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三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不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秦就是秦。汉就是汉。当朝就是这么称呼的。三国时期。当时并没有这么一个称呼。魏、蜀、吴各称各的。
01
三国名称之由来
西晋的时候。原来蜀汉的官员陈寿得到张华的举荐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陈寿撰写了《诸葛亮集》。上报朝廷。朝廷认为陈寿写得不错。就授职他为著作郎。
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述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由于这本书的历史价值。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在当时就受到了时人的赞誉。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张华对陈寿倍加赞赏。对他说:“应该把《晋书》委托给你撰写。”
其实。当时还有许多人也在记述这段历史。比如。夏侯湛也在撰写《魏书》。等他看到陈寿《三国志》后。便销毁了自己的《魏书》。
三国时期的曹魏史学家鱼豢也私下写作了《魏略》。东吴的韦曜(又名韦昭)也主事编写了《吴书》。蜀国没有专门的史官。没有撰写自己的史书。
但这些史书。都没有《三国志》影响大。也正因为这部史书影响太大。后世就把这段历史习惯上称作了三国时期。
但三国时期究竟从哪里算起。存在争议。陈寿的传记是从汉末就开始的。但一般史学家认为三国从曹丕称帝开始。比较尴尬的是。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严格而言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可见。三国的称谓并不准确。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得天下的。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自然晋承魏也是正统。其书最大的缺点也就在这里。对曹魏、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
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一般史书纪事的规则。只有帝王才可以为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也就是陈寿并不承认蜀、吴的正统地位。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国家。燕国的存在。但由于其偏居一隅。与其他三国交往很少。陈寿没有单独为其做传记。在《魏书》、《吴书》中有一些很简单的涉及。但其影响不大。
02
燕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除了魏、蜀、吴三国之外还有一个燕国的存在。
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从最初的公孙度主政辽东到公孙渊建国。也维持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
燕国建立之前。辽东最早的主政者公孙度也是很牛的人。
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对公孙度很欣赏。举荐他为尚书令。后升为冀州刺史。旋即被罢免。
玄菟郡是汉四郡之一。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个。 大约是今盖马高原及其周边平原、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省东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东汉时西移至辽东。即为现沈阳市上伯官古城遗址。
公孙度的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举荐他做了辽东太守。一上任就把襄平县令公孙昭诛杀。郡中豪门望族被诛杀一百多家。他又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威震海外。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看到中原混乱。便对他的亲信柳毅、阳仪说:“汉室将要覆灭。我到了与各位商量夺取皇位的时候了。”
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形状像汉宣帝的皇冠。它出在延里。又跟您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且有三公辅佐您。”
公孙度非常高兴。很当一回事。
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因为斩杀袁尚、袁熙兄弟。被曹操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跟朝廷所封刘备最高的官职一样大。
公孙康死后。公孙恭继任。
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取了公孙恭的职位。被魏明帝曹叡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派遣甲士万人携带珍宝前往辽东。
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杀东吴使者。将其首级送往洛阳。魏明帝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景初元年(237年)。公孙渊击败前来讨伐的魏将毌丘俭后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设置百官有司。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公孙渊大败。与其子一起为魏军斩杀。燕国旋即灭亡。
燕国存在的时间很短。仅仅两年左右。存在感很低。但从公孙度主政辽东。到公孙渊的燕国覆灭。公孙氏把持辽东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跟刘备214年入主益州到刘禅263年投降曹魏。近五十年的时间差不多。而且公孙氏控制的辽东区域。并不比蜀汉控制的益州小。有意思的是公孙氏建立的政权也称作绍汉。自以为也是继承了汉室正统。
但由于绍汉政权存在的时间太短。存在感太低。之前的公孙氏政权大多依附于曹魏。特别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三国志》并没有专门为其立传。后世也没有把绍汉政权作为独立的存在。
因此。后世习惯把这段历史称作三国时期。把绍汉或者说燕国给彻底省略了。
但辽东地区是中原政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能够忽视它的存在。
其实。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更好的了解三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看一看。
其他观点:
