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大帝时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成为了一部“失地条约”?
原创

为什么康熙大帝时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成为了一部“失地条约”?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中俄之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失地条约。沙俄曾三次进入中国黑龙江。康熙大帝忍无可忍。于是进行了雅克萨之战。三次战役俄国都失败。清朝取得三次胜利。

清政府为了边界的安定。便主动提出了和平谈判。

清朝作为胜利的一方。条约应该是清政府占优势。为何最终让中国失去土地?这里面要提到清朝谈判团的两个外国人。这两人是来华的传教士。一位叫徐日升的葡萄牙人。擅长天文。一位叫张诚的法国人。擅长数学。两人凭借本事得到康熙的赏识。

由于清政府外交能力不足。这两人就成为了谈判的翻译。

清朝谈判代表是索额图。在正式谈判开始后。沙俄通过价值不菲的貂皮。美酒等物品拉拢了这俩人。

沙俄和中国关于边界的谈判经过了多次交锋。僵持不下。于是沙俄大臣再次贿赂这俩人。通过了这俩人得知了康熙皇帝关于边界谈判的底线就是在尼布楚和雅克萨地区。

于是沙俄方面主动示好。双方的谈判得到进展。在商讨拟订边界条约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索额图并不精通外语能力。外文条约的判断上就依赖这两个外国人。

外文所表达的意思和翻译成中文后表达的意思是有一定差距的。于是在这两个内鬼的帮助下。清朝方面成为了无原则退让土地。在索额图的一笔之下。清朝的原来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地区就成了沙俄领土。

其他观点:

由于康熙大帝在进行尼布楚谈判期间。噶尔丹大规模的进行东侵。几乎占领了漠北蒙古全境。这直接威胁到内蒙古和京城。而清朝谈判使团的来路都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康熙大帝迫于形势只得两次对俄国作出让步。以求尽快签订条约从而稳定东北的边境。这样清朝才能集中全部力量去对付作乱的噶尔丹。所以最终签订的条约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

第二点是因为当时勘测手段也有限。对土地面积的误判使这成为了一条失地条约。

第三点。据说。当时派出的使团里有人被收买。才导致土地的不合理割让。

总体而言。《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在现在看来虽然是失地条约。但是对于当时边境战乱四起的清朝来说。利大于弊。

其他观点:

因为当时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喀。康熙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为此作出了重大让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2:32

    沙俄,条约,清朝,噶尔,尼布楚,康熙,边界,失地,外文,俄国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2:3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康熙大帝时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成为了一部“失地条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2:32

    中俄之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失地条约。沙俄曾三次进入中国黑龙江。康熙大帝忍无可忍。于是进行了雅克萨之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