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胡友松是民国电影皇后胡蝶之女,为什么他们后半生没有再次团聚过?
原创

如果胡友松是民国电影皇后胡蝶之女,为什么他们后半生没有再次团聚过?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胡蝶的姑父是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他的父亲叫胡少贡。长期担任铁路总稽查。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父亲。

胡蝶在第一部戏《秋扇怨》中和第一任男友林雪怀正好扮演一对情侣。不久他们就订婚了。然而随着蝴蝶的名气越来越大。林雪怀的人生却走上了下坡路。自尊心极强。又非常自卑的他主动取消了和胡蝶的婚约。

在这之后。胡蝶有认识了当时事业还不发达的潘有声。当时他还是一个本分的茶叶商人。但不妨碍他们有一段美好的感情。经过一段恋爱长跑后。他们结婚了。并很快就有了一双儿女。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胡蝶和潘有声夫妇就去了香港避难。1941年底。香港也沦陷了。日本人邀请她来拍摄一些日本电影。

胡蝶就委托朋友找戴笠帮忙。这对戴笠而言是求之不得的事。戴笠的身边从来都不缺乏女人。但都是他的发泄工具。用他的话说就是对女人不续弦只交友。当然胡蝶除外。

戴笠和杜月笙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利用自己在中国的势力找回了大部分财物。但还是有不少没有找到。戴笠就决定花重金从国外买回相似的来补齐。

就这样戴笠霸占了胡蝶。但他希望能够在抗战胜利后娶她做自己的太太。胡蝶和潘有声在离婚时抱头痛哭。然而很快却等来了戴笠因为飞机失事去世的消息。

潘有声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回到了香港。开启了自己的兴华洋行。并开办了一家工厂。这一对儿患难夫妻终于顾上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1952年。潘有声患了肝癌。生命很快就走到了尽头。抗战过后。他们的美好时光一共维持了六年。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潘有声在临死前对胡蝶说:我今生今世能够与你相亲相伴。这些年已经非常满足了。唯一遗憾的是这一切来得早了一些。我这辈子是一个没有太大出息的男人。没有给你带来太多的幸福。

潘有声去世后。胡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潘宝娟。以此来纪念她的丈夫。宝娟是父母给她起的乳名。在这个新名字里包含着深深的眷恋和怀念。

1975年。蝴蝶带着自己的儿子定居了加拿大温哥华。但身处异国他乡。儿子又忙于工作。其中的凄苦只有她一个人才知道。

后来蝴蝶从儿子的家中搬了出来。自己住进了温哥华海边的一所公寓中。1989年。民国时期上海电影界的大明星胡蝶溘然长逝。像一只蝴蝶一样翩然而逝。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女星胡蝶。作为上个世纪的影视行业开拓者与奠基人。她在81岁的人生中活得花团锦簇。红的举世闻名。

传闻中的她女儿胡友松。因为跟相差近50岁的李宗仁结婚。也掀起数年不断探究的风潮。话题度一直居高不下。

从精神力层面上来看。这两位传奇女人还是挺像母女的。

但因为胡蝶对胡友松一直以来的不闻不问。令当时和后世的许多人都怀疑她们是否为亲母女。

毕竟在传统认知下。母爱深厚且强大如海。无论世事发展成怎样地步。母亲都绝不会舍得对女儿毫不在乎的。

因此。就有细心的人根据分析胡蝶女士的人生经历。发现在胡友松出生的1939年。胡蝶早已跟相恋六年的普通职员潘有声结婚过日子了。

若胡友松真是胡蝶和潘有声所生。那大可叫潘友松。然后安稳且舒心地度过美满童年即可。所以就质疑胡友松可能不是胡蝶的女儿。

但通过胡友松亲口承认。这个怀疑基本可以打消。

首先胡友松还跟着胡蝶长到6岁。不至于丝毫不知道母亲是谁。再则她也没有必要强行跟胡蝶攀关系。虽然后世人们觉得当传奇女星胡蝶的女儿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可在风雨莫测的那个时代。身为胡蝶的女儿反而会遭受很多磨难和打压。

胡友松的人生路。在27岁遇见李宗仁之前并不幸福。

她学生时代交往的男友。就因为她身世复杂心中产生隔阂。俩人短暂相处即分手。工作后。也因为成分不好屡屡被排挤。甚至因为她生父是谁是个谜团。还被按上是特务头子戴笠的女儿。受到更严苛的对待。

