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康熙皇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击败噶尔丹、与沙俄划定疆界。在武功方面成就非常高。甚至被后人(清朝)称之为千古一帝。
可是这位老爷子从8岁起就开始干活。一直到69岁才算彻底下岗。连养老金都没机会领就去世了。在位长达61年时间里。难道就没有懒政的情况出现?你别说。还真的有。而且还不少。
尤其是到了他年纪大了以后。更是给他儿子雍正皇帝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光处理这些烂摊子。就把雍正给活活累死了。
烂摊子一。土地数量不清。
清朝入关以后。忙着打天下。所以多尔衮和顺治皇帝没工夫丈量土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康熙皇帝在位61年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和平时期。为什么他也不搞土地丈量呢?
当时清朝依旧沿用明朝万历时期的田产资料。这份资料是当年张居正老爷子改革的时候。进行土地丈量搞的。
也就是说。这份资料已经沿用了100多年了。连王朝都变了。土地数量能不变吗?而且归属权也需要明确搞清楚。清朝的地主咋能还拿着明朝的地契说归属权呢?
可是康熙就是去搞这件事。因为他觉得太麻烦!摊牌了。本大爷不想管了!于是乎这项重任就落在了雍正头上。可把雍正给累坏了。毕竟他搞摊丁入亩。必须要重新丈量土地才行。
所谓摊丁入亩就是改变纳税政策。过去纳税都是按照人口来交税。你家有几口人就交相应的税。穷人家往往连土地都没有。给人家做佃户。还要缴纳那么多税。
而地主家里的人口也不算多。所以交的税也不多。可他们家的田产却多得吓死人。这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也就是以后不按照人口来收税了。改按照田产数量来收税。
你名下没有田产的。那以后就不用交税了。这可把穷人给高兴坏了。最伤心的就是地主阶级了。因为他们手里的田产太多了。这属于典型的杀大户政策。
烂摊子二。国库空虚。
康熙是个很会花钱的皇帝。打仗当然要花不少钱。除了打仗。康熙还多次下江南。这也是一大笔开销。
人家下江南可不像我们单枪匹马就出来了。康熙出巡那都是带着几千人浩浩荡荡地南下。这几千人的吃喝拉撒。都得花钱管着。所以国库压力巨大。光靠地方上那些土豪。压根就顶不住。
此外康熙晚年十分“大方”。他看江浙地区作为税收大省。累计欠下的税赋太多了。所以一抬手就全都给人家免了。可是你也不看看当时清朝国库啥情况。耗子看了都是哭着走的。你还好意思假大方?
每年的国库收入。按理说都有一千多万两。可是到最后康熙留给雍正的国库里。只剩下了800万两白银。这点钱对一个国家来说。真的还不够塞牙缝的。
所以说雍正皇帝。花费了13年的时间。穷追猛赶。立志改革。最终在他去世之前。给乾隆皇帝留下了6000多万两的国库。以及一个庞大系统且良性的收税制度。
烂摊子三。吏治腐败。
康熙老爷子是戎马一生。打仗的时候战友之间的情谊自然是非常深厚的。所以康熙后期对自己的战友也非常纵容。
这帮人在地方上做官。可以说是骄纵跋扈。完全不把法令放在眼里。横行霸道算是轻的了。荼毒百姓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康熙对此。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然连老头子都这么做了。那手底下的其他人自然就更加放肆了。所以说大家都开始贪污受贿。完全不将法度放在眼里。
比较著名的就是曹雪芹他们家。他们家世代都是江宁织造。在地方上不知道贪污了多少钱。可是康熙对他们依旧很宽容。谁让他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奶兄弟呢!
