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是怎么成为道教会的重要人物的?
原创

药王孙思邈是怎么成为道教会的重要人物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医道一家。孙思邈享年141岁。又说享年101岁。知道药王的名由来吗?唐王夜梦蛇入谷道钻入腹内。得了大病。不思食。日惭病重。唐王昭书天下。谁能医好病。以王让位。孙思邈揭了皇榜。进宫珍脈。开药治病。守候皇上。侍候皇上大便时偷放条死蛇入便池。唐王一看排下死蛇。心开大喜病全愈。吃么么香龙心大悦。咋办呢。皇帝金口玉言。这王位?大臣近谏。封他药王。王冠不扶正。孙思邈药王天下。

其他观点:

中国的文化文明。技术进步。中医文化。军事文化。天文地理。历史进步发展。都是道教文化的进步。中国的历史。就是道教的历史!

其他观点: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多种医书。代表当时先进的医学水平。他受到后世医学界的尊崇。也对东亚国家的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也在道教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民间奉药神的称号。

首先我们先从唐朝为始。通过对道教典籍的阅览。分析。我们来看一下孙思邈在道教当中地位之变化。从而简单梳理其发展脉络。

1、在唐代民间传说中孙思邈具有高超法术

唐代书籍中的孙思邈具备高超的法术。《大唐新语》将孙思邈归入隐逸类。《大唐新语》中孙思邈主要为良医形象。有异能。表现为能预知后事。“常谓人曰:‘过是五十年。当有圣人处。吾方助之。以济生人。’”“永徽初卒……月余颜色不变。举尸入棺。如空焉。时人疑其尸解矣。”此处须注意的是。尸解是当时人的猜测。而不是确定之事。故孙思邈事迹虽神异。但只是凡人。

成书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年)的《前定录》记孙思邈有预言之能。“孙处俊。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福在执兵。’后皆验。又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时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为徐州刺史。”

2、五代孙思邈列入仙班

道教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孙思邈神化。五代沈汾《续仙传》将孙思邈归为“隐化一十二人”的第一位。《续仙传》将《酉阳杂俎》笔下“孙思邈索要龙宫方”改成了龙王感恩而赠予孙思邈药方。这样一来。孙思邈的形象大为改善。兼备修道爱身、淡泊名利、心地善良等人类品德。《续仙传》将《大唐新语》“疑其尸解”的怀疑成分去掉。直接肯定为“尸解”。然而此时孙思邈地位似乎在众仙中并不高。最后是尸解的方式仙去。

3、宋代孙思邈神仙特质凸显

以《太平广记》中所记载的孙思邈神仙特征为例。“咸通末。山下民家。有儿十余岁。不食荤血。父母以其好善。使于白水僧院为童子。忽有游客称孙处士。周游院中讫。袖中出汤末以授童子曰:‘为我如茶法煎来’。处士呷少许。以余汤与之。觉汤极美。愿赐一碗。处士曰:‘此汤为汝来耳。’即以末方寸匕。更令煎吃。因与同侣话之。出门。处士已去矣。童子亦乘空而飞。众方惊异。顾视煎汤铫子。已成金矣。其后亦时有人见思邈者。”可见。孙思邈拥有白日飞升药方。且可能具有识人慧根、判断能否飞升等能力。神仙品格进一步提升。

4、元《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孙思邈师承清晰

元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对孙思邈的记载。除几乎完整著录《续仙传》的内容外。又加上《酉阳杂俎》的唐明皇梦孙思邈求药的传说。还新增了孙思邈请僧人念经的故事。《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还显示了孙思邈在道教界的师承系统:“王仲都……遇太白真人授以虹丹。能御寒暑……孙思邈尝于峨眉山棲真习道。仲都与三五人假为猎夫。过其居试之。因论长生之旨。遂授道思邈而去。”即太白真人—王仲都—孙思邈的授受顺序。说明孙思邈所学之道间接来自太白真人。

5、明代道经中孙思邈出任天官

明代《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中孙思邈为天医真官。华佗、杨彬等人为天医功曹。与人间机构一样。上清天医院的主要功能是治疗疾病:“其有疾病丧身。痛毒难任。盲聋瘖癞。瘫痪拳曲。痨疰痈疽。未经痊愈之众。请上清天医院一行官吏理之。”按照医术越高。官职越高的一般规则。可以推论孙思邈医术水平在道教人士心中超过了华佗。

明代《道法会元》则记载孙思邈为太玄真人。任职于童初府。“所谓华阳天仙之真馆。括苍地户之阴宅。皆孙考校之所。凡是天、地、水仙。莫不司焉。童初府者。总宰之真司也。如太玄真人孙思邈。童初上卿刘宽。皆执职其中。”明代道书将太玄真人孙思邈排在刘宽之前。说明孙思邈应为童初府比刘宽更加重要的官员。

在中国医学史上。名医众多。为何孙思邈被道门选中。不断神化。地位卓然不群?除了医术之外。还别有几种原因:一是史书记载的孙思邈符合道士形象。二是孙思邈认同道教思想。三是孙思邈的医术有道教色彩。

(一) 史书记载的孙思邈符合道士形象史书中记载孙思邈的特点符合道教认同的形象。

以《旧唐书》和《新唐书》为例。其中关于孙思邈的描写有下面几处是符合道教认同的形象。

1、 修道长寿

《旧唐书》中有“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唐太宗即位后召见孙思邈。感慨他容貌气色看起来很年轻。称其为“有道者”。《旧唐书》:“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2、医理类道

