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宰相李斯,为何要害死学霸韩非?
原创

大秦宰相李斯,为何要害死学霸韩非?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李斯与韩非皆荀子大师高徒

荀子大师是战国末期最后一位儒法兼通的得道高人。最终在楚国春申君的支持下。在兰陵县开府授徒。楚国小吏李斯闻知荀子招收学生。为了改变自已卑贱的命运。毅然辞吏离家去了荀子大师处修学。韩国公子韩非觉得韩国死气沉沉。为了改变韩国命运。韩非也到荀子大师门下修习。

2、嬴政好法。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嬴政是一个唯法是从的君王。商鞅是他的超级偶像。嬴政少时在赵国为人质。尽管生活艰辛。但是练剑习文从不荒废。而《商君书》是嬴政的必修课。他可以将此书倒背如流。对其中的精华知之甚深。可以说嬴政是商鞅的最佳学生。嬴政一直对先祖嬴驷妄杀功臣商鞅感到愤恨。自认为如果他是秦惠文王一定会与商君联手治国平天下。也许天下万民可以少受些战乱之祸。

嬴政看了韩非的文章之后。将韩非引为知音。视为商君复生。欲与韩非共谋天下。在秦国强大的压力之下。韩王安交出了韩非。让韩非入秦确保秦国不侵犯韩国。

3、韩非有天下之学却无天下之心。李斯毒杀韩非

韩非入秦受到秦国君臣上下的一致热烈欢迎。嬴政对韩非寄予深切厚望。韩非虽然有天下学问。但是却因为姓韩而不愿意效忠秦国;但是作为法家巨子。韩非之学却意在统一中国。韩国疲弱。君昏臣暗。韩非之学无以施展;唯有秦国、唯有嬴政能实现韩非的学问。

韩非的存韩要求尚且说得过去。但是要求秦国先灭赵国与楚国这两个强国。其实是以兵疲秦之计。因此韩非下狱。秦国要调查韩非是否和郑国(韩国水家名士。为秦国修郑国渠。以工程疲秦)一样。是韩国派来的间碟。来行使疲秦大计的。

其他观点: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话说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二人都是荀子的学生。当时两人彼此惺惺相惜。都因对方十分优秀而倾心想交。在学习过程中。两人对「时评」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韩非。学习十分努力。韩非出身名门。他是战国时期韩国韩王之子。由于韩非从小口吃。虽然满腹经纶但得不到韩王的喜欢。幸好有好朋友李斯相伴。让他感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当二人学成之后。就各奔前程了。李斯直接投奔了秦始皇。并且经过几年的努力。被嬴政封为秦国宰相。韩非虽然不被韩王看重。反而学术观点。文章等收获颇丰。这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好的注解吧。

韩非来到秦国后。秦始皇对他很重视。让宰相李斯向韩非、也就是他的师弟好好学习。李斯感到心里酸酸的。李斯心中肯定有些嫉妒韩非之才。他认为韩非的到来。自己宰相之位受到了威胁。

此时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际。正是用人之时。韩非虽然很有才。但他是韩国贵族子弟。说实话。秦始皇不是很信任他。老秦认为:「非我同族。必有异心」。这就是秦始皇不地道了。古语云:「用人莫疑。疑人莫用」!

李斯通过观察。发现了老秦对韩非多疑。抓住秦始皇疑心重这个毛病。于是诋毁韩非:「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韩)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谴祸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李斯的话就是说。韩非是身在秦国心在韩。留着不用难道留给韩国吗?到时他回韩国。岂不是秦国的敌人了。不如趁早杀了他。

秦王嬴政过了几天。想想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其他观点:

法家正宗。舍我其谁

嫉贤妒能。包藏祸心

私心国恨。国祚不稳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7:33

    秦国,荀子,韩国,李斯,嬴政,秦王,楚国,始皇,他是,法家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7:33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秦宰相李斯,为何要害死学霸韩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7:33

    1、李斯与韩非皆荀子大师高徒荀子大师是战国末期最后一位儒法兼通的得道高人。最终在楚国春申君的支持下。在兰陵县开府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