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秦国从来也没有一打六。从来也没有六线作战。即使是实力最强盛的秦王政时期。同一时间段的战争。基本上是一对一。
秦国即使强大。也没有强大到能以一敌六的地步。战国七雄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大到可以辗压其他六个国家之和的地步。以一敌六。无异于自取灭亡。上一个这么干的国家--齐国。就是因为自大狂妄。以一敌六。于是被乐毅率领六国联军给灭亡了。
秦国的强盛始于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之后。历经七位国君。到秦王政手中。经过十年的统一战争。最终统一天下。在此期间秦国没有一位国君是昏君。
除了国家实力的强大外。秦国能够打败东方六国。统一天下。与秦国实行的战略正确息息相关。总体来说。秦国不仅没有以一打六。而是实行了非常正确的战略。秦国是打败了六国。是以一国打败六国。但不是同一时间段打败的。秦国同一时间段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
秦国的正确战略就是:
1、以连横破坏六国的合纵。
我们知道一个成语典故叫“秦晋之好”。秦就是秦国。晋就是晋国。秦晋之好就是指秦国与晋国结成世代友好的政治联姻。
这个成语典故是真实存在的。故事发生是在秦穆公时期。当时的秦国还没有变法。实力还很弱小。秦国为了能够东进中原争霸。与中原地区最强大的晋国结成政治联姻关系。简单的说。就是与晋国结盟。
秦国之所以与晋国结盟。就是因为自身实力弱小。为了生存。只能采取与他国结盟。抱团取暖的方式。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活下来。
到了秦孝公时期。秦国开始重用商鞅变法。国力有所增强。但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当时正处于战国时期。诸侯国还有不少。大一点的诸侯国就有七个。小一点的诸侯国更多。诸侯国经常是数个结盟。对抗另外一个联盟。
可能是今天秦国与韩国结盟攻打魏国与楚国结盟。可能明天就是秦国与楚国结盟。攻打韩国、魏国、赵国的联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结盟并不是不变。而是经常变化的。
等到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出现时。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叫“合纵”。秦国与东方六国中的任意一个或数个结盟叫“连横”。
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这事在历史上发生了四五次。最严重的一次差一点就灭亡了秦国。当时是在公元前318年。魏国国相公孙衍联合韩国、赵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还有西部的义渠国一起联合攻打秦国。六国攻进了函谷关。秦国差一点就灭国了。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割地求和。才保存下来。
正因为六国合纵对秦国的威胁极大。于是秦国经常用连横来拉拢六国中一些国家。破坏六国合纵。只要六国不能联合。就无法灭亡 秦国。
比如张仪就曾经破坏齐国与楚国的结盟。故意以秦国愿意拿六百里地换取楚国与齐国断交。楚怀王还信以为真。于是真的与齐国断关。结果受到秦国的欺骗。楚国也没有拿回秦国承诺的土地 。楚怀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秦国与韩国和魏国联合中。大破楚国。
正是秦国通过一次次的连横破坏了六国的一次次的合纵。保存了秦国。
2、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范雎为秦昭襄王提供的一种外交和政治策略。意思就是对于距离秦国远的要联合交往。对于距离秦国近的要攻打。
在范雎提出这个策略之前。秦国的对外战略一直很不清晰。秦国曾经干过很傻的事。就是越过邻国。去攻打与秦国不相邻的国家。并且遭受大败。这事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
最有名的一次就是秦穆公时期。派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孟明视进攻郑国。由于被牛贩子弦高所欺骗。误以为郑国有了防备。因此三人没有攻打郑国。而是在回军途中把滑国给灭了。返回秦国路上。在崤山地带被晋国军队埋伏。秦军全军覆没。连三个将军都被晋国俘虏。受此奇耻大辱。
但秦国仍然没吸取教训。秦昭襄王时期。还准备派兵攻打不相邻且远在东方的齐国。范雎才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阻止秦昭襄王伐齐。后来这项策略成为秦国的国策。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仍然是秦国最有效的策略。
秦始皇正是先解决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赵国。后解决离秦国远的燕国与楚国。最后解决最远的齐国。最终统一天下。秦国从来也没有一打六。而是一个一个解决。先近的。再远的。
3、同一时间段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
即使是秦始皇发动的统一天下的最后十年战争。你可以看看秦国的统一战争是怎么打的。最先打的是韩国。到了战国晚期。秦国攻打一个国家时。其他国家便不再敢援助。秦国先灭亡了韩国。再打赵国。灭亡了赵国后。追击赵国残余到燕国和代国。
接下来秦国再继续攻打魏国。灭亡了魏国后。开始攻打楚国。楚国灭亡后。攻打燕国。最后从燕地秦军南下。灭亡齐国。统一天下。
秦国的实力虽然远远强于六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但并没有强于六国之和。所以秦国再历害。也不可能同时攻打六国。总有个先后顺序。而正是秦国有着正确的战略。才最终灭亡 六国。取得胜利。而并不是以一敌六。六线作点能取胜的!
