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仁宗不废掉刘娥太后之位,让自己亲妈当太后?
原创

为什么宋仁宗不废掉刘娥太后之位,让自己亲妈当太后?

好文

热门回答:

说到宋朝。还真是一个奇葩的朝代。有着自己十分鲜明的个性。比如不爱江山爱画画的徽宗。忍不了当皇帝的烦恼。干脆禅让给高宗。高宗不愿意了。又禅让给孝宗。孝宗一恼火。把皇位禅让给光宗。中国历史上皇位居然出现了四连禅。不过我们今天讲的是另一件奇葩事。当政的仁宗。为什么不封自己的亲妈为太后。而仍选择刘娥当太后。

其实这个刘娥太后只有姓。没有名字。她的名字。也是宋朝老百姓给取的。毕竟是皇太后。没有名字也是违背礼制的。

早年的刘娥因地位低下。只能称作刘氏。也就是刘姓人家的女儿。然而。就是这个地位低下的女人。被当时还当太子的赵恒看中。而且是爱得死去活来。尽管赵恒的老爹光义太宗不同意。但依然阻挡不了他们私下的约会。太宗死后。赵恒接位。称为宋神宗。这样便可以光明正大地秀恩爱了。尽管大臣们有异议。神宗依然如故。似乎铁板一块。进不了水。刘娥不能生育。便于自己的婢女李兰蕙玩起了双凤侍龙。李生下赵祯。并交给刘娥抚养。这个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神宗死后。赵祯接位。因年龄小。刘娥临朝称制。实际上朝庭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刘娥手里。但刘娥不像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后。虽有权力。并不滥杀无辜。虽然临朝。但还是真心辅佐仁宗。因此。民间就有着阳与吕武齐名。阴与吕武无关。

作为仁宗。自己的权力没有得到限制。也就没有废刘的念头。况且。刘娥己经权倾朝野。不是想废就能废悼的。如果操作不恰当。连自己的皇位也许都保不住。关于这一点。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就是刘娥临死前要穿皇服下葬。足以证明她对皇位的渴望。只不过她是真的太爱她的丈夫宋神宗了。因而尽心辅助宋仁宗。再者。刘娥对仁宗的生母也很仁慈。并没有将她打入冷宫。而是极尽所能去照顾她以及她的家人。从这一点看。刘娥确实称得上为贤后。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简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不能废。二不会废。三、不敢废。

一、 皇帝为什么不能废太后

按照中国历朝历代政治制度的设计。历来都是中国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不能废太后呢?因为中国是“家天下”。国是放的家。家是缩小的国。

我国古代国家的建立和管理一直都是家族式的而我们称之为“礼乐”。礼的作用是维持秩序。乐的作用是安定人心。

在这个环环相扣的系统中。君臣父子。夫妻兄弟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明确这一点。各自安分守己。就不会产生动乱。

如果皇帝敢废除太后。就等于把国家制度全部推翻。他的统治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别人再来推翻他就有了充足的借口。所以。以“仁孝治天下”这种政治基础是牢固的。影响也是持久的。

二、 仁宗皇帝为什么不会废太后

母以子贵。刘娥因仁宗坐稳了太后的位置。朝廷也因为刘娥的垂帘听政没有出现政治波动。如果李宸妃以子上位。就会出现清末慈禧与慈安两宫并立的局面出现。

更可况。刘娥对仁宗的管教是全方位的。她一方面要处理国家大事。同时她还安排了性情温和不贪恋权利的杨淑妃教导年幼的仁宗。这就让仁宗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下成长。刘太后对于仁宗来说。既像是严厉的女老师。又像是女领导。

三、 仁宗为什么不敢废刘太后

从仁宗第一任的皇后安排上就可以看到。刘太后两次阻挠都让仁宗心中不爽。仁宗还是乖乖的按照太后的意思办理。话都不敢多说。这就像动物园里的驯兽员养老虎一样。从小被打怕了。永远对驯兽员有着骨子里的恐惧。这种心理阴影。是仁宗对刘太后的任何决定都提不起反抗的意识。更可况是废除太后这种他想都不敢的大事。

综上所述。从心理层面来说仁宗不敢废除刘太后。从传统礼仪道德上来说仁宗不会废除刘太后。从国家制度层面来说仁宗不能废除刘太后。这样的回答。题主满意吗?

