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隋朝两帝,即使拼到国家灭亡,也誓要踏平高句丽?
原创

为什么隋朝两帝,即使拼到国家灭亡,也誓要踏平高句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邀。

隋朝确实数次征讨高句丽。但并不是“拼到国家灭亡。也誓要踏平高句丽”。您的问题描述可能略有些偏差。

先还是说说隋朝为什么要打高句丽吧。主要高句丽作为一个东北强国。从晋到南北朝这数百年间。多次参与中国大陆的群雄混战。故而隋王朝在大致统一后。要对其进行征服。方能彰显天威。更加上公元598年高句丽曾经联合靺鞨侵略隋帝国边境。因此隋文帝杨坚为了报复。出兵讨伐高句丽。

但隋文帝并没有“拼命踏平”。相反。因为粮道不便。这次征讨很快无功而返。可隋文帝还是很有分寸的。

至于隋炀帝。本来就是好大喜功。喜欢耗费国力去做一些后世看来还是有些纪念意义。但当时却劳民伤财的事儿。

他在612年和613年的两次征讨。确实都是倾发了国力。但这并非他把征讨高句丽看得多么重要。仅仅是他喜欢这么摆排场而已——修运河。下江南。修宫殿。他都是按照这种排场来搞的。只不过现在暂时把兴趣放在征讨高句丽身上。

事实上。隋炀帝之所以没能征服高句丽。恰好是因为他太好大喜功。出动的军队太多了。导致粮食运送不上——如果他只出动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兵力。派一个将领去。很可能反而把高句丽给灭了或者打残了。

尽管出动了百万大军。但隋炀帝显然也没有楼主说的“拼到国家灭亡”的决心。相反。第二次征讨本来快要得手。但在重要关头。国内发生了杨玄感的谋反。杨广赶紧就撤军回国。

同样。因为国内变乱四起。公元614年的最后一次征讨虎头蛇尾了。同时高句丽经历前两次战争也都筋疲力尽。见到隋军又来了。立刻就表示降服。所以没打起来。

综上。

(1)隋朝讨伐高句丽主要是出于中原王朝征服周边小国的惯例加上报复高句丽入侵。但并非“拼出亡国也要踏平”。

(2)隋文帝讨伐高句丽没有怎么用力。

(3)隋炀帝讨伐高句丽出动大军劳民伤财。是因为他一向习惯劳民伤财。并非专门针对高句丽。而且隋炀帝依然把高句丽放在比较低的优先级。

其他观点:

隋朝两帝都曾经征伐过高句丽是没错。但是拼到国家灭亡也要灭高句丽的。 是杨广。而不是杨坚。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帝是怎么对待高句丽问题的吧。

先说说杨坚。

杨坚统一陈朝以后。消息传到高句丽王国。时国王高汤十分恐惧。认为杨坚下一个就是要平高句丽。于是立即整顿装备。要跟隋朝死嗑到底。

但是高句丽山高路远。杨坚就没打算要派兵去打。而是想对其实施怀柔政策。让他主动前来朝拜。所以。杨坚给高汤下了一道诏书。说你虽然表面上自称是隋的藩篱属国。但实际上并没有忠实诚恳的节操。我现在给你一个自新的机会。

高句丽国王高汤看了以后。更加恐慌。认为杨坚是下最后的通牒。于是准备上书陈情请罪。不料这时候。书还没上就死了。

高汤之子高元继位。杨坚就派钦差大臣前往高句丽。任命高元为上开府同三司。继承辽东公爵位。后来高元又上书请求改封王爵。杨坚都同意了。

本来都好好的。但是在公元598年。高元突然率领靺鞨部落数万人。攻击辽西。杨坚接到消息后。极为震怒。决定派大军去教训高句丽。

当时杨坚是认真的。出动水陆联军三十万。任命汉王杨谅为总司令。尚书左仆射高颎为副指挥。

但是。隋军出发时。是当年的夏天。正逢雨季。大雨连绵。粮食被阻。又遇上军中爆发瘟疫。将帅大量死亡。而海上的船队。也遇到大风。很多船队沉没。

不得已。当年的秋季九月二十一日 。撤退班师。

据统计。当时水陆联军死亡人数有百分之八九十。

这是惨痛的教训。

尽管这次征伐没有成功。但是高句丽国王高元隋军如此大兵出动。也十分害怕。主动请罪。要求宽恕。并且降低身份。自称为“ 辽东粪土臣高元。”

