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诗圣”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句句堪称经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经典中的经典。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开始的那一年九月。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所作。
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都分散在这一区域。由于音信不能相通。在忧虑和思念下。才写出了这首诗。
译文
街上传来宵禁的鼓声。也传来秋天边塞的大雁孤鸣。转眼就到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在故乡看上去更明亮。弟兄几人都分散地居住在各地。现在。已经无法打探他们的消息。更是连寄信都无法到达。战乱看来还是没有结束。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其曾担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尊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的诗。在内容上。大多反映当时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抒发他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情怀。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李白被后人尊为“诗仙”。杜甫被尊为“诗圣”。
杜甫被保留下来的诗词。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面四句。写的是思乡。后面描写对弟弟们的牵挂。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诗可以以景物开头。描写景物。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例如李白的《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光落在井栏前面的空地上。就像一层霜。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低下头就想到了故乡。
诗给人的感觉犹如一幅画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本诗却以声音开头: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者独辟蹊径。用声音。把我们引入到诗中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读这四句诗时。仿佛就能听到一声声的更鼓。和远处的雁鸣。想想现在的时节。再抬头看看月亮。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一幅画摆在面前。我们还需要想象。而鼓声、雁鸣却直接把我们拉到场景中。
这也是本诗的精彩所在。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后四句诗。简单的叙述。对弟弟的牵挂。朴实无华的兄弟之情也跃然纸上。
通诗从思乡转到亲情。毫无拖沓。又不显突兀、阻塞。完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也就明白为何尊杜甫为“诗圣”了。
总结
杜甫这首《月夜忆舍弟》诗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虽然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但也离不开诗人创造的意境。抛开诗人创造的意境。去欣赏“名句”。就如同买椟还珠一般。虽然这个“椟”也是珍贵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
.一、杜甫原诗:
.月夜忆舍弟
.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声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二、译文:
.
戌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行人的往来。
边塞秋天里只听到孤雁在凄惨鸣叫。
今夜正是白露月儿还是故乡的明亮。
有兄弟却被分散没家无法打听生死。
寄往洛阳的家书常难送达战乱未停。
.
.三、此诗名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四、怎样理解
.
.诗圣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秋。即\"安史之乱″之时。河南、山东等地烽火连天。鸡犬不宁。民不聊生。诗人与弟弟们在这一带被迫分散。生死未卜。正如诗人曾作过描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由于战事阻隔。家人之间。音信不通。而引起诗人强烈的忧虑与思念。身在异乡。戌鼓雁声。白露秋月。不由得使诗人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目睹国家山河破碎。越发思念不知生死的弟弟。深为国而忧。常为家而痛。《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正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古代诗人写思乡念亲的诗作不少。而超凡脱俗之作极少。杜甫是现实主义之爱国诗人。在这方面优于李白。杜甫的诗篇爱国忧民情深深。深受国人喜爱。杜甫的诗篇具有通俗易懂、质朴无华的艺术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这首诗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句名诗。堪称不朽之诗句。诗中经典。诗人匠心独运。于平凡中见神奇。于质朴中见尔雅。于抒情中见精髓。白霹节气交代写作时间。时令节气不由得使人产生秋风潇瑟凄凉之感。天下月亮本是一样。而诗人却强调说\"月是故乡明″。别出心裁。既点明题目\"月夜″。又突出诗人思乡念弟之情。还是故乡月亮更加明亮啊。同时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爱民思想。反映了诗人迫切希望平息战乱、恢复通信、实现太平的强烈愿望。
其他观点:
你好!古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简单的语句富含无情无尽的意境。我们一起分享这首诗吧!
杜甫是这首诗的作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史诗”。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安史之乱时期。安史之乱是唐朝有盛转衰的标志。双方共有将近100万人参战。30多万人在这场叛乱中失去生命。杜甫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这场战乱中遭受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境遇。以诗词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状况。《月夜忆舍弟》是其中一首。我们看一下这首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战争中。攻占双方的战鼓响个不停。阻断了来来往往的行人。战场上天空中的大雁鸣叫声响彻天空。像兄弟在战争中失散。犹如这大雁一样。鸣叫声令人心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这首诗的名句。今天是白露节。虽然这里也能看到月亮。但是哪有故乡明月那样的明亮。那样的令人神往!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每一个老百姓都受到战乱的祸害。杜甫的四个弟弟都被参与到战乱中。山东、河南等都是战场。天各一方。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失去了生命?
“寄书常未达。况乃未休兵”。给弟弟们写的信常常没有送到。因为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不知道他们的生死?战争没有结束。老百姓继续遭受战乱的欺凌。
这首诗的名句是“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特别是“月是故乡明”被人们经常传诵。比喻远离故乡的游子。在月夜思念家乡的情节。哪里的月亮都比不上故乡的明月。“月是家乡明。水是故乡甜”就是这层意思!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30222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杜甫,故乡,诗人,这首诗,今夜,月夜,名句,战乱,分散,诗圣
没想到大家都对《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诗圣”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句句堪称经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经典中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