公孙渊所建立的燕国源自于其祖父公孙度的遗志。公孙度是于辽东蘘平市夺取了公孙昭的政权。而后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震海外。随后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这也是辽东建国的雏形。更有意思的是曹操封赏公孙度的时候。公孙度居然懒得搭理曹操。认为自己是土皇帝。曹操没资格封赏。
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藏印绶武库。
景初元年。魏国派幽州刺史毋丘俭征辽东。但被公孙渊大败。此战之后。公孙渊便自立为燕王。置百官。并挑唆鲜卑单于侵扰魏国北方边境。后司马懿率军亲征辽东。大获全胜。诛杀了公孙渊父子。燕国覆灭。
其他观点:
为什么要说主要部分呢?因为在角落里还有一个国家存在。只是它的名声很小。远不如魏蜀吴三国的人物故事。广为人知。
与三国相比。这个国家实力是弱了些。但国祚却是不短。只是因为偏处辽东。没有参与中原争夺才名气极小。这个国家就是公孙氏建立的燕国。
燕国奠基
没有政权是一朝一夕建成的。燕国也是经历公孙氏数代人的努力才占据辽东。自成一国。
燕国的奠基者是公孙度。字升济。曾用名公孙豹。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迁居到玄菟郡(在今我国东北及朝鲜北部一带)。
汉末的群雄争霸。光靠自己而没有祖荫是不太行的。比如刘皇叔同学。空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称号。自己没有资本。历经千幸万苦才站稳脚跟。按他自己说。如果让他从州牧开始。估计就能复兴汉室了。
可公孙度的出身。比刘备好不到哪去。而且还没有汉室宗亲这个名头。说不定混的会比刘备更惨。但他有比刘备更好的运气。这个运气。源于他的名字。
当时的玄菟太守是公孙琙。他的儿子公孙豹十八岁就夭折了。公孙琙很伤心。碰巧公孙度小时候时也叫公孙豹。而且他跟公孙琙的儿子年纪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就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不仅送他去学习。还给他娶了老婆。完全是把他当儿子对待。公孙度也不傻。自然以父礼侍奉公孙琙。
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的同乡徐荣(董卓手下的中郎将)向董卓推荐公孙度。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带着家眷走马上任。但因为他的出身。辽东郡的那些豪门贵族都看不起他。不把他当回事。
然而。公孙度不是刘备。什么仁德。他连表面功夫都不想做。一到任就推行严刑峻法。以各种小事为由诛杀了一百多家豪强。使得辽东郡人人自危。以最短时间建立了自己的威权。
公孙度对内高压。对外也不软弱。“汉独以强亡”不是白说的。公孙度以一郡之力。就能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威震海外。让夫馀国王尉仇台主动成为辽东附属。
公孙度冷眼旁观。敏锐看出汉祚将绝。开始与亲信商议图谋王位。同年他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对辽东的行政制度进行改革。还追封公孙延为建义侯。为祖先立庙宇。设祭坛祭天。诸多仪驾都效仿皇帝。正式脱离汉庭建国。
公孙度可没有袁术那么傻。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没有称帝。
势力扩张
之后十余年。中原陷入混战。公孙度雄踞辽东。也没人来招惹他。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还曾征召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对此公孙度表示:\"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何用!\"当然为了不跟曹操撕破脸。他也没有拒绝任命。只是把印绶藏在武器库中。
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辽东太守的位置。另一子公孙恭继承永宁乡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乌桓及袁尚军。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
袁尚、袁熙虽然是来投奔的。但手下还有几千骑兵。他们打算做掉公孙康。自己占领辽东。
公孙康岂是善类。他为了讨好曹操。早准备好了埋伏。不久。袁尚、袁熙就被斩杀。人头被公孙康送给曹操。
公孙康不敢打曹操。但高句丽他是说揍就揍的。因为高句丽不断侵扰辽东。公孙康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高句丽王的长子拔奇率自己统领的三万余人向公孙康投降。
公孙恭身体不好。之前就因病丧失了生育能力。继任之后也因病难以处理政务。在位期间并无多大建树。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恭被长大成人的公孙渊胁迫。无奈退位 。
盛极而衰
公孙渊能够逼叔退位。自然不是什么善类。事实上。他是公孙氏三代四主之中野心最大的。上位不久就定下称帝的目标。当然他也明白自己的斤两。没有擅自称帝。而是周旋于两国之间。寻找机会。
公孙渊先是向曹魏称臣。接受魏明帝扬烈将军、辽东太守的任命。同时。他又派人向东吴联络。企图向东吴称臣来抗衡曹魏。
太和七年(233年)。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东吴举朝反对。孙权固执己见。依旧派人携带珍宝前往辽东。要立公孙渊为燕王。
当曹魏使节抵达辽东时。公孙渊又开始作死。听说使团中有人力大无穷。他就派兵包围使团住所。在之后的交谈中。又对使节出言不逊。多有侮辱之词。曹魏使节回国后。把此情况想魏明帝报告。
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人带兵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出兵阻击毌丘俭。一番激战后。毌丘俭无奈退兵。
既然已经跟曹魏开战。公孙渊也不藏着掖着了。当即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他还给边疆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引诱鲜卑人去侵扰北方以免曹魏集中兵力来打他。同时他再次向东吴称臣。希望东吴向曹魏发动进攻。
作为三国最大的赢家。司马懿自然是个狠角色。他一出马。没多久。拥兵数万的公孙渊就全军溃败。与儿子公孙修突围后被司马懿大军追上并砍杀。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相继平定。
公孙渊时代是公孙氏政权的全盛时期。数次击退曹魏军队。偏偏盛极而衰。公孙氏政权至此而终。
燕国四十九年的国祚比蜀汉还长六年。在历史上却没留下多少身影。被并入了《魏书》。不可谓不可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739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公孙,辽东,太守,东吴,燕国,政权,自己的,燕王,曹魏,永宁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三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不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秦就是秦。汉就是汉。当朝就是这么称呼的。三国时期。当时并没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