以《旧唐书》中孙思邈关于病理的自述为例:“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即。天地和人体相仿。两者运行都因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不同状态导致自然界风、雨、虹蜺各种天象。人体阴阳二气失合会导致热、寒、瘤赘、痈疽等症状。天人相类。如《道德经》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仿天地。遵循自然之理进行养生。这种病理观与道教相一致。

3、淡泊名利

新、旧唐书称隋文帝时要孙思邈担任国子博士。他称病不起拒绝了;唐太宗要授爵位给孙思邈。他坚决推辞。唐高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他仍然拒绝。先后三次拒绝不同皇帝授予的官职。说明孙思邈并不看重权力、地位、金钱等。其志向不在于升官发财。孙思邈再三推辞不肯出仕。符合道教的名利观。道教主张淡泊名利、少私寡欲。对于国家治理方面。道教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道教认为。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出仕为官。而是修道成仙。

(二) 孙思邈认同道家道教(慕道思想)

从孙思邈本人的著作来看。孙思邈对方术的态度是积极包容。对道家道教思想十分认同。

1、主张大医须精熟方术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第一》开篇便指出。大医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学习。作为医者。除了要熟悉《素问》《甲乙》《黄帝针经》等医学典籍、医学知识和各种经方外。还特意指出“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孙思邈指出医者读道书与方术之术的意义:“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孙思邈专门强调方术。与当时一般知识分子有所不同。一般知识分子读儒家经典、道家学说、佛教理论。但并不积极热衷于方术。如《荀子·大略》:“善为易者不占。”孙思邈不仅肯定方术的价值。还要求精熟方术才能成为大医。可以看出。孙思邈认为大医习业的最重要的目标是治病救人。方术若能到达此目的。理当认真研究。

2、主张“贵柔尚阴“思想

《备急千金要方》的卷次排列中。第一卷为诸论。是总的理论原则探析。之后为诸方。诸方中妇人方排列第一。这种排序与道教思想“贵柔尚阴”的思想相一致。道家道教一直尊重妇女的地位。《道德经》多处提到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如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母”“玄牝”均与女性相关。《道德经》将万物的根源用女性相关的名称来代称。道教继承道家尊重女性的传统。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直接反对“多贱女子”的当时风气。并将女性比作大地。

(三) 医书中有明显的道教色彩(慕道行为)

1、包含大量与道教相关的禁忌内容

道教与中医均有大量禁忌的内容。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针刺等方面注重时间的选择。然而孙思邈医书中的禁忌内容更有道教特色。孙思邈的医术中不但有关顺应天象变化等时日禁忌。还包括民间流传、历记上的禁忌。《千金要方》:“妇人产乳。忌反支月。若值此月。当在牛皮上。若灰上。勿令水血恶物著物。则杀人。及浣濯衣水。皆以器盛。过此忌月乃止。”一般儒者对于反支等诸多禁忌持反对态度。如汉代王符《潜夫论》记有执政者拘泥于反支禁忌。遭到汉明帝的批评。只有道教对于反支等禁忌较为重视。如在《太平经》中有禁忌反支日合阴阳。否则“生子不遂。必有祸殃”。

2、重视道医方法

《千金翼方》将治病方法归为五类:“是以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斯之五法。皆救急之术也”。其中禁咒、符印属于道教医学的治疗方法。孙思邈重视禁咒法。在《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各种禁法。如禁鬼客忤气、禁蛊毒、禁瘟疫时行、禁蛇毒等。既包括因鬼神等原因所致病。又包括日常生活的常见病。且孙思邈还记载了使用禁法须斋戒。受禁和使用禁法也有严格的规定。若不能遵行。则禁法不能起效。 可见。禁法是神圣之事。须谨慎对待。不能用污秽的外观(不净衣物)、场所(秽处)、行为(恶口咒诅骂詈、饮酒食肉、与杂人喧戏)等来破坏禁法的神圣性。这正是道教常用的方式。即通过各种方式来将神圣事物与世俗事物划分开来。以突出神圣事物的神圣性。以免受到世俗事物的传染而失去神圣性。

三、结论

孙思邈作为唐代著名医生。在中医史地位斐然。同时在道教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孙思邈的形象。最初是唐代具有法术的高人。到五代时实现了由人向仙的重大转化。初列仙班。为下品仙。宋元时期。孙思邈在道教中形象进一步丰满。宋代时文献记载孙思邈能助人为仙。元代时孙思邈的师承清楚。明代时孙思邈上升为高品之仙。孙思邈在道教中地位的逐步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孙思邈医学影响与日俱增。

孙思邈在道教中受到神化的原因。除了他医术高超外。还因他和道教之间关系密切。无论是正史的记载还是孙思邈本人的著作来看。均能看出这种亲密关系。从史书记载来看。孙思邈具有修身爱道、重生养生、淡泊名利等特质。从孙思邈自己的著作来看。他具有慕道思想。认为大医应精熟方术。“贵柔尚阴”;他也具有慕道行为。其医术具有明显的道教特色。其医书中大量道教相关禁忌。并重视道医的方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26

    道教,孙思邈,方术,禁忌,医术,地位,而为,形象,千金,道德经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26

    没想到大家都对药王孙思邈是怎么成为道教会的重要人物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26

    医道一家。孙思邈享年141岁。又说享年101岁。知道药王的名由来吗?唐王夜梦蛇入谷道钻入腹内。得了大病。不思食。日惭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