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陆逊认为刘备已败。东吴如今应该防备曹魏背后插一扛子。主力最好迅速回防而不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把刘备赶尽杀绝。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孙权从战略态势来考虑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他也认为虽然现在打败了刘备。但天下还是“三足”鼎立。一强两弱的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蜀汉那边也没闲着。刘备出征前留守江州的赵云率大部人马赶到了白帝城。孙权借机示弱把白帝城周围的部队撤回。他临了还没有忘记恶心刘备一把。把之前被刘备赶出益州的前益州主人刘璋表奏为益州牧(孙权向曹丕称臣封吴王)。将其移驻秭归。那意思似乎要让别人时刻不忘刘备的益州是从同姓手里抢来的。并不光彩
孙权指示陆逊回军不能再向西线用兵。是孙权在眼皮子底下遇到了大麻烦。在蜀吴开战之前。曹丕方面就打算有所动作。谋士刘晔向曹丕献策。趁东吴着力点在刘备身上。出兵突袭东吴。从合肥方向打开缺口。东吴在西线和蜀汉纠结。我军在东线和东吴作战。而且刘备知道我方出兵更会加紧卖力进攻抢地盘。孙权面临两头战事将很快不敌而被灭亡。
并且刘晔的如意算盘都拨好了。到时候东吴被瓜分。蜀汉顶多取得东吴西边的外围地盘。而己方得到的都是东吴的核心区域。东吴一亡。蜀汉得到的一点好处会变得没有丝毫意义。天下绝大多地盘都归曹魏所有。蜀汉势单力孤偏居一隅。更容易被灭掉。
虽然刘晔猛劝。当初别人开打时不趁机打劫。现在人家在胜头上却出兵和他打。显然难以取胜。不过曹丕不听。曹丕派曹休、曹仁、曹真三路大军压向孙权。这时候的孙权当然要急吼吼地让陆逊撤退和刘备讲和了。他也担心刘备再次冲动加激动去和他算总账。孙权现在吃不消了。
所以陆逊的退兵和诸葛亮的八卦图没有半毛钱关系。那只神化诸葛亮的传说。
其他观点:
当然不是了。因为陆逊很清楚地知道。吴蜀一旦分出胜负。曹魏必然乘机偷袭。所以回师防范去了。实时也确如陆逊所料。
这个问题在《三国志•陆逊传》中已经有明确说明:
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讫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这就很清楚了。火烧连营后。刘备败逃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谦等武将都要追杀刘备。陆逊和朱然、骆统等人敏锐察觉出曹丕表面上和东吴联合共抗刘备。实则包藏祸心。如今蜀汉战败。曹魏极有可能对东吴下手。此时最重要的是率军回防。果然。很快曹魏就发兵攻打东吴。也就是魏吴江陵之战。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你会对魏吴之间江陵之战毫无印象。但历史上这是一场规模不小的战斗。曹丕亲自前往宛城督战。动用了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等多位曹魏高级将领。三路进兵攻打南郡治所江陵。幸朱然在江陵镇守。指挥有度。又有孙盛、诸葛瑾、潘璋、吾粲等人援助。成功击退曹军。曹丕无功而返。《三国演义》之所以对江陵之战没有交代。因为重要人物朱然在演义中追击战败的刘备被赵云一枪刺死。潘璋又被关兴为关羽报仇杀死。所以两个东吴重要人物都提前领盒饭了。江陵之战没法打了。罗贯中就干脆把江陵之战删了。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刘备败了。曹丕不攻蜀却攻吴。吴蜀鹬蚌相争。曹魏自然伺机而动。这是很明显的。但是逻辑上应该攻打败方蜀汉更容易成功。其实不然。虽然刘备战败。但是曹魏如果要攻打蜀汉。只有从汉中一线或者走难行的蜀道。而不久之前。曹操正是在汉中陷入僵局。最后抑郁撤兵。曹军对汉中有心理阴影。更何况。刘备出兵伐吴时并没有放松北境的防守。有马超联络西凉羌氐。又有魏延镇守汉中。打汉中攻益州难度太大。
而打东吴。尤其是荆州境内的江陵。难度就要小很多。荆州北部的襄阳、南阳都在曹魏手中。乘势南下夺南郡治所江陵并不是很困难的。当年关羽就是从南郡出兵进攻襄阳、樊城。几乎得手。此次反其道而行之。加上东吴刚刚得胜。容易麻痹大意。所以曹丕的决策很高明。而陆逊、朱然等人能料到曹丕的想法更是高明。这是真正的高手过招。
其他观点:
刘备夷陵战败西逃陆逊不追反退的根本原因:
