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喜欢吃的草头,即牧区的苜蓿紫英草,牧民们当蔬菜吃吗?
原创

上海人喜欢吃的草头,即牧区的苜蓿紫英草,牧民们当蔬菜吃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苜蓿在南方也不少见。仿佛杂草一般到处生长。而在每年八九月的时候。苜蓿会出现在江南各地的菜市场跟超市里。而且还真的不便宜。

通常来说。鲜嫩的苜蓿嫩芽。都有十几元一斤。算是非常时鲜的蔬菜。

在苏南与上海地区。苜蓿被称作是草头、草籽。用嫩叶做成菜肴、糕点都很受欢迎。

原本苜蓿产于西南亚的伊朗地区。汉朝张骞通西域之后将其带回了中土。不过苜蓿主要是用作牧草而种植的。北方各地的牧区。都会种植大量的苜蓿。

张骞将苜蓿带回中土之后。受到了欢迎。除了用作牧草喂养牲畜之外。人们发现这玩意儿的嫩芽嫩叶也相当好吃。所以也将其当成是蔬菜。

因为苜蓿的生命力很强。很容易生长。在发生灾荒的年份里。格外受重视。

实在没有食物的人们。对于苜蓿这种原本作为青贮饲料的植物。也趋之若鹜。有吃的总比没有吃的强。这也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道理。

事实上。苜蓿不仅可以吃。而且还的确很好吃。营养物丰富。古时候的人发现这样的草实在是个宝贝。因此到处种植。从塞外到江南。苜蓿都不算少见的植物。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就已将苜蓿作为一种时鲜蔬菜食用。尤其是在松江、苏州等地。人们将鲜嫩的苜蓿芽称作是草头。非常喜欢。

通常来说。江南人吃草头主要就是清炒。方法很简单。最大限度品尝其鲜嫩味道。

而在牧区。像是内蒙与新疆地区。苜蓿也是一种日常会吃的蔬菜。牧区的物产原本就没有那么的多样化。人们能吃到的蔬菜也很少。

不管是蒙古还是新疆。牧区的蔬菜种类在过去都没那么丰富。人们能吃的蔬菜也较少。而苜蓿这玩意儿生长旺盛。所以人们也会吃苜蓿芽。主要用来做煎饼、汤、饺子。

元朝的时候。蒙古人萨都剌就写有“圣经佛偈通宵读。苜蓿堆盘胜食肉”。

宋元时代。北方的女真与蒙古等。都将苜蓿作为一种美食。晚清与近现代。内地移民大量前往内蒙、新疆等地。人们对于苜蓿吃法也越来越多。并且明显受到了内地饮食的影响。

通常来说。牧区的人们都将苜蓿作为食物辅料。并非直接作为蔬菜吃。比方说做成馅儿。或者作为汤料。或者将其切碎了和面。然后做成煎饼之类的。

苜蓿生长旺盛营养丰富。加上有很好吃。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有吃苜蓿的习惯。当然也就是在苜蓿鲜嫩的时候。趁着时鲜尝个鲜。平常还是作为牧草。

其他观点: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嫩时粗纤维少。属豆科类。味道也不错。可以做小豆腐放些。味道极其鲜美。也可以炖豆腐时后下苜蓿嫩茎段。凉拌也可以。

其他观点:

麦田当韭菜田。草头上海本地人也叫金花头。开黄花的。而牧区的那个牧草上海本地人叫红花草。开红花。给猪、鸭吃的或积肥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7:29

    苜蓿,牧区,蔬菜,牧草,时鲜,鲜嫩,中土,将其,江南,新疆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7:29

    没想到大家都对上海人喜欢吃的草头,即牧区的苜蓿紫英草,牧民们当蔬菜吃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7:29

    苜蓿在南方也不少见。仿佛杂草一般到处生长。而在每年八九月的时候。苜蓿会出现在江南各地的菜市场跟超市里。而且还真的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