其他观点:
高楼大厦不是一天建起来的。秦朝的建立也并非始皇帝一人之功。而是凝聚了秦国几代人的努力。
秦孝公时代。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强盛起来。先进的制度。使国家从经济到军事都超过了山东六国。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莫不是整军治武。战略执行主动。这个时期。特别是秦取得巴蜀粮仓后。六国与秦国的距离逐渐拉大。形成以六国抗秦一国的态势。秦统一六国。并非偶然。是有物质基础的。
而嬴政之前。秦昭襄王可以说是很有作为的君主。用名将白起攻魏伐楚。夺韩之上党。败赵于长平。可以说是耗光了敌国的国力。是一统之前的预演。
到了嬴政这一代。果实将熟。可以摘了。秦国并非是向六国同时开战。而是很有策略的。“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对于相隔甚远的国家。或恐吓、或利诱、或联合。对领土相邻的韩赵先下手。次序十分清晰。
其实秦军最先攻击的是赵国。先挑起燕赵之间的战争。而后以援燕抗赵的名义。由王翦攻击赵国。将战线推进到赵都邯郸很近的地方。公元前234年。赵国名将李牧全歼秦国桓龁带领的秦军。公元前232年。李牧又将秦国来犯的南北两路大军击退。秦对赵久攻不下。而赵国虽胜。国力不济。也急需外援补充。此时。秦采取了破坏齐赵联盟。孤立赵国的策略。
秦对付赵国时。对韩国也没闲着。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都。俘韩王。将韩地改为颖川郡。彻底打开由函谷关东进征伐的通路。同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秦趁机于次年。公元前229年再度发兵攻赵。
因为历次攻赵。都被名将李牧击败。秦国用了阴招。收买赵王宠臣郭开。污蔑李牧谋反。李牧得罪被杀。新任赵军主帅赵葱根本不是秦将王翦的对手。被秦军一路打到赵都邯郸城下。被内奸郭开举城献降。赵国亡。
下一个目标就是魏国了。在秦国不断攻击。蚕食下。魏国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最终在公元前225年。王贲攻取魏都大梁。杀魏王。将魏地改为东郡。
秦军灭赵时。对燕已经是大军压境。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使嬴政差点丧命。由此大恨燕国。随即对燕增兵攻打。公元前226年。燕都城被破。燕王与燕太子丹逃往辽东。因为害怕。燕王杀掉太子丹。以首级献秦。以求休战。燕国苟延残喘到公元前222年。残燕被王贲所灭。俘燕王。燕国灭。
在燕王逃亡辽东时。秦军主力则挥师南下。进攻楚国。楚国疆域辽阔。含河南、山东一部。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全境。此时楚国尚有对秦一战之力。当时嬴政对攻楚主帅人选有所犹豫。一是李信。一是老将王翦。便问两人需多少军队破楚。李信人如其名。很自信的说二十万就足够了。而老成持重的王翦却说。少了六十万不行。嬴政说道:“王将军你老了。胆子也变的小了”。决定以李信为攻楚主将。
然而李信攻楚却受到楚将项燕的全力抵抗。损失惨重。秦王不得已重新起用王翦。带六十万军。战胜并斩杀项燕。攻取楚都寿春。擒获楚王。楚国灭。
秦国的对手只剩一个孤齐了。长期以来。对于别国的求援。齐国都置之不理。以求讨好秦国。齐王昏庸。齐相贪财。秦便以重金贿赂齐相后胜。后胜便非常配合的效力于秦。直到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攻齐。齐国不战而降。齐国灭。六国灭。
其他观点:
《秦始皇本纪》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秦始皇嬴政自己总结的灭六国的理由如下:
韩国: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
赵国: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
魏国: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
楚国: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
燕国: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齐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502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国,楚国,六国,魏国,晋国,齐国,公元前,秦王,韩国,连横
没想到大家都对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但秦朝一打六,是六线作战,为什么秦朝没有失败,反而胜利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秦国从来也没有一打六。从来也没有六线作战。即使是实力最强盛的秦王政时期。同一时间段的战争。基本上是一对一。秦国即使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