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有人说。李存勖是半世英明半世糊涂。当主帅的时候。战功赫赫。彻底平定南方。诛杀后唐世仇后梁朱温一族。了却李克用的遗愿。控制河东之地。使契丹一族不敢进河东一步。灭前蜀。汉中两川之地。在五代梁唐晋汉周五朝里。后唐的国土面积是最大的。但很可惜是。一做皇帝的李存勖立马转性了。无能。吝啬。沉迷酒色。不信任朝臣与将领。却与乐户伶人打的火热。当了皇帝成了戏曲家了。实在令人费解。简直像换了个人。
柴荣。后周世宗皇帝。(921年-959年)。是五代时期第二代后周皇帝。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后过继给后周太祖郭威为义子。三十三岁登基为帝。在位六年。驾崩时三十九岁。有五代第一明君之誉。
可惜啊。可叹啊。遗憾啊。柴荣一世英豪最终给赵氏兄弟做了嫁衣。可以说。若非英年早逝。焉有两宋三百余年基业。
柴荣出身寒微。十几岁就流落四方。最终陪伴在姑父郭威身边直到郭威驾崩。后汉隐帝刘成佑年幼无知。诛杀辅政大臣。把领兵在外的郭威和柴荣的全家都给诛杀了。导致郭威悲愤异常。在军营黄袍加身。登基为帝。这一幕给军中一个叫赵匡胤的小军官留下了深刻印象。日后才有二次黄袍加身。郭威回军汴梁。二十九岁的柴荣给郭威留守邺城。郭威驾崩以后。三十三岁的柴荣登基为帝。
有人说。如果柴荣不死。一定会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灭辽。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后周王朝。但这毕竟是揣测。柴荣和赵匡胤是一代人。在统一天下的战略上二人基本上一致的。都是先南后北。也就是 先易后难。
柴荣的立鼎开基之战。就是高平之战。此战标志着柴荣真正掌控了国家和军队。当然也是赵匡胤出世之战。杀的北汉再也不敢南侵。取得北汉十一州。打的北汉只剩太原孤城一座。随后。三征南唐占领两淮富庶之地。占领后蜀要地。为以后占领蜀中奠定了基础。而且重新整顿国家军队。彻底做到军令一统。最关键的是柴荣凡事率先垂范。有时候甚至事必躬亲。柴荣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吃苦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如此指挥战斗。空前激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后周的军力是五代时期最强的。柴荣十几岁从军。二十五岁领兵。三十三岁登基。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文武双全。既有武功。也有文治。
可以说。如果柴荣如果不死。日后必是第二个唐太宗李世民。惜哉。悲哉。
赵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北宋朝开国皇帝。三十三岁登基(和柴荣一样)。在位十六年。四十九岁驾崩。也可谓英年早逝。死的很突然。有烛影斧声这说。
赵匡胤是官宦出身。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青年时代就四处流历。21岁的时候投奔郭威帐下。成为郭威麾下一名军官。参加了郭威的黄袍加身。这一幕一定给二十四岁的赵匡胤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学会了政治的厚黑。
赵匡胤出世成名是在柴荣登基以后的高平之战。在公元954年的高平这战中。面对后周即将全军溃败的时候。赵匡胤振臂高呼。率先杀入北汉军中。为柴荣最终战胜北汉立下不世之功。由此回师以后。赵匡胤被柴荣加封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正式进入后周军事和政治高层。面对柴荣的提携之恩。赵匡胤自是感恩戴德。随柴荣出征南唐。攻取南唐重镇寿春。南唐君臣很是畏惧。不仅如此。在柴荣驾崩仅仅半年。赵匡胤就陈桥兵变。二次黄袍加身。赵匡胤真是对得起柴荣啊。真正的尸骨未寒。就欺负孤儿寡母。有点缺德啊。
赵匡胤兄弟的基业是柴荣打下的地基。但发扬光大却是赵匡胤。赵匡胤登基以后。首先占领湖广之地。随后派兵攻取蜀地。不到40天就平定蜀中。后蜀主孟昶归降。最后平定两广。灭南唐。赵匡胤在世的时候基本统一了华夏本土。
在军事是实行杯酒释兵权。彻底铲除了军事政变的可能性。但由于矫枉过正。也使得北宋的军事实力大大的消弱了。再也没有能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和能力。
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完全是捡便宜的。先捡柴荣的。成为后周帐下一名小军官。进入军官阶层。后捡哥哥其兄赵匡胤的。成为北宋第二代君主。是否篡位登基。不在讨论之列。但我认为赵光义得位不正。
在赵匡胤在位的是时候。赵光义为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被赵匡胤加封为晋王。在宰相之上。有当接班人培养的意思。
公元976年赵光义登基以后。就开始平定四方。但在帝位二十一年也就占领福建半省之地。吴越之地属于归降。攻取北汉太原一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两次征伐大辽燕云十六州都已失败告终。也彻底丧失了进取心。从心里上有了畏惧心理。从此以后。北宋再也没有陈兵幽州。北宋的军事力量的衰落从赵光义始。
纵观李存勖、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四个五代宋初时的帝王。都可以说是马上皇帝。都有过灭国之功。也有经典成名之战。都是年少成名。历经沙场。如果就军事水平对比如下:
赵匡胤>李存勖>柴荣>赵光义。
如果就政治军事综合实力评比的话对比如下:
赵匡胤>柴荣>赵光义>李存勖
可以说李存勖是半世英明毁于一旦。赵匡胤是一世精明果敢。但英年早逝。半道而逝。柴荣最让人扼腕叹息。绝对是天妒英才。若多活十年。华夏必然是他的。但历史永远不能假设。唯独赵光义是捡现成。捡便宜。完全是站在柴荣和哥哥赵匡胤的基础和肩膀上成事的。就算如此最后也是半途而废。
