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首先。要了解“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出处。即出自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其次。要明白苏轼这首词的意思:我经常羡慕世间如玉雕琢般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都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让世界都变得清凉了;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再次。要清楚苏轼作这首词的背景:苏轼好友王定国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岭南荒僻之地宾州。他的歌妓柔奴(即寓娘)与之随行。古时的岭南属蛮荒之地。从京城汴京到岭南路途遥远。高山密林中常有瘴气侵袭。很多人还没到达目的地便失去了生命。王定国与柔奴在岭南可谓是九死一生。生活异常艰难。他们的儿子也因此夭折了。元丰六年。王定国北归。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岭南风土。寓娘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遂作此词以赞。
第四。理解了这首词的出处、涵义以及写作背景后。对词中意蕴丰富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才能有所理解。一般人把“此心安处是吾乡”理解为到了一个新地方。只要心安这个地方就是故乡。这样理解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还不够深刻。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解读:
01“此心安处是吾乡”指的是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东坡虽然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但仍然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保持自己的一种豁达与潇洒、从容与天真。正如他刚贬谪去黄州。居住在定惠院。作诗曰:“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他后来“躬耕东坡”时。在《东坡》中曰:“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东坡因写诗。被李定等奸佞断章取义、歪曲理解。制造了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但是。东坡不畏惧生死受尽折磨。他亦抒发自己的情怀。咏竹曰“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他在《卜算子》中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凸显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傲骨;他贬谪黄州时。给朋友写信说:“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所居江上。俯临断岸。几席之下。风涛掀天。”、“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客至。多辞以不在。往来书疏如山。不复答也。此味甚佳。生来未尝有此适。”凸显了他崇尚自然、摆脱束缚的旷达;他在黄州“躬耕东坡”时说:“虽劳苦却亦有味。”、“形容虽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人怜。”凸显了他超脱世俗功利眼光的潇洒。
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东坡再次遭人陷害。贬谪去了遥远的惠州。在艰险的路途中。东坡在船上写诗说:“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内心的旷达早已使他摆脱了肉体的束缚。
绍圣四年(1097)四月。东坡离开惠州奔赴儋州(今属海南)。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东坡将要北归离开海南岛。他告诉乡亲:“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并作诗《别海南黎民表》说:“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凸显了苏轼潇洒的情怀、旷达的胸襟。1100年苏轼北归途径真州金山龙游寺。他看着寺庙里挂有自己的一幅画像。打趣地作诗调侃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02“此心安处是吾乡” 指的是随遇而安的思想境界
不可否认。故乡之于任何人。都是温馨又神圣的存在。能躺在故乡的怀抱中徜徉是多么的美好。但人的命运往往无常。起伏不定、辗转奔波、颠沛流离也是十有八九。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当成异乡人。就难以融入其中从容地生活。人生也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苏轼的仕途。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朝廷做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地方做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贬谪、流放的路上。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但却不是今天的背包客们怀揣梦想的游历旅程。那是一个官员文人坎坷辗转的辛酸足迹。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子也在贬谪途中不幸夭折。所以苏轼对王定国与柔奴的遭遇是感同身受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有共同遭际的人感同身受。才会产生同样的共鸣。王定国如此。寓娘如此。苏轼同样如此。贬谪并不可怕。流放也不意味着末日。最可怕的是心不安定。就此沉沦。一蹶不振。
带着这样的感触。带着这样的精神支柱。苏轼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以此为家。在惠州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他写下“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林语堂先生才会说。中国的老百姓在遇到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苏东坡。然后。嘴角就会浮现出一丝会心的微笑。世人之所以爱戴东坡。是因为他不避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他性情中的豪放与旷达。
其他观点: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词末两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每读至此。我就\"心有戚戚焉。然心戚戚矣\"。这是渲嚣之后的宁静。是执着之后的澹泊。是苦难之后的参悟。是沉闷之后的旷达。是人生这艘不羁之舟终于找到了心灵这个宁静港湾停泊了!
佛教讲因缘。有一种\"增上缘\"。也就是助缘。助缘有顺因缘。也有逆因缘。这个逆因缘就是逆增上缘。逆增上缘用世俗语言表达。就是:人生中的一切负面因素和负面能量都可以转化成为积极因素和正能量。背井离乡。漂泊他乡是不幸的。也是艰辛的。但只要你能够安心处世。你就逆增上缘了。让我们读读陶渊明的诗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心安顿了。何计故乡远近?
最后。让我们来聆听哲人说的话就更加明白了。\"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岭南纵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人心安顿时。处处是故乡。
其他观点:
此句诗显示了苏东坡随遇而安丶四海为家的豁达胸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085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东坡,心安,苏轼,岭南,旷达,自己的,儋州,上缘,惠州,故乡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文豪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应如何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首先。要了解“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出处。即出自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