我是白羽居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吐槽

其他观点:

宋仁宗赵祯(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生母李氏原是宫女。后封宸妃。因章献皇后刘氏(民间称其为刘娥)无子。赵祯一直由章献皇后抚养长大。宋真宗本生有五子。可惜相继夭折。所以赵祯就成了真宗的唯一继承人。

天禧二年(1018)八月。宋真宗在崇政殿召见宰相向敏中等近臣。决定立皇太子。八月十五日。真宗颁诏。立昇王赵受益为太子。赐名祯。增月俸两千贯。九月。又举行了隆重的皇太子册封礼。赵祯被正式确定为皇位继承人。这年。他年仅九岁。

【章献皇后刘氏】

乾兴元年(1022)三月。宋真宗崩逝。赵祯奉遗诏即皇帝位。刚满十三岁。

赵祯即位后。奉遗诏尊皇后刘氏(刘娥)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大事则与皇太后一起听奏裁决。实际上。朝政大权已被精明干练的刘太后完全掌握。

史载。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也极尽谄媚、奉承之能事。还在辅臣们草拟太后听政的诏制时。初拟“军国大事兼权皇太后处分”。丁谓建议去掉“权”字。副宰相王曾极力反对。王曾援引旧制。主张皇帝与太后每五日一御承明殿。皇帝龙椅在左。太后宝座在右。垂帘听政。

次年正月改元。丁谓为了取悦刘太后。建议改“天圣”(“天”字可拆分为二人。二圣共同执政之意)。太后大悦。表示赞同。丁谓遂得太后欢心。极受宠信。在朝中炙手可热。飞扬跋扈。

丁谓独霸朝堂。欺上压下。其所作所为很快激起朝野公愤。彼时汴京流传一首童谣:“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指丁谓);欲要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寇准)”。民谣传到刘太后耳里。她也开始对丁谓有所不满。

不久。刘太后借丁谓、雷允恭擅移真宗墓穴一事。杖毙雷允恭。将丁谓贬往河南府(今洛阳)。后贬崖州(今海南)。

随后。王曾、冯拯被攫为宰相。权知开封府吕夷简、龙图阁直学士鲁道宗被攫为参知政事。任副宰相。“儿皇帝”赵祯也改为每逢三、五与皇太后一起在明殿临朝视政。

这段时间的赵祯。对朝廷发生的变动从不过问。亦无兴趣。除了陪太后坐朝听政外。他只是专注于练书法。据说他的书法在宋代皇帝中可与徽宗媲美。尤其是飞白书。笔力遒劲。很见功力。

随着岁月流逝。年龄的增长。赵祯日渐成熟。处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史载。赵祯的生母李宸妃性格庄重寡言。生下赵祯后。宋真宗的皇后刘氏子竟明目张胆地把祯夺为己子。李宸妃在后宫地位低微。对此毫无办法。也无力反抗。赵祯继位成为宋仁宗后。刘皇后成为皇太后。李宸妃却混杂在先皇的众多的嫔妃中。却无人敢将真情透露给宋仁宗。

据说宋仁宗对待“生母”刘太后非常孝顺。每逢重大节庆。他都要向刘太后行三拜九叩之礼。每至刘太后诞辰日。他都双膝跪地。手捧酒杯向她祝寿。到宋仁宗二十岁那年冬至节。他又要率百官为太后举行隆重的祝寿礼。范仲淹上书。力陈此举不当。仁宗不听。贺寿大礼仍按计划举行。但对于真正的亲妈李宸妃。仁宗则一无所知。似如此。宋仁宗又谈何废黜掉养母刘氏的皇太后尊位。改封自己的亲妈李宸妃为皇太后?

史载。李宸妃在仁宗即位后十年。默默地死去。她至死不能与儿子相认。儿子也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就是他亲妈。

李宸妃死后。刘太后要按普通宫娥的礼仪治丧。在朝会上。宰相吕夷简要求丧礼应该从厚。应参照太后的丧葬礼仪。刘太后急忙把仁宗赵祯引到殿外。后返回独自坐在帘后。与吕夷简起了争执。她恼羞成怒道:“相公欲离间吾母子邪” ?

吕夷简从容应对道:“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刘太后这人被史家评为“有吕武(武则天)之才。无吕武之恶” 。她作为摄政太后。虽有欠私德。却并非奸恶之人。随后她悟出了道理。向宰相妥协了。

刘太后病卒后。燕王赵元俨告诉仁宗:“陛下为李宸妃所生。妃死于非命”。仁宗听后震惊、悲恸、悔恨。为之心碎。他大哭一场。几日之内茶饭不思。形销骨立。瘦脱了形。之后他下诏书自责。

据记载。宋仁宗为生母李宸妃迁葬时。下令打开棺盖。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端详亲妈的仪容。李宸妃因水银实棺。尸身不仅未腐烂。还面色如生......除了厚葬。改谥外。仁宗无以表达对生母的追忆与哀思。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浮生三叹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04:56

    太后,仁宗,真宗,自己的,皇太后,神宗,宰相,生母,皇帝,皇后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04:5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宋仁宗不废掉刘娥太后之位,让自己亲妈当太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04:56

    说到宋朝。还真是一个奇葩的朝代。有着自己十分鲜明的个性。比如不爱江山爱画画的徽宗。忍不了当皇帝的烦恼。干脆禅让给高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