1.虽然孙权向曹丕称臣。但是。曹魏对东吴的压力始终存在。在夷陵之战前。刘晔劝谏曹丕。与蜀国一道夹攻孙权。但是没有被曹丕采纳。在这期间。孙权一直以隐忍的态度。对待曹丕。除了曹丕要求孙权派太子到魏国做人质。孙权什么要求都答应。竭力稳住曹丕。夷陵之战后。吴国陆逊、朱然等将领。都认为。魏国吞灭吴国之心不死。必须时刻防备。不久。曹丕果然以孙权不服号令为由。三路大军伐吴。刘备在听说魏国出兵后。还给陆逊写信“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虽然陆逊不怕已经大败的刘备。但是不能不防备势力强大的曹丕。
2.从蜀地的地理环境看。蜀地易守难攻。地势乘高就险。水路则是居高临下。东吴自下向上攻击十分不易。而且当时赵云已经驻扎在永安。彻底消灭蜀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然会陷入僵持之中。只能白白消耗有生力量。同时。刘备败逃时。为阻止吴军追击。命人把铠甲等辎重等点燃。烧毁了栈道。修复进攻蜀地的栈道。劳民伤财。即使等到修好栈道。蜀国早就准备充分。以逸待劳。更何况在夷陵之战前。刘备伐吴的决策。蜀国很多人不同意。而且诸葛亮和赵云、魏延等名将都未参战。如果东吴继续攻击蜀国。蜀国置之死地而后生。上下同仇敌忾。全力抵抗。吴国很有可能先胜后败。
3.从实力上看。吴国没有消灭蜀国的实力。对双方兵力数字。专家们虽有不同的说法。但基本可以确定。双方各自兵力都应该处于5、6万之间。甚至东吴略多。但是差距不大。刘备虽然被击败。但是蜀国仍然有十万左右的大军。显然陆逊如果凭五、六万大军攻蜀。其兵力必然捉襟见肘。而曹魏方面的巨大压力。也限制了孙权抽调兵力。支援陆逊;如果冒然抽调兵力。导致国中空虚。就很有可能重演关羽失荆州的故事。
4.这场战役从根本上是争夺荆州的战争。夷陵之战取得胜利。吴国保住荆州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如果进一步扩大战果。即使侥幸消灭蜀国。就会变成自己独立面对强大魏国的局面。当时的形势。不论是蜀。还是吴。谁都没有能力独立与魏国抗衡。两国唇亡齿寒。其实夷陵之战后。不久孙权就向刘备求和。刘备也答应了他。可见。两国的君主对当时的形势都有清楚的认识。谁都不想战争进一步扩大。
最后。谈一下诸葛亮的八阵图。八阵图在历史上确有实物。在《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陈图”。晋朝刘弘到隆中命人作文纪念诸葛亮。提到“推子八陈。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把八阵图、木牛、诸葛神弩并列。作为诸葛亮创造的神器。杜甫写过一首《八阵图》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可见。在唐朝仍有诸葛亮的八阵图遗迹。只是八阵图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妙。应该是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记载。八阵图有三处:一在陕西汉中市沔县;一在重庆奉节。古称夔州;一在四川新繁。其中。奉节者最为著名。也就是杜甫见到的遗迹。陆逊见到的。最有可能的也是奉节的八阵图了。陆逊到底见没见到诸葛亮的八阵图。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猜想。如果陆逊真的见到诸葛亮的八阵图而撤兵。那么他就是被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折服。自己感觉与诸葛亮对阵没有胜算。于是知难而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429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东吴,刘备,江陵,蜀汉,曹丕,孙权,陆逊,蜀国,益州,魏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刘备夷陵战败西逃陆逊不追反退,真的是被诸葛亮八阵图吓退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陆逊认为刘备已败。东吴如今应该防备曹魏背后插一扛子。主力最好迅速回防而不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把刘备赶尽杀绝。所谓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