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为了打击吏治腐败。各种抄家发配。把这帮贪官污吏都给收拾了。不过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把自己的名声搞差了。
烂摊子四。立储问题。
九龙夺嫡是康熙时期最著名的政治事件。那个时候康熙对自己的儿子们都比较看好。所以儿子们长大成人以后。自然就开始对太子之位产生想法。
康熙先后欣赏的皇子有:文武双全的皇三子胤祉、踏实肯干的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交友广泛的皇八子胤禩、年轻有为的皇十四子胤禵。
这些皇子各自都很有能力。相对来说太子胤礽也就比较平庸了。但是平庸不代表无能。史料中记载。太子胤礽还是很不错的。
正是因为康熙对这些儿子的提拔。使得太子胤礽先后被废了两次。最终皇位落在了雍正头上。还让雍正遭到了各种怀疑。甚至认为他杀父自立。
这个烂摊子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雍正登基以后。先后收拾了胤祉、胤禩、胤禵等人。又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从此以后。清朝便开始延续使用秘密立储的方式来传位。以此保证储君的安全。胤礽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的那帮兄弟。这些人想要夺嫡。自然是要想办法扳倒胤礽了。
总结:雍正也忒不容易了。
这么多帝王中。雍正是个很勤劳的皇帝。他每天都在批阅奏章上花费大量时间。亲力亲为处理国家大事。
此外还要给老爹康熙善后。康熙晚年遗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在雍正手里基本上都给解决了。解决了这些问题。雍正留给自己儿子的。不就是一个太平盛世了嘛!
所谓康乾盛世。在治国方面出力最多的。还真的是雍正。当然了。没有康熙征讨四方。没有乾隆坐享其成。也构不成康乾盛世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观点:
作为历史爱好者。笔者唯一看得顺眼的满清皇帝。只有雍正一个!其他什么“千古一帝”康麻子。什么“十全老人”乾败家。全都是吹嘘出来的面子工程。
终满清一朝。真正对中国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皇帝。唯有雍正。
(雍正剧照)
我们不可否认。实录上所谓的“康雍乾盛世”。处处有饿死人的记录。但是雍正的确用心在做事了。不像他老爹康麻子好大喜功。也不像他儿子乾隆那么败家。
那么雍正到底给康熙收拾的烂摊子有多少个呢?这就不得不牵扯到世宗改革了。
我们先普及下观念。改革跟革命不一样。革命是损害或推翻上部阶层的所有利益。去满足底部阶层的利益。这就是历朝历代所有农民起义的根源;而改革不一样。改革是实现全阶层多方面共赢。或者稍微损害上级阶层。去满足全阶层的利益诉求。俗话说。打江山易。治江山难。改革比革命难度要高得多了。
首先康熙一朝。削三藩、收台湾、征准噶尔、驱逐沙俄。还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全部都是耗费国库的大项目。等到雍正接手时。当初入关抢来的钱财早已被挥霍一空了。
(康熙临终)
一。经济改革
所以。雍正上台接手第一个烂摊子就是国库空虚。
怎么空虚法?雍正二年四月十四日。总督户部三库和硕怡亲王允祥奏述盘点户部银库情形:“查得康熙61年奏销册。内实在金2554两5钱2分8厘。内亏空金498两5钱……实在银子27109286两7钱5分。内亏空银子2592957两6钱3分1厘。”(这个奏折现存国家历史档案馆。至于魏源《圣武记·武事余记·兵制兵饷》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户部库存八百余万”。是错误的记载)
既然国库差不多亏空了260万。那当然想办法搞钱了。于是。经济改革就出台了。
1。清查亏空
雍正觉得。这财政亏空。肯定有官员上下其手的贪污。于是他设立了一个专门核查各地钱粮奏销的机构——会考府(这有点像香港的廉政公署)。这个机构由皇帝直辖。
雍正直接向全国各级官员发出警告。令他们想办法限期内补完亏空。并严禁向民间摊派。否则一律革职。并由本人负责归还。
1724年8月。雍正加大对亏空者的量刑力度。“那(挪)移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发边卫充军;二万两以上者。虽属那(挪)移。亦照侵盗钱粮例拟斩。”
对于那些因为贪污、勒索。而造成官府亏空的官员。雍正帝直接把他们革职抄家。并用所查抄得来的家产弥补亏空。他特别设置了一个封桩库。凡是抄家得来的赃款。在补全了亏空之后。有剩余的则全部收入这个封桩库。
经过多年的努力。康熙一朝存在因贪污而亏空的问题。得以解决。
清查亏空即割官员阶级的不法利益。堵住国家漏洞。
2。摊丁入亩
很简单的意思。就是废除实行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人头税的存在。既限制了人口的发展。也存在非常多的漏洞。比如。一些大户地主人多地广。丁口有几十人的。托关系在官府的黄册。仅登记一两个。作为纳税象征。其余全为偷税漏税的黑户;而一些无地或少地贫民。又没关系背景。全家人都要缴纳人头税。对于收入极少的他们来说。不吝于雪上加霜。
比如地方志记载。广东东莞县。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编审。新增男104丁。妇女75口; 康熙四十年(1701年)只增男6丁。妇女6口;四十五年(1706年)又减为男3丁。妇女3口;到五十年(1711年)。男仍3丁。妇女仅增2口了。(一个县城。增加这点人口。不觉得匪夷所思吗?)
