实现。另外还顺手教训了一下暗助鞑靼的兀良哈。

纵观成祖五次亲征。驰骋漠北独孤求败。既乃盛世帝国强大国力的集中体现。又是一项亘古未有之个人伟业:历代汉人帝王中再未有人亲征漠北过。即便加上北魏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的君主们。除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无出其右也。对了。明成祖第四次亲征并未至漠北。但要算上做燕王时的两次。那就跟六征的拓跋焘并列五千年华夏No. 1了。

征服蒙古不世之功

相比六征漠北(算上燕王时)的次数。成祖更大伟业还是数字下面的实踏实赫赫战功。无论燕王时P北元。还是永乐大帝时K鞑靼与瓦剌。他每次出征都是无敌般存在。并有两位蒙古大汗因此丧命。答里巴大汗在忽兰忽失温战后失踪。想来毙命沙场连尸首都未找到才是。而本雅失里也是大败后逃到瓦剌才被杀的。

忽兰忽失温一战。瓦剌只有三万骑?确实不算多。汉武击匈打败的是十万铁骑。老爸朱元璋面对的蒙古也更强。但有清一代。从努尔哈赤到乾隆。与蒙古缠斗一个半世纪。每战所遇对手从未超过此数。至于康熙亲征准噶尔的昭莫多之战。人家仅仅只有两万骑。而且葛尔丹最后败亡的根本原因是后院起火。就那还被后世吹得神乎其神呢。至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时。也从未遇到超过三万骑的对手。而哲别西征仅有两万骑。便打得俄罗斯们落花流水了。

当然。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征服过全蒙古才是明成祖的不世武功。从永乐八年(1410)阿鲁台来降。至永乐十九年(1421)阿鲁台不贡。11年时间。蒙古三部皆藩属于大明的。其间瓦剌想“出头”。被明成祖迅速“摁”了下去。虽说短了点。倒也切实存在过。更是明成祖自己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可别小看这一伟业呦。冷兵器时代游牧于漠北的民族。绝对武功界大咖中的大咖。定居的中原王朝穿过大漠北上。在他们熟悉的地盘。用他们擅长的野战打法征服之。怎是一个非凡了得。自唐朝武则天那会儿后突厥占据漠北后。中原王朝七百多年来。除了源于那儿的元朝。只有大明永乐时代完成了这一壮举。对了。元世祖忽必烈也未做到过。海都之乱直到他的孙子在位时才最终平息。

千年独家伐灭越南

鸦片战争前中原王朝对手。主要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南边那儿相对弱多了。但不是说就没有强敌。这不。近千年来的安南(越南)。就是个不好惹的主儿。

自打北宋初正式独立后。安南虽一直为中原王朝属国。却跟宋元明清都掐过架。宋朝?不说也罢。竟被人家屠过城。杀了几十万人。耻辱之至。元朝?三打安南(越南)皆败:首次还是蒙古帝国那会儿(1256)。三万兵马败退而归;后两次忽必烈时代。几十万大军竟先后惨败而回。清朝?乾隆后期也干了一仗。先胜后败。清军大溃逃归。

您瞧这安南。小觑不得吧。先后跟三个王朝干。竟然都没输过。要不是永乐大帝灭过它一回。指不定傲娇到哪儿去了呢。永乐五年(1407)。明帝国马踏安南一年后征服了胡朝。并在此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直管今越南北部二十载。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撤出。

就在被征服那一年。安南有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如按一户五口算。一千多万人呀。当年三国之蜀汉总人口还不到百万呢;连败之下最后咸子关决战。仍有七万水步大军;兵器还有二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五十二件。难怪这么不好对付呢。

这要是放在成吉思汗乃至蒙古所有西征那会儿。您说被征伐的国家。有几个综合国力能比得了?

相比汉唐扬威西域。大明曜武西洋也不遑多让。永乐盛世那会儿。今浩瀚无垠的南海与印度洋上。环球巨无霸的帝国水师无敌四方。个中代表自然七下西洋(末次在宣德年间)的郑和船队了。

那是无可争议的环球海上巨无霸。约200艘船只上配有27000多人的大军。别说当时。即便100多年后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规模也不过如此。尤其还有62艘长44丈、宽18丈的宝船。其中最“大只”长100多米(44.4丈)、宽50余米(18丈 )。满载排水量2万吨以上。不仅那时环球之最。放到现在也不含糊。对了。100多年后哥伦布航海。旗舰仅其百分之一;400多年后鸦片战争。英军旗舰康华利号排水量也不到宝船的八分之一。

当然。跟后来西欧人截然不同的是。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招抚四方睦邻友好。但对冒犯大明天威、破坏西洋秩序者也必铁拳出击。前后三次大战威服诸番。俨然十五世纪初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擒拿海盗王。永乐五年(1407)。首下西洋的郑和。在新三佛齐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一带)火攻渤林邦国国王兼东南亚“海盗王”陈祖义。歼敌5000余。并生擒陈祖义回国。明成祖将其在各国使者前枭首示众。

平定藩属乱。大明属国苏门答腊(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境内)。内有先王之弟苏干剌数万反叛势力。永乐十三年(1415)。郑和率领明苏联合部队大败之。并一直追到南渤利国生擒了苏干剌。其国君主自然感激不尽。从此更尽藩属之礼。

