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所谓“百家”只是概数。百家之名始于《庄子》中的“百家往而不返”之语。下面我们就谈谈百家中的儒家。道家。法家他们各自的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我查了一下。:价值观是基于人类的一定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和判断或选择。也就是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的价值和作用。
一。儒家
儒家的价值观是积极进取。学而优则仕。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孔子是一个教育家。但是他正式安下心来授徒。哪是60岁后的事了。在这之前孔子一直想把自己的思想理论用之于实践。因此。他一直有强烈的做官愿望。始终想从政。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终于有了机会先后在三个国家做过官。鲁。卫。陈三国。做过做大的官是鲁国的大司寇。全部加起来。孔子做官的时间共14年。看来。他做官的时间少。碰钉子的时间长。即使做了官。他做官的三个目的:实施政治蓝图;实践学术主张;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也没达到。更多的时候。是失望地离开(易中天先生语)。最后没办法。只好去教书。孔子做官没有成功。但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信条。一直影响着从皇帝到读书人到下层百姓。从“克己复礼为仁”。到君臣。父子。仁义忠孝。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孟子的浩然正气。到立德。立功。立言。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学而优则仕。不管是汉代选拔官员的察举制。还是隋唐以后的科举制。都把儒家的四书五经作为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士人举子毕其一生想成为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留名青史。
二。道家
道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完善自我。带动和谐社会。老子的中心思想是道。主张“道法自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学习道之自然无为。自由发展人的自然本性。使之返璞归真。要求“致虚报。守静笃”。排除杂念私见。保持虚静清净的心态。在道德思想教育上认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应以自然无为为道德规范。故而理想品德是上德若谷。含德之后。比于赤子。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的思想是对强梁世界的一种反应。是对人类社会在混乱时的自解自慰的心理状态。以柔能克刚的辩证思想。他主张不作为就是有作为。自然演进就是规律表面看老子不关心国家大事。像一种隐士的处事观念。实际上老子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国家大事。只不过与儒家的入世观点不同。老子认为在天下礼崩乐坏的现实下。爱护天下。首先爱护自己。要想拯救天下。先要拯救自己。这个社会也就会被拯救。“天下治矣”。通过个人的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以出世为名。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治理国家。才能使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三。法家
法家的核心价值观。以生命为代价。以权。势。术为武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法家与儒家。道家思想有什么区别呢。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现在不如过去。所以必须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因此他给国家治理献的药方是“仁爱”。道家思想是逃避的。不追求荣华富贵。也不跟人竞争。奉行清静无为。无为无不为。道家献给治理国家的药方是“无为”。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地实行法治(不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法制)。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使国家强大。在诸侯争霸的时代。当上霸主。因此。法家献给国家严格说来是献给君主的药方是“杀人的刀”。刀出鞘。要见血。不杀别人。就杀自己(易中天先生语)而这把刀的名称就叫“势。术。法。韩非就是势。术。法的集大成者。所谓法家就是以势。术。法来治国的学派。”势“就是”权势“。由地位和权力形成的力量;”术“。”权术“。就是统治人民和控制下属的政治手段;”法“。就是规章制度。其实就是国家机器。法家的刀有两个特点。一是这把刀只为君王服务。二是这把刀对百姓严酷。法家人物有管仲。李悝。申不害。李斯。而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韩非。法家坚定自己的治国理念。积极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客观的说。在当时诸子百家的各种治国学说中。只有法家在治理国家中通过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最有力的例子就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扫平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法家治理国家的严酷性。使得法家献给国君的这把刀。在使国家称霸的同时。也杀了自己。商鞅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韩非死于自己的法家学说。虽然他们死了。但却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也为以后的历朝历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在治理国家时。基本上实行的是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儒家。道家。法家的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家最大。
其他观点:
清·刘一明《周易阐真》有云:“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
由上可知。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的“中”。作为笛卡尔十字坐标原点、源点、中点的“中”。至少已经成为儒释道三家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古人论“中”。常以中庸之道强调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乃至“执两用中”为思想核心。今人则比较熟悉的相关概念有凡事适当、适度、适宜、适中、适合或合适。以及差不离儿、八九不离十等俗语。
严格地讲。如果我们一定要追究。导致人类社会“第一果”产生的“第一因”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由于“中”或者不“中”所致!(盖出于适当不适当。适度不适度。适中不适中等涉“中”原因。)
最后。讲到法家。它与儒释道三教不在一个层次。或者说。法家的社会影响力还不足以与儒释道相提并论。在此从略。
至于儒释道三家谁的影响最大。看一看入世过着平凡小日子的芸芸众生(老百姓)。应该就一目了然了。
希望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
其他观点:
好玩的国学喜欢用最朴素明白的语言讲哲学。相信这篇文章会帮助您了解中国的儒家、道家和法家哲学。特别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通俗地说。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秩序。儒家告诉我们要听话。要守住礼制的底线。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是要追求有价值的生活的。这种价值就是爱国爱家爱社会。人生的价值是在积极进取中才能实现的。那么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给了我们答案。叔孙豹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三不朽的命题体现了中国儒家哲学的三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人世。不是寄托于宗教的彼岸世界。而是落实在现实的人间世界;二是中国哲学追求个人对群体的贡献。叫群己之道。三这是儒家价值观的源头。