从记载可以看出。人头税的存在。对于地主阶级的富户来说可有可无。他们想生随便生。生多了就隐藏成隐户;穷人却不敢生。怕交不起税。
为了打破这种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怪圈。雍正直接全面推行他爹留下的摊丁入亩政策。
这条政策。因为废除了人头税。只以田亩多少为征收依据。极大的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这样的改革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发展。
只不过对于地主富人阶层不那么友好罢了。
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铜禁政策。
(官绅一体纳粮)
笔者觉得官绅一体纳粮很赞。明朝之所以衰败。国库连年亏空。最主要原因便是官绅优免制度!
万历三十八年《优免新例》规定:现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秀才)八十亩。
读书人的特权。直接造成了土地大肆兼并。真是个脑抽的决定。难怪古人拼了老命般的读书。就是为了一朝科举改变命运。
经过雍正一系列的改革。新政才实施八年。国库由雍正元年的23711920两。达到62183349两。差不多翻了三倍!
雍正之所以在历史上多次被黑。是因为他动了官绅阶层的利益蛋糕。
二。解决边疆问题
自从云南、贵州、广西纳入中华版图后。历朝历代以来。少数民族一直作乱。从三国时的孟获。到明朝播州土司杨氏作乱。从未消停过。只要有机会。他们总能兴风作浪。原因就在于朝廷政策——羁縻政策。
羁縻政策就是。让少数民族自治。还让头领来朝廷挂个世袭的官职。按任务履行国家的规定和义务就得了。这些少数民族就是世代生活在滇、黔、桂三地的壮族、彝族、苗族、哈尼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等。
千百年来。土人们都依附在土司身上。而这些世袭的土司。在寨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只要土司们对朝廷稍有不满。即起兵造反。
要永远解决这个问题。便要剥夺土司们世袭控制土人的地位。废除土司制度。改有朝廷派出的流官直接统治。这就是雍正朝著名的“改土归流”政策。
废除土司制度。就是要土司们的老命。他们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因此。各地土司纷纷起兵与清军相互攻伐。土司们又怎么够清军拼消耗?