其他观点:
列个表玩的话大概是这样:
李存勖:武力95 统帅85
柴荣:武力70 统帅88
赵匡胤:武力96 统帅90
赵光义:武力60 统帅60
好好说的话。从后唐到后周、北宋。战争形态发生了许多变化。
李存勖的精锐部队很少。与后梁决战时。骑兵最多只有1万人。算上步兵。其实也就是数万人的规模。到了宋初。禁军就有近20万人。1001年。宋军一次战役就集中了3万多精锐骑兵。大败辽军。
由于规模发生了变化。组织方式、需要的能力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
李存勖显然擅长指挥精锐骑兵。迂回与突击战术炉火纯青。他个人也有很强的战斗力。我们还知道。李存勖的嫡系部队其实就是河东一军;河北各个藩镇。中晚唐以来就自成一系。所以。他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或者靠征服或者靠外交。把河北藩镇拉到自己这边。
到了柴荣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过契丹南下。后汉整改。以开封为中心的禁军已经越来越强大。河北、河东各镇。纵横捭阖的空间越来越小了。禁军规模更大了。同时也变得更复杂了。统帅几千骑兵的时候。主要将校。大家都是河东人。都是兄弟。到了15万、20万大军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功臣宿将希望巩固自己的军权地位。少壮的武将希望获得更多晋升的机会;同时。将校升迁途经不同。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圈子或者派系。更加剧了军队内部的复杂性。
柴荣要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他只取得了初步成效就去世了。赵匡胤接受了整个体系。他依靠个人战斗力与个人魅力。在军队中建立了相当高的威信。但是。逐步改革军队的指挥体系。仍然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赵光义即位以后。整个军队内部其实还是危机四伏。
其他观点:
五代到宋初的这些人。从军事能力上来说是依次递减的。从五代到宋初的军队战斗表现。就能非常准确无误的发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趋势。很难由个人因素去改变什么。
五代开始时。依靠逼迫唐朝皇帝退位而建立后梁的朱温。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控制力。河东的李克用和江淮的杨行密都是抵制他的有生力量。这两股势力都以精锐的沙陀人作为战斗力保障。
到了李存勖获胜的时代。来自突厥和粟特势力的沙陀人。终于在中原地区靠武力获得了历史最高地位。这也是唐朝当年如此倚重各类番将番兵的缘故。他们的遗产在沙陀人的后唐、后晋和后汉三代特别明显。哪怕是出了与契丹为伍的石敬瑭。他留在各地的沙陀裔势力。还能在契丹大举入侵时反击。打的耶律德光坐骆驼逃回北方。
但也是因为沙陀集团和他们的附庸之间的不断消耗。让战斗力不可避免的掉了下去。当沙陀人自己难以为继时。曾经是他们部下的将领就有了出头之日。柴荣这些人的背景。就来源于此。他们的势力集团或家族力量。不是沙陀军事贵族的部众就是原先系统内的一份子。
这让柴荣时代的军队战斗力和武将水准。虽然不如此前的李存勖时代。但还是有基本保障。至于河北的后汉政权。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胡汉混杂的军政结构。另外曾经靠3000沙陀人纵横江淮的杨行密。也是在这代人陨落后。迅速成为了战斗力不高的南唐。
柴荣这代人虽然已经步入下行通道。但原有的军事贵族遗风还在。所以他们不仅重视军队。而且还敢于主动发起军事进攻。尤其是对南唐这样已经武器衰微厉害的地方政权。更是下手毫不留情。
当然。为了控制地方军镇的实力。柴荣这些君王也会开始重点加强中央禁军而削弱掉地方部队的实力。这就为后来赵匡胤的夺权和宋朝的军事衰退。埋下了必然的伏笔。
赵匡胤依靠禁军夺权后。类似的进程又进行了一遍。这次。他不仅将后周留下的地方军再次削弱了一遍。还通过逐步的攻伐。将各地的精锐也调往中央节制。北宋后来长期边防力量吃紧的困局彻底定型。
至于赵匡胤自己。因为还属于沙陀集团后裔势力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所以或多或少还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军事资源。尽管他的新王朝军队已经大不如前。但依靠禁军保留下的五代遗产。还能支撑一阵子。到了赵光义继位。这种最后的平衡就彻底打破了。
赵光义本人比起哥哥来说。在军队中的人望和资历是更加不如的。所以他对军队的压制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说。宋朝军队的战斗羸弱。是他执政时期的最大成就。换来的结果也就是积贫积弱。至于他的军事水准如何。你从高粱河战役的瞎指挥也就看出的来了。
所以。从五代到北宋可以说是一个军事水平逐次递减的时代。这是总体趋势的结果。不依赖个人奋斗就能解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945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赵匡胤,后周,军队,河东,南唐,军事,北宋,禁军,契丹,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存勖、柴荣、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四人是五代宋初时的帝王,他们的军事能力是怎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有人说。李存勖是半世英明半世糊涂。当主帅的时候。战功赫赫。彻底平定南方。诛杀后唐世仇后梁朱温一族。了却李克用的遗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