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邀应答!
应该可以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乃至国学的本质和主流是儒家文化思想。所谓儒释道三家。儒家强调的是“入世”(食人间烟火)。而道佛两家则主张“出世”(不食人间烟火)。这从世上人们生存、生活状态就可以一目了然。讲的是一种现实的和“超现实”的人生念想与理想状态。
然而。在古代圣贤眼里。“中”作为儒释道三家关于人生理念的“最大公约数”。最终还是使得三家走向了握手言“和”。
具体而言。一如以下古今论“中”名言名句所示:
1、《管子•弟子职》:“凡言与行。中以为纪。”
2、《关尹子•八筹》:“一中示多。多中示一。”
3、孔子(前551—前479):“夫礼。所以制中也。”
4、西汉•刘歆(前50—前23):“阴阳虽交。不得中不和。故《易》尚中和。”
5、《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
6、唐•孔颖达(574—648):“顺天布政。则得大中。故皇极为五也。欲求大中。随德是任。故三德为六也。”又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者。言情欲未发。是人性初本。”
7、北宋•邵雍(1011—1077):“天地之本起于中。”“天地之本起于中乎?天之中何在?曰北辰。”
8、北宋•程颐(1033—1107):“天下之理。莫善于中。”“不失中。则不违于正矣。以中为贵也。”
9、北宋•吕大临(1040—1092:“中者 道之所由出。”
10、南宋•朱熹(1130—1200):“敬而无失。即所以中。”
11、南宋•叶适(1150—1223):“道至于中庸而止矣。”
12、元•胡炳文(1250—1333):“大中至正可以为圣人之准。过中失正便易为异端之归。”
13、元•王好古(1200—1264):“天地万物一理也。圣人之道一中而已。”
14、明•薛瑄(1389—1464):“'中`是道理得其恰好处。”
15、明•湛若水(1466—1560):“千古圣贤授受。只一个`中`。”“学者讲学。不过讲求此'中'。”
16、明•吕坤(1536—1618):“'中'是千古道脉宗。”
17、清•惠栋(1697—1758):“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
18、清•乾隆帝(1711—1799):“盖道者何?中之谓也!”
19、清•王缙(1725—1792):“中也者。天之命。人之性。一之精。化之本、王道之体、《六经》之归。亘古今、横四海。而无弗在焉者也。”“亘古今、横四海。而无弗在焉者 中也;修之则吉。悖之则凶。此《文中子》指要也。”
20、清•刘一明(1735—1821):“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亘古圣贤仙佛。皆从此中生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
••••••••••••
欢迎异见者挑战这个“一中为忠。二中为患”(古《精蕴》语)的“中”!
其他观点:
社会等级制。压迫剥削来之儒家。一整套治国治民安天下的规章制度。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可废除的纲常。废除時期必是无政府状态乱世。有些时期虽名为反孔。实也不准乱纲常。只许反对别人。也不允许反对自己。美德来之老子文化。
其他观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当首推五四运动引发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发生在中国。已经纳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优良传统。没有五四运动。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就是在根除儒家思想中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成分。当然。“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仍然是有积极进步意义的。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指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已经形成了革命传统的文化。这也是发生在中国。也是国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之后。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刘少奇、陈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有理论著作。这也是国学。已经不是完全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
古代先贤的思想气节。可以学习和尊重。但要看到历史的局限性。要说真正的国家之学。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学当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繁荣。多种思想混杂。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有所冲淡。随着大国崛起。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我们不能忘记。真正让今天的中国走向强大的是五四运动。而非先秦诸子。更不是唐宋名士。
若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靠诸子百家、孔孟之道、汉唐经典。打不倒清帝。击不垮外强。更建不成似乎于完美的经济体系。
中小学课本中的白话文文章都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作品。倡导的思想也是五四以来的新思想。连编辑教材的指导思想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中。才培养出了中国新人。才可以在大疫之时举国同心。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创造。不是复古。如果提孔孟之道来复古。还不如看一下与孔孟同时代的古希腊文明。雅典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比孔孟之道强许多了。不信。都可以去搜伯利克里。就明白当年的中国是什么层次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192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新文化运动,中国,中也,孔孟之道,国学,思想,亘古,儒家,北宋,圣贤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就是儒家文化,中华传统美德都来自儒家,是这样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邀应答!应该可以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乃至国学的本质和主流是儒家文化思想。所谓儒释道三家。儒家强调的是“入世”(食人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