“时。尹继善已派遣云南兵2000。星夜驰赴湖粤兵亦继至。生苗见各路援兵渐集。各掳掠回巢。弃城弗守。哈元生进军凯里。檄各镇克服诸城。又合攻重安江贼。以开滇师之路。生苗既回巢穴。则纠众攻关新疆各营。汛阻截运道。于是。台拱、清江、丹江八寨诸营复同时告急。时广西兵8000已至古州。广东兵亦昼夜溯流而上……哈元生遣古州镇韩勋攻毁首逆各巢。又分兵三路。一由叶贡以通台拱。一由八弓援柳罗以通清江。一走都匀援八寨。协副将冯茂。复诱杀降苗600余。”——《圣武记·卷7》
不出意外。土司们纷纷败亡。改土归流政策。得以实现。
除了改土归流。雍正还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保证了边疆安定。
此外。雍正还设立秘密立储法。这是为了避免再次发生九子夺嫡事件;废除贱籍。分别是:奴婢、娼妓、皂隶、倡优、惰民、蜑户(又叫旦家。没有田地。只靠船在水上打鱼生存)。
雍正在位13年。总算是为满清做了点事。让它的国祚得以延续到276年之久。
文/梁生
其他观点:
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在他长达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涯中。先后经历了“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打败郑氏集团收复台湾、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以及三次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期间。清朝的国力逐渐增强。社会生产得以发展和恢复。领土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满汉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消弭。可以说康熙皇帝确实是一位非常有作为。并且也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的帝王。
然而。正如当年康熙皇帝从他的父亲顺治皇帝手中接过一个“烂摊子”一样。他留给他的继任者雍正皇帝的也是一个“烂摊子”。
只不过。不同于顺治皇帝留下的是一个强敌环伺、政局不稳的“烂摊子”。康熙皇帝留给雍正皇帝的这个“烂摊子”更多的是大清王朝的内部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却恰恰都是由于康熙皇帝本人过于“仁德”而造成的。
“烂摊子”之一。国库空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然而此时整个国库的存银总数不足800万两。要知道。这个时候光是每年用以支付皇室宗亲、各级官员以及八旗子弟的俸禄的银两就要将近900万两。可见此时的国库已然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而造成这一囧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朝廷收入“有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宣布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的主张。准备命令各省督抚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而这也就是那句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避免了人口逃亡。然而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并且康熙做出如此决策也是在没有对全国土地情况进行重新丈量的情况下制定的。而当时全国超过一半的土地都是掌握在了贵族豪强以及官员士绅的手中。这些人却又是不缴纳税赋的。
在顺治朝晚年的时候。每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就已经接近了1200万两。到康熙朝时期。依然只维持在了1300多万两的水平上。
第二。连年征战。国库开销巨大。
康熙朝时期。真可谓是战事不断。征战不休。
康熙皇帝刚刚登基之时。就一直在与南方各地“反清”势力进行征战。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康熙皇帝倾全国之力。历时八年最终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时候彻底平定了这场叛乱。
紧跟着康熙皇帝又着手武力收复台湾。并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迫使郑氏集团投降。
面对北方沙俄的入侵。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成功打退了俄国侵略者。并且经过漫长的谈判。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式与沙皇俄国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之后。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连续三次“御驾亲征”。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并将这个他一生中最为强大的对手彻底消灭。
而到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噶尔丹的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康熙又安排十四阿哥胤禵统兵出征。平定了这场叛乱。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整个大清王朝一直处于征战之中。而也正是由于这些战争。以及之后所需的部队驻防。极大的消耗了国库存银。
再加上康熙朝晚年时期。自然灾害不断。让整个国库愈发的捉襟见肘。
第三。各级官员与地方衙门上“欠款”太多。
这些本应归入国库的银两。或是被官员们挪作他用。亦或是常年积压形成了一系列的“死账”、“烂账”。当然。也有很大很大一部分是被官员们中饱私囊了。这其中与康熙皇帝关系非常密切的苏州织造李煦以及江宁织造曹寅这两个家族。其所欠国库的款项均超过了三十万两。
可康熙皇帝却对此颇为仁慈。一直没有下决定追比和清理。以至于国库的亏空越来越大。
“烂摊子”之二。吏治腐败。
