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斩首之后的人头都哪里去了?
原创

以前斩首之后的人头都哪里去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几种结果:

第一。悬首示众。

这也叫做枭首示众。是一种惩罚的方法。

比如三国演义里面杀吕布。曹操就让人将他绞死。然后割下脑袋。挂在城墙上示众。

直到民国时期。枭首示众也很寻常。

比如林彪在东北剿匪时。就将大土匪谢如东枪毙以后。割下脑袋。然后悬首示众。以威慑其他土匪。

这种一般会允许示众后。家人出钱将首级赎回去安葬。

如果没有认领。首级一般会随便埋葬。

第二。传首九边。

传首九边是枭首示众的升级版。也就是将首级砍下。在全国各地始终。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熊廷弼为阉党所杀。“传首九边。弃尸荒野”。

直到崇祯二年(1629年)。熊廷弼案才得以昭雪。“传首九边”的熊廷弼才身首合一。得以归葬。

第三。扣押首级。

明清的监狱都很黑暗。以清朝为例。刽子手斩首以后。多会扣留犯人首级。借机勒索。

古代讲究全尸下葬。如果人没有首级入土。叫做无头鬼。是不能转世投胎的。

所以死者家属多会用尽方法行贿刽子手。拿走首级。一起下葬。

自然刽子手不过是为了钱。不会平白无故扣留一个首级。

第四。另有他用。

这个就比较恐怖了。

在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的涧沟遗址中。曾发现六个头盖杯。该遗址属于龙山时代的后岗二期文化早期。而这些头盖杯也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头盖杯。

所有头盖都是从眉弓经颞骨到枕后。砍下来的。

根据斧头砍的痕迹判断。砍人者将被砍者打倒并捆起来。甚至将其踩在脚下。

根据头盖后部砍痕最多且有砍偏的痕迹。可以判断是从后部砍起的。而当时被砍者活着并且在挣扎。然后顺次将头盖揭下来。

至商朝时期。仍有使用头盖杯的现象。在郑州商城东北的宫殿区曾发掘出近百个头盖杯。

陈梦家认为。商朝晚期用人头或头盖骨祭祀的情况比较普遍。使用的人头多为敌方的部族者。

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赵襄子攻灭智氏之后。深恨智伯。将智伯的头涂上漆。制成了饮酒器具。

此为骷髅杯第一次出现在东方史料记载之中。这是头盖杯在战国时期的遗风。

清朝的康熙帝曾命人将贪官程金山的头制成骷髅杯。

其他观点:

1925年。蚌埠火车站悬挂了三天的人头。令一位女子心如刀割般疼痛。她就是民国侠女施剑翘。而那高高挂了三天的。是他养父。准确的说是她伯父施从滨的首级。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背负血海深仇的一代侠女。卧薪尝胆。苦寻机会。后来终于亲手枪杀了杀父仇人——直系军阀孙传芳。

从她的故事里。我们大概也知道。两军对垒后。战败一方的将领。因为仇恨也好。为了震慑敌方也好。有被斩首并示众的可能。孙传芳不顾劝阻。杀害敌方俘虏。并斩首示众。留下了残暴不仁的口碑。也给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咎由自取。

有影响力的政治犯。试图推翻政权的谋反者。影响力巨大的悍匪。身份极高的敌方首领。被斩首后。会挂起来示众。一是作为功绩进行炫耀。另一个目的是震慑大众。冬天挂几天没事。夏天呢。有泡了石灰水挂的。有的泡了药。国外还有煮半熟插起来的。但是可以想象。这也不可能挂几天没事。没有福尔马林。也没有84。那些人头很快就变质了吧。

老百姓犯了法。没有示众的价值。砍了。家属直接拎走。连身子一起埋了。据说有扣下的。目的是为了讹诈家属些银子。干这差事的。估计也不缺钱花。这也可以是人头费吧。自己的头。还得自己家人掏钱买。丢了头。也损失钱。古人真难做人。

也爷爷见过砍头的。据说要杀的是一个土匪。但看起来很斯文。分头。还跟刽子手说话呢。刽子手说时辰没到。到我给你说。那人就支棱耳朵听。刚伸头结果刀就下来了。人们看见了被砍下的人头。还有错愕不解的表情。张大了嘴好像说:大骗子……刽子手这样做。是为了突然性。人最难过的不是死。是准备死。他没有给犯人留准备的念头。其实是仁义。那留了分手的人头。被他提在手里。翻着白眼。一脸的不屑和不服。估计他眼里的世界。也是一下黑一下白。像谁淘气。一个劲儿的开关灯。

人头挂了几天。也没有人领。后来扔万人坑了。

其他观点:

古代讲究。“杀人偿命乃天经地义!”因此。斩首也就成为古代死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刑法。

对于死刑犯行刑当天。官府会出布告。并通知死刑犯家眷。官府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向全城民众公正公平公开。这类似于我们现在法院的行刑布告。二是知会人犯家属做好人犯的善后处理。对于一些十恶不赦的土匪。一些叛逆谋反的乱党。官府才会根据上级衙门的公文。对人犯反首级杆顶城头的示众。而这种做法超出了普通斩首的范围。实际上这种悬首示众的刑法在古刑中叫做枭首。

虽然枭首与斩首同是将人犯脑袋砍下来。但不同的是枭首是官府将人犯人头收集在处理。被斩人犯得不到一个全尸下葬。而斩首则是家属抱回家。一番超度后入土为安。

在执行斩首当天。官府要通知刽子手准备行刑工具。同时也要对秋后问斩的犯人过最后一次堂。然后做最后的宣判。就是看电视的时候。当官的说完判决结果后把一个令签很威风的扔下来。宣判完押赴刑场时。一般要将犯人在闹市区游街示众。斩首前还要验明正身。就是在电视里把犯人脖子上那个大白签子拿下来读一遍。期间家属可以给犯人最后喂顿砍头诀别饭。等到午时三刻阳气最盛之时。便一刀咔嚓。

通过一些影视剧。许多的朋友会误认为在古代。死刑犯被斩首之后。首级会被官府收去装入竹笼里。张贴告示。悬于城门之上。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误导。在古代。对于一般的斩首人犯。官府都是很人情化的。当被判斩首的人犯在行刑之后。其人头与尸身通常会被家人与亲属带回家中。在缝合尸首之后再行超度与安葬。而一些无人问津的尸首。官府会安排专业的收尸人抬去城外郊野的乱葬岗草草的埋葬。

对于不同等级的犯人。首级的处理也有所不同。大致归类几种:

第一。悬首示众。这种一般会允许示众后。家人出钱将首级赎回去安葬。如果没有认领。首级一般会随便埋葬。

第二。传首九边。这个是将首级砍下之后。在全国各地示众。类似于全国巡回展。比普通的在当地城门楼子悬首示众要豪华很多。一般是叛国乱朝的重要人物才能享受的待遇。

第三。扣押首级。这个属于非官方流程。就是刽子手或者当中的某个官员故意扣下首级。讹诈犯人家属钱财。捞点外快。

另外还有一种变态行为。就是把头骨做成某种器具。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赵襄子攻灭智氏之后。深恨智伯。将智伯的头涂上漆。制成了饮酒器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31:13

    首级,头盖,人犯,刽子手,官府,人头,犯人,家属,枭首示众,敌方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31:13

    没想到大家都对以前斩首之后的人头都哪里去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31:1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几种结果:第一。悬首示众。这也叫做枭首示众。是一种惩罚的方法。比如三国演义里面杀吕布。曹操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