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为什么现在中原变成了河南?
原创

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为什么现在中原变成了河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这个命题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是偷梁换柱的概念。中原这个概念在古时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概念。没有具体的范围与界限。它即不是专指河南。也不是专指关中。它是一个笼统的地域、文化概念。大致范围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指黄河文明圈。即商朝周朝文化区域范围内。

“中原”一词刚开始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个地方。而是指原野的中间。“中原逐鹿”这个成浯也是指追逐原野上的鹿。商朝时期为区分自己与周边民族。把四周称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后来周朝继承了这一理念。并通过礼法对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认为周朝统治区域内(含各诸侯国)是天下之中。四周则是蛮夷。

后来“中原”概念又拓展到文化领域。认为周文明发达。周人举姿有礼。作事有规矩。住的是城池。而且有文字。懂得耻辱。而周以外的四周部落则是未开化的野人。没有文字。茹毛饮血。不知羞耻。住的是帐篷。父母子女不分。所以为了区分这种文明与野蛮。周人就把周文明称为中原文明。而四周则称为蛮夷。

“中原”作为地域概念在古时候覆盖范围非常广。而且形成也较为漫长。原来是指以河洛盆地为中心的商朝统治区域。后来是周朝统冶区域。包括整个河南、陕西中部、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安徽江苏西北部。也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关中平原是中原地域概念下的一部分。是分子与分母的关系。

这个时期区别于中原地区的国家主要是楚国、吴国、越国等长江流域的国家。因此楚国“不服周”。一直向北扩展。占领了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最后加入到中原国家的行列。吴国、越国强盛后也开始参与中原争霸。西方的秦国就更不用说了。秦穆公就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到了汉代“中原”的概念进一步扩大。泛指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北部等广大地区。区别于中原地区的是江南地区、川蜀地区、西域地区、漠北地区等。淮河以南统称江南。四川盆地为川蜀。甘肃嘉峪关以西为西域、长城以北为漠北。

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概念是在东晋以后

西晋灭亡后。汉人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王、谢等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登基称帝成立东晋。汉人在回忆追思在北方故乡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原沦没”、“中原乱离”、“中原覆没”、“死亡漫于中原”、“中原丧乱”、“中原大乱”、“克复中原”等大量含的“中原”的词汇。这此词汇广泛出现在晋朝的书藉内。倾注了人们心中的中原情结。因此。到了东晋以后“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才广泛被人们接受。

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多次“收复中原”、“北伐中原”行动。并不只是收复河南。收复洛阳。而是指收复黄河流域的这一广大地区。收复整华北地区。南宋时期延继了这种观念。同样北方游牧民越过长城就叫“挥师中原”。占领河北、山西就认为是占领中原。吐蕃、回纥打到长安也叫占领中原。清军进军山海关也叫“挥师中原”。

“关中”是一个具体的地域概念。它覆盖在中原文化概念之下

“关中”是一个具体的地域概念。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是秦孝公打败魏国后。占据魏国崤函地区。在函谷关进行封关自守。然后才逐渐有了关中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没有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就没有“关中”这个词。而这四个关都是战国时候才有的。后来随着骑兵、步兵的兴起。车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函谷关的险峻作用逐渐减小。东汉未年又在秦晋豫交界处的渭南杨家庄修建了潼关。从这以后关中就指潼关以西。

因此。在春秋及以前的西周还没有“关中”这个词汇。有的是“渭河平原”。但这个时候周礼文明已经存在了。而且为了区别于四周的文明叫“中原文明”。因此“关中”它覆盖在“中原文明”概念之下。关中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陕西、河南作为省名是在元朝开始出现

陕西最早指“陕原”。也指河南陕县以西的广大地区。北宋设立有陕西路。到了元代设立陕西行省。这时陕西才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出现。从明朝开始沿用至今。其间对管辖范围经过多次调整。新中国后又划出宁夏自治区。

河南做为地名出现是在唐朝。唐朝设立河南郡。后来改为都畿道河南府。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

到了元朝设立河南江北行省。管辖范为黄河以南(这时候黄河南流江苏)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这是河南作为省名第一次出现。后来明朝沿用之今。管辖范围多次调整。但基本和现在河南省管辖范围相差不多。

到了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相对于南京的位置长安太靠西边了。所以就大笔一挥长安改叫西安。从此陕西同西北挂上沟。中原也渐渐专指河南。朱棣迁都北京后。西安也相距北京较远。慢慢的关中属于西北地区的观念也就固化了。

近代以来。海上危胁成为中国的主要安全危胁。东南一词也频繁出现。相较与东南。西北、中原的区域也日渐划分明确。西北就是陕西以西。中原就是指河南。

其他观点:

这大概又是某些地域的人来向河南“讨公道”的吧?认为河南把他们的“名头”给抢了去。其实这个很好理解。羡慕嫉妒恨是人的正常心理。到底谁是中原。不能仅靠两地的人争来争去。而要让两地之外的人去认同才是。关中平原就是中原吗?这岂不是断章取义?照这样的话。蜀中平原也应叫中原。说关中平原是三秦之地的中原可以。但要说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原恐怕难为其说了。说句题外话。中岳在河南。中国之名源于东周京畿之地的雒阳。中国春秋五霸。秦穆公之霸之所以有历史学家不太认同。只因为他只称霸西戎。没进中原地区。战国七雄之中为何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看不起秦国。因为秦处西方的地理位置决定。就连某地的名称也是由处于河南的陕原之右而命名的。还又有什么理由去向河南争中原的名称的。

其他观点:

前天有关中人说中原指的是关中。害得我再说河南的时候不敢用中原这个词。感到中原这个词被污名化了。

那么。怎样称呼黄河中下游交接地域呢?既然中原二字被有些人弄脏。我就只有用远古的地名来称呼:具茨。或者有熊。具茨。这个地名应该是世界上使用至今最早的名字了吧。一万多年前。人们就在山上凿岩画。以与天沟通。向天祈祷。甲骨文里具茨二字。意思是祭祀之所。祭祀。是古人社会生活中两大事务之一。具茨这个名字。到唐朝的时候仍然出现在文化生活中。圣人杜甫有诗“不必居玄圃。超然待具茨”。意思是说。想做一个超然的人。不必非要到昆仑山玄圃圣地与神仙们同处。只要来到具茨山。那就和到了天上一样。这种诗意。传达的就是万年以来具茨山文明对中国人灵魂的图腾级别的印痕。

具茨山至今仍在。但华夏文明的光环已经转移至嵩山之麓。只留最原始的烙印隐藏在中国人心灵的最深处。其实。具茨二字没有淹没。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伏羲时代的文明过了三千年之后。在具茨山加倍耀眼起来。山下的有熊族在激烈的部落竞争中成为部落联盟的盟主。第一次在文化与行政意义上统一黄河中下游一带。足迹走遍中华大地。那时。黄河中下游交接地区有了包括范围更大的地名:有熊。统领有熊族以至于成为天下盟主的人。叫轩辕。又快到拜轩辕的时刻了。遥想轩辕氏在有熊族西泰山会盟诸侯的盛况。让人心潮澎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3:52

    中原,河南,关中,黄河,中原地区,陕西,地区,概念,是指,中下游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3:5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为什么现在中原变成了河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3:52

    首先这个命题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是偷梁换柱的概念。中原这个概念在古时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概念。没有具体的范围与界限。它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