康熙朝时期的吏治问题始于索额图与明珠之间的“索明党争”。双方为了打压对方。不断地培植自身的势力。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尽管在这之后康熙皇帝处置了索额图、明珠以及双方几个重要的羽翼大臣。可是并没有对官场上的风气进行根治。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官相护、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的现象愈演愈烈。
由于这些官员之中。许多官员与康熙是“旧相识”。有些则是有过一定的功劳和功勋的。于是康熙皇帝对于这些官员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并且对于其中的一些人康熙皇帝选择了宽容与从轻发落。
也正是由于康熙皇帝过于的宽纵。使得官员们愈发的有恃无恐起来。不管是朝中的六部九卿。还是地方各级官员。几乎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整个官场的风气也随之凋敝。让百姓对此是怨声载道。
“烂摊子”之三。皇子争储。
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在此期间。皇子与皇子之间明争暗斗。皇子与官员之间相互勾结。官员与官员之间相互串联。已然形成了政治利益集团。
而这其中。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的势力尤为庞大。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在内的一众康熙皇子。以及佟佳氏家族、叶赫那拉氏家族、钮祜禄氏家族、安亲王岳乐家族等朝堂势力。皆参与其中。
尽管雍正最终登上了皇位。然而。这些“八爷党”的皇子和官员们一边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对于雍正予以了坚决抵制。一边继续暗中联合。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着雍正。动摇着雍正皇权统治的根基。
而这也使得雍正皇帝自登基伊始。直到其最终去世之后。始终都被极为负面的舆论所包围。
雍正用雷霆手段。成功收拾了康熙留下的“烂摊子”。
首先是经济上。雍正大力推行“新政”。实施改革。
雍正登基之后。最先做的事情就是清理国库的亏空问题。而他也将这件差事交给了他最为倚重和信任的十三阿哥胤祥来办理。胤祥在雍正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做到了“只认钱不认人”。不管是普通官员。还是皇亲国戚。只要拖欠了国库的银两。胤祥就用高压态势勒令其限时填补亏空。就连十二阿哥胤裪这样的康熙皇子。也被“逼”的只能变卖家产来“还债”。而前文中所说的曹寅家族以及李煦家族。最终也是因无法填补亏空而被雍正下令抄家。于是。在雍正与胤祥的共同努力下。国库亏空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之后。雍正又接连推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等政策。不仅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改革。同时又极大的拓宽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来源渠道。使得国库收入明显增加。
而也正是通过这些政策。使得雍正朝时期的国库存银在巅峰时期超过了六千万两。到雍正去世的时候。留给乾隆皇帝的也是一个超过五千万两存银的充盈国库。
其次是在吏治上。雍正以“铁腕手段”打击贪污腐败。
历史上的雍正。其打击腐败的力度甚至可以堪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官员们的腐败行为一经查处。雍正可以说是绝不留情。从而对官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不仅如此。雍正还采取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这就是“养廉银”制度。用所谓“高薪养廉”的方式。解决了清朝时期官员俸禄偏低的情况。从源头上阻止并治理腐败。
再次。雍正不断打击朋党。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专门发布了《御制朋党论》。提出要坚决打击朋党。治理官员们的结党营私。与此同时。雍正又以极为残酷的手段。处置了曾经与他争夺皇位的康熙皇子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使得自己在朝中的皇权威严进一步加强。
此外。雍正还通过建立“军机处”。加强了重要集权。并通过“密折制度”。加紧了对于官员的管控。
而最为人钦佩的。还是雍正做到了每一份奏折都有他亲自批阅。这样一来便可深度掌握全国政局的实际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最后。雍正鉴于康熙朝晚年“九子夺嫡”的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皇子间骨肉相残的戏码再度上演。也确保了之后皇权交接的平稳。
可以说。正是雍正的努力。成功收拾了康熙朝时期所留下的“烂摊子”。不仅是为之后的“乾隆盛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为大清王朝成功“续命”。
所以。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提出这样的观点。所谓的“康乾盛世”。更应该称之为“康雍乾盛世”。因为雍正在这其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100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雍正,康熙,国库,烂摊子,皇帝,官员,皇子,土司,都是,雍正皇帝
没想到大家都对康熙给雍正留下多大一个烂摊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康熙皇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击败噶尔丹、与沙俄划定疆界。在武功方面成就非常高。甚至被后人(清朝)称之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