杨坚见高元主动认罪。且态度良好。 也不想折腾了。就顺势宽恕他。后来即使百济说配合隋朝攻打高句丽。杨坚也都没同意。

说完杨坚。再来看杨广。

杨广跟杨坚不是一个性格。杨坚从小见过太多的战争与权斗。养成一个坚忍性格。杨广则不同。 他雄心壮志。且又超级自恋。他认为他才华盖世。天下无人能敌。 而且他公开宣示。他想做的功业。不是要超越父亲杨坚。而是要超越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及汉武帝。

秦始皇大兴土木工程。他也学了。并修了一个大运河;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征服匈奴。匈奴再也不敢欺负汉朝。杨广也决定亲自出巡看看。如果有不服气的。就搞搞事情。

公元610年。杨广出巡前往东突厥汗国启民可汗处做客。

当时。高句丽王国的使者也正巧在启民可汗处。启民可汗不敢隐瞒。命他见杨广。不料。 就这么一件小小事情。让杨广找到了出兵高句丽的机会。

门下省黄门侍郎裴矩对杨广说:“看高句丽国王派使者来启民可汗。却不来隋朝。 看样子是不肯臣服。先帝时。杨谅无能。出师不利。现在正逢盛世。陛下怎么能放弃。 必须让高句丽国王亲自到京师来朝见。”

于是。杨广就依了裴矩之见。在启民可汗处对 高句丽的使者宣示。让他回去叫国王亲自到京城来朝拜。如果不来。那我就亲自率兵前往了。

众人以为。杨广这么一吓。高句丽国王应该来了。 不料。高句丽国王不但不来。反而连以前对隋朝尽到的礼节。也短斤缺两了。

杨广终于看到。高句丽国王不是真心臣服于隋朝。他必须来一场战争。打到他服。

杨坚及杨谅搞不定的事。杨广认为他一定能办到。而没想到的是。高句丽这块硬石头。他一时也啃不下。

首次东征是在公元611年二月十九日进行准备工作的。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杨广向全国征兵。加班加点的造船运粮。一年以后。 即612年。隋朝官兵接近一百二十万 。向对宣称二百万。全部向高句丽首都压去。

但这场战争因为信息不达。指挥混乱。最后失败而还。

但是。杨广决不服输。

于是公元613年。他再次下诏征兵。准备第二次东征。

杨广对大臣说。高句丽不过是个小丑角色。竟敢羞辱中国。我们就是移动一座大山填平一片大海都会成功。何况这么一个歹徒!

大臣们都力劝杨广不要冲动。说对付这么一个小毛贼。不需要他这么大动干戈。

但杨广不听。偏要率军亲征。

由此可见。杨广是个偏执狂。他不惜一切代价东征。不仅是要高句丽彻底臣服隋朝。也是要保住他的面子及威严。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场涉及面子工程的战争。

第二次东征 。高元终于屈服。派使节到东征大营里请求投降。 这时候隋将来护儿等人认为不能这样白来。趁机攻入高句丽。但是杨广竟然一听高句丽要投降了。就将来护儿等人召回去了。

可等到杨广回到京城。又发现高元变脸了。

气愤的杨广决定再进行第三次东征。

这时候。因为三次东征。隋朝气运大受损伤 。民变四起。最后的结果是。东征没有成功。杨广反而因过度使民力。引发天下大乱。从而好好的隋朝就被玩崩了!

因为一个面子。 杨广玩崩了一个国家。值得么?就这点上。杨广的战略思想就不如他的父亲杨坚。 如果杨广有杨坚之度势忍让。隋朝也不会只活了不到四十年就没了。

其他观点:

简单回答一下:

1、高句丽这个小弟非常的不听话。不纳贡也不称臣。天朝面子至上。必须要干掉这个不听话的小弟。

2、高句丽当时实力范围囊括中国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是东北亚的核心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险要。

3、高句丽骚扰边境。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34

    高句丽,杨广,隋朝,国王,可汗,公元,劳民伤财,辽东,炀帝,不来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3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隋朝两帝,即使拼到国家灭亡,也誓要踏平高句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34

    谢邀。隋朝确实数次征讨高句丽。但并不是“拼到国家灭亡。也誓要踏平高句丽”。您的问题描述可能略有些偏差。先还是说说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