在人生三不朽价值观的指引下。儒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仁者爱人。首先是仁者爱人。这个思想是由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来的。仁的核心是爱人。在孔子看来。仁就是有差别的爱人。他要求我们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去爱别人。先爱自己的父母。然后是兄弟、朋友等。在儒家思想中。仁不仅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更是人的最高价值标准。同时也是推行国家治理的核心思想。这个观点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说既然仁者爱人。那么国君就应该把这种爱人之心推恩于老百姓。建立一个仁政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王道的世界。
第二。儒家强调人要尽责。要遵守大道。这个大道就是义。而义就是你应该去做的事情。你不去爱人是不仁。应该去做的事情。应该承担的责任。你不去做。这叫做不义。人活着的责任就是彰显和发扬大道。这一点。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更加清楚。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古代的士。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曾子交给知识分子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担当和使命。就是弘扬大道。死而后已。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
第三。要遵守礼。这是从义中引申出来的。儒家认为社会的秩序就是礼。而礼体现了上下尊卑的精神。所以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强调人的五伦。这就是把人固定在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为藩篱的范围之中。
其他的智慧、诚信、积极进取、修身养德等。都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实现途径。
道家的核心价值观是无为。道家是中国哲学舞台上的另外一位主角。在中国人的心中。总是端坐着孔子。他告诉我们人生要努力。否则这就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哪怕是知道有些事情干不成。还是要努力。这就是儒家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当然。中国人的内心更深处。还有老子的一席之地。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是完全不同气质的两个人。当年孔子去向老子学习。老子就严厉批评了孔子。说你搞的那些仁义啊礼制啊。都没有意义。都是前人说烂了的。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清心寡欲清静无为。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和自然一样。都遵循着大道而运行。既然如此。儒家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那就是傻子。由此。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在道家的始祖老子看来。道的运行法则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着必须任由事物成为它所应是的样子。绝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掺杂其中。这就是“无为”;一旦彻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的驱使和强迫。事物就会在运动中完全实现自己的本性。此即“无不为”。以此自处。就可以实现庄子所谓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达到的“逍遥”自在的“无待”之境;以此处世。则可以实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之境。也就是说。遵从“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既可以使自己的本性获得充分的实现。也可以使他人或他物获得完全的自由。道家的第二号人物是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庄子的哲学中。万物都是一样的。包括生与死也是一样的。因此。庄子将死亡看成是回归到生命的本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敲锣打鼓的庆祝。他的朋友惠施指责他。而庄子说。她最初也是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的。后来才衍变成了有气、有形体、有生命的。如今又变化回没有生命的(死亡)。这和春夏秋冬运行规律是一样的。她现在安静地寝卧于天地之间。而我在这里嗷嗷地哭。这是我不明白天命、不够通达。因此停止了哭泣。既然人间的功名富贵如粪土。既然万物齐一生与死都一个样。用现在的话说一切都没有意义。因此庄子主张无用。庄子说一棵大树。长得好早就被砍伐了。长得不好没有用。反到可以保全性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家特别是庄子的价值观是顺应自然全身保命。
法家的核心价值观是法治。上文我们说过。价值观是建立在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基础上的。特别是对人性善恶的界定上面的。也就是说。要是你认为人性是善的。那么我们就要努力为善。否则就对不起我们内心的善性。要是你认为人性的恶的。那也不要悲观。也不能放任不管。要设计出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制止人性的恶。所以法家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的。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说儒家的价值观是现实的。道家是超越的。而法家就是功利的。所谓功利。就是看一件事情在做之前。他是否有用。对社会有好处。那就去做。否则就不去做。所有看起来虚头巴脑大而无用的东西。都在被摒弃之列。那么什么东西你看不见但是又在实实在在的起作用?当然是法制了。它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规范国家的行为。特别是能对君主集权维护君主的权利起作用。所以法家就用严刑峻法去统治人民。建立在这个价值观的基础上。法家在人生价值观上特别强调诚信。因为诚信与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如果说儒家和道家。对于利益有些看不起的话。那么法家绝对重视利益。儒家觉得你老是看重财富。搞得和守财奴一样。这样境界不高。一切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要以义为上。所以孟子说在鱼和熊掌之间。在利益和大义面前。要舍生取义。道家强调清心寡欲。对利益更是看不上了。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说财富是人的祸害。是枷锁。而法家就高度重视利益。他们是重度的功利主义者。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李斯等。都强调要富国强兵。这就是法家的功利思想。
在中国哲学的舞台上。其实主角并非是儒家一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都占据过主流。不过。从中国历史长河的进程来看。还是儒家思想是主流。所以儒家的影响大一些。但实际上。任何的统治者都不会死守一种治国理政的学说。儒家、道家和法家都是在或明或暗中起作用的。对于这一点。历代学者看得很清楚。这叫做明儒暗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92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儒家,法家,自己的,道家,孔子,庄子,价值观,国家,老子,思想
没想到大家都对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道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法家的核心价值观又是什么?谁的影响最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所谓“百家”只是概数。百家之名始于《庄子》中的“百家往而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