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什么?
原创

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那个曾经喝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底层布衣农民。自从25岁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后。幸运之神像开了挂一样。格外青睐这个叫朱元璋的农民。他一路高歌猛进。率领他的众多弟兄和数十万大军与元军展开拼杀。彻底赶跑了元朝的王公贵族。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一国之君。但是。朱元璋确实做到了。他开创了自己的千秋大业。

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应天府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同年秋天。攻占大都。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和其他新生封建朝代一样。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作为它的领头人朱元璋更是鞠躬尽瘁。尽心尽力治理国家。在所有封建王朝时代。朱元璋是唯一一个不设丞相的君主。虽然有防止丞相专权的部分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朱元璋的工作量。一个朝代的君主如果能够全心全意的治理朝政。那么也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一大幸事。另外。在人才选拔上也是费尽心思。成功设立国子监培养人才。这也算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吧。

朱元璋治理国家以廉洁。反贪腐最为著名。封建社会反贪第一人的称呼名副其实。在他治理期间。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开国元勋。在涉及反腐方面。朱元璋都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时任驸马欧阳伦纵容下属倒卖茶叶一事被朝中大臣查实之后。朱元璋一样秉公执法。忍痛处斩驸马。处斩驸马一事。对朝野上下震动极大。因此。朱元璋时期。朝中廉洁自律风气十分浓厚。国家稳定发展。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朱元璋既然有诸多功绩。那么错误和失误也是难免的。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矛盾的双方。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国家的发展不受外来因素影响。曾经提出了海禁的政策。虽然这一政策实施的初衷代表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明朝与外部先进事物的联系。没能做到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步发展。众多专家认为。朱元璋海禁政策的提出。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开始。

朱元璋对自己后代的管理上。也没能很好的合理安排。造成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不过。历史证明朱棣还是一位相当不错的皇帝。这也多少给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些许心里安慰吧。

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进行反贪的同时。也实施了一些残酷的暴行。胡惟庸。蓝玉事件就有很多人受到牵连。致使很多无辜之人惨遭杀戮。猜忌和诛杀有功之臣也是朱元璋其中的一大过错吧。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他的正能量。虽然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统治出现过诸多过失和错误。但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推动封建社会向前发展应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主流方向还是非常符合历史潮流的。

其他观点:

朱元璋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唯一可以堪称真正布衣天子的皇帝。雄才大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生虽说功绩赫赫。但毕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其功过还得一分为二进行评价。

明太祖:朱元璋

首先来谈朱元璋的功绩。基本可以用他派遣徐达和常遇春北伐蒙元时的那十六字檄文来描述。这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陈纲纪、救济斯民。

他的明朝不仅成功推翻蒙元野蛮统治把广大汉人解救出来。还收复了汉族政权自五代后期就丢掉的燕云十六州。十六字檄文中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可谓是实至名归。

要说“立陈纲纪”。这也是朱元璋一生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自蒙古人入主中原。中华传统伦理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上层的文人和官员腐败、贪墨横行。底层的百姓也因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法治的放松而风气日下。明朝建立后。他不仅是狠抓官场和社会风气。对于传统伦理也是特别坚守。明朝的皇位继承一直是嫡长子继承。或由距离皇帝血缘最近的皇室宗亲继承。推行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结束对于皇位的纷争。规避国家可能由此发生的动荡。皇家为天下的表率。若是皇家如此。大臣和百姓必然也会有样学样。世间也少了许多矛盾纠纷。朱元璋本人就是如此率先垂范。太子朱标去世后。他宁愿让朱标还在世的最年长儿子。即年轻的皇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也不愿让朱棣等藩王存有任何非分之想。此举动直接造成“靖难之役”叔侄相争的后患。这自然就是后话了。

至于“救济斯民”。朱元璋更是做得妥帖。他虽贵为天子。还经常微服私访。了解百姓疾苦。对于欺压百姓的官员。他从来是严刑峻法不留情面。甚至还有“剥皮实草”这样的恐怖刑罚以儆效尤。而对于普通人家。明朝政府从来也都是征收较低赋税。这点上确实是深得天下人心。

可要说朱元璋的过失。那也是不少的。首先。就是他在历史上饱受诟病的大肆屠戮开国功臣。跟随他起兵的将领。除了较早离世的常遇春和善终的耿炳文等人。大多数都被他冠以各种罪名除掉。明初四大案中涉及功臣元老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哪次人头落地不是成千上万。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牵连甚广

终明一世。对文人的鄙视和侮辱都很严重。这中间最有代表性的当众廷杖大臣就是源于洪武一朝。再者。明朝令后世不齿的特务政治制度。东厂和锦衣卫也始于洪武一朝。朝中大臣不得不谨言慎行。生怕稍有不慎就为皇帝所知。但凡被打入诏狱就难出来了。

电影《锦衣卫》剧照

最后。就是朱元璋农民出身的局限性给后世带来的隐患。他曾下令“寸板不许下海”。这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1374年)。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明廷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以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这些海禁政策使得中国离海洋越来越远。错过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最终也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的落后面貌也就此被埋下了种子。

其他观点: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特别是对于他的卑微出身来说。可谓卓越。

功劳。

01.改变了唐代以后。汉族政权不断衰颓的政治局面。

02.采取包容民族政策。对在汉地的蒙元遗民蒙古族百姓给予宽容政策。认为都是大明天子的子民。同时。更为汉族文化的发展与保留恢复。做出历史贡献。

03.务实的外交政策。恢复国力。不乱用征伐。且设不征之国。避免子孙穷兵黩武。重蹈元朝覆辙。

04.休养生息。勤政爱民。治理贪腐。为明永乐及仁宣之治。打下物质和政治基础

额外说一点。闭关自守政策。不该由明太祖背锅。是后世没有根据变化的国际形势。能考察得知。再进行适时调整。明太祖时期。与西方几乎没有交往。东亚各国都有传统的政治交流。所以只是国防层面的加强防护措施。谈不上什么近代概念的闭关自守。更谈不上与西方先进技术隔绝的开始。

过失。

01.强化分封制。开历史倒车。导致塞王成为其死后内乱主要因素。和后世藩王宗室成了明朝社会的极大包袱

02.晚年诛杀功臣。一概而论。人心离散。让靖难之役时。让孙子建文帝无将可用。

03.设立厂卫。成为明代一朝政治黑暗的标志性代表。

04.废除丞相制。皇帝集权加强。导致传统士大夫与帝王的权利界限规则打破。诱发了明代政治君臣斗争的根源。

这些只是基本的几条。明太祖的过失主要还是集中在对明朝当世的影响。但从大的历史影响来讲。明太祖依然值得肯定。瑕不掩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46:13

    朱元璋,明朝,大明,海禁,王朝,自己的,政策,汉族,皇帝,明太祖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46:13

    没想到大家都对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46:13

    那个曾经喝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底层布衣农民。自从25岁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后。幸运之神像开了挂一样。格外青睐这个叫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