所以如果胡友松不是胡蝶的女儿。只是一位身世可怜的孤女。那日子还能更好过一些。

既然胡友松是胡蝶女儿这件事应该大概率了。那么就可以来分析一下为何她们后半生从未团聚过。

占比较大的原因是俩人距离很远。生活的城市乃至国家都不同。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很难团聚。

胡蝶的后半生过得很漂泊。不仅在香港和重庆都生活过数年。潘有声病逝后胡蝶嫁给宋坤芳。更是跟随他移民到加拿大度过了整个晚年生活。

跟胡蝶相比。胡友松大多数时间都一直生活在北京。

嫁给李宗仁之前。先后在北京的积水潭医院和复兴医院做护士。嫁给李宗仁后的三年也是在北京过日子。李宗仁病逝后。胡友松也一直在北京工作并参研佛法。

可以说即使胡蝶跟胡友松有想团聚的心。相隔千里的距离也很难让她们真正的见面团圆。

并且因为胡蝶不凡的经历。她也不容易说回来就回来跟女儿相见。所以就只能各自安好。各自保重了。

再则。胡蝶在胡友松6岁时就将她托付给沈文英抚养。母女的感情本就不深。多年来都没有相处过。也就不太会有过于强烈的思念之心。

就好比因为种种原因将女儿送人的母亲。在女儿长大后也不会找去相聚。毕竟血缘方面的关系是一层。实际的日积月累中培养的感情也是一层。这也就是老话“生恩没有养恩深”的含义。

试想胡蝶在胡友松6岁时就离开。待胡友松都三四十岁了。俩人哪怕大街上擦肩而过都认不出彼此了。还有什么团聚的必要呢?

另外胡蝶跟胡友松后半生没有团聚过也跟二人的性格有关。

先来看胡蝶。她本就不是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

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人生。更希望把事业和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

将年幼的女儿送到沈文英家后。哪怕胡友松时常被严苛的沈文英赶出家门。胡蝶都没有把女儿接回来照顾。或者就很少打听过胡友松的生活。又怎么会在女儿都长大成人了。还执着要跟其团聚呢?

有传闻是说。胡蝶曾去沈文英家中要接走胡友松。但胡友松不认她。就留下了一大箱珠宝翩然远去了。

分析沈文英和胡友松的关系。就能看出这个消息有点水分。沈文英一直对待胡友松冷漠且苛刻。胡友松还跟着胡蝶生活过6年。怎么会亲生母亲来接她。她反而舍不得沈文英不认她呢?

大约是胡蝶临离开当地前。带了一箱珠宝给沈文英和胡友松。最后拜托其好好照顾自己的女儿。所以才有沈文英不久就将珠宝挥霍一空的举动。

因为她心底认为这是抚养胡友松的报酬。若真是胡友松不认胡蝶选择待在自己身边。那沈文英怎么会半点不感动。从而给胡友松留一点当陪嫁呢。

因此俩人后半生没团聚。从胡蝶的性格来看。是她也并没有执着寻找女儿的下落。

胡友松则因为跟李宗仁三年的相知相恋又阴阳相隔。起了看破红尘的出世之心。一颗心都放在体悟佛法和怀念李宗仁上面。并不把跟胡蝶再团聚当作要紧的事情。

估计心情就是随缘。能见最好。不见也是命数。

为何有此推断呢。是通过对胡友松人生选择来体会其性格。她大约是原生家庭不幸缺乏安全感。从而心门紧闭的风格。只有李宗仁在三年相处中。又是给她掖被子又是嗑瓜子。温柔贴心的对她好。所以她后半生就一直念着李宗仁。

胡蝶在她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胡友松虽然知道那是她生母。但也不会硬贴上去徒惹尴尬。

母女二人一个没用心找。一个随缘见不见。团聚意愿都不强烈。就在风雨漂泊的那个年代。后半生再也没有聚过了。

不过从二人不同维度的传奇人生来看。她们都不是在传统圈子里的一般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都十分超脱。不能用大众思维来衡量她们。

或许人家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相见不如怀念。只要日子都过得好。团不团聚根本就不是多大个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48:24

    胡蝶,自己的,女儿,后半生,戴笠,人生,都不,母女,北京,俩人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48:24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胡友松是民国电影皇后胡蝶之女,为什么他们后半生没有再次团聚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48:24

    胡蝶的姑父是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他的父亲叫胡少贡。长期担任铁路总稽查。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父亲。胡蝶在第一部戏《秋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