首战印度洋。郑和第三次下西洋(1409-1411)路经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国王亚烈苦奈儿贪暴。欲灭大明船队夺其财务。临危不惧的郑和率领两千明军。在五万敌军围攻下突袭其都康提。擒获君主全家带回国。后来。胸怀世界的明成祖释归了亚烈苦奈儿。并在锡兰山重新选了贤者为王。此战乃印度洋上华夏首战。也是中原王朝首战南亚及最远距离作战。

永乐时代大明幅陨之广。《明史》赞“远迈汉唐”。属实与否暂不探究。但那时世界唯一千万平方之国。想来没有问题吧。而这是他明成祖用了25年时间。从北平一隅之地起家亲手打下来的。堪称人类史上一大奇迹。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实际开疆也难出其右也。

1.“建文大明”够辉煌。洪武建文时的大明。今日中国除黑龙江部分地区和新疆大部外皆在其中。另有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的部分地儿。雄伟壮阔幅员广大。为此。明成祖仅仅干掉“建文大明”。夏以来四千年中原王朝征服者中。除了白手起家的老爸朱元璋。开疆便已“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秦皇汉武不出、隋文唐宗其右也。

2.还有奴儿干都司。帝国在东北不仅增设了150余个卫所。更于永乐九年(1411)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驻于元朝征东元帅府故地奴儿干城(今俄罗斯特林)。所辖以今日地理看:西起鄂嫩河。东跨海至库页岛。北接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辽阔大地。哦。这还了得!成祖不仅巩固了老爸在东北开的疆。更把今日黑龙江下游与库页岛等地纳入到帝国版图上来。从此。东北女真各部皆归大明所属。而那后金大清源头建州女真。也被正式纳入帝国帐下。

3.南疆远在赤道外。明廷优化整合前代管理机构。建成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和老挝七宣慰司;同时。增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和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旧港四个宣慰司。又封华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如此。大明所辖除了我国云南部分地区。还有缅甸大部、老挝中北部、泰国越南北部、印度东北部和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地儿。今日来看:东抵南海。西北印度东北。西达印度洋。南至中南半岛中部。另加万里海疆外印尼那块飞地和菲律宾吕宋岛。粗略估算至少百万以上平方公里。好家伙。一个“云贵川”呀!再加上东南亚其它地区皆为大明藩属。还有郑和下西洋相助。以今日地理看。那会儿竟开创了华夏六项亘古未有:

①濒临印度洋。大古剌和底兀剌两个宣慰司。分别在今缅甸南部和西南。皆临印度洋。永乐四年(1406)。明廷在汉达瓦底王国设立大古剌宣慰司。管辖今缅甸南部勃固省一带。国王亚扎底律为首任宣慰使。十八年后大古剌侵占底兀剌。受后者王官之孙纳兰所请。明成祖下诏令大古剌归还所侵之地。并设底兀剌宣慰司。以纳兰为宣慰使。管辖今缅甸西南部的若开邦。

②紧靠两大洋。最迟商朝以来。华夏便东临太平洋。以后随着疆域不断扩大。逐渐向东南、南方和东北延伸。到了永乐大帝时。说有万里海疆一点不为过。且因为①。更有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捧月”最南疆的壮观。只可惜明宣宗宣德年间。随着大古剌和底兀剌两个宣慰司的先后丧失。从此不复也。

③印度那有土。永乐四年(1406)。位于今印度东北部那加兰邦和阿萨姆邦的底马撒王国内附。明廷于此设置底马撒宣慰司。国王腊罔帕为宣慰使。两年后无疾而终。关于宣慰司的治所。也有观点认为在缅甸东南部。但19世纪初期。英国人在阿萨姆邦境内。发现了刻有“底马撒宣慰司”字样的信符。想来还是印度了。

④南半球有地。永乐五年(1407)。明廷以旧港(今印尼巨港)为首府。在华人所建新三佛齐王国处。设置了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旧港宣慰司。管辖今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儿。国王施进卿受封为首任宣慰使。好家伙。以今天地理位置看。穿南海越赤道进入南半球地界了。汉唐南疆难望项背。元清南土不出其右也。

⑤南海成内海。那时南海周边。不是交趾旧港这样的大明疆土。便是满剌加占城那样的帝国藩属。加之郑和下西洋。近三万大军的环球最强船队劈波斩浪纵横海上。惩恶扬善威服四方。南海俨然华夏内海也。

⑥领土过百万。东南亚和印度那儿。秦朝开始拥有越南北部地。东汉时缅北部分地区首次归属华夏。之后起伏不定。两宋竟惨淡到无尺寸之地。继而元朝开拓进取。大明永乐时代攀至顶峰。杠杠的百万平方。随后却直线滑落。明后期崩盘。有清一代几乎又回到了两宋。

其他观点:

朱棣以藩王之身。通过靖难夺取政权。为了证明其身份的合法性及巩固其地位。做了很多大事。客观上创立了“文治武功”的永乐盛世。他上承洪武肇基。明朝在他治下始“成”;下启仁宣之治。开启明朝全盛时期。称其为“大明一帝”绰绰绰有余。但离“千古一帝”的功业似乎还有些差距。他不似秦皇汉武在制度上有开山立派的深远影响(这一点还不如他父亲朱元璋)。也不及唐宗宋祖在治理上达到的高度。所以。我认为朱棣虽称不上千古一帝。也不失为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1:17

    大明,永乐,蒙古,印度洋,王朝,帝国,缅甸,安南,成吉思汗,华夏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1:17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正确评价明成祖朱棣?能不能称为千古一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1:17

    有些人天生下来就是做帝王的人。明成祖朱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不能被称为千古一帝。我说了不算。咱们先看看别人对朱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