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大诗人赵翼,当年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
原创

清代的大诗人赵翼,当年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不错。这首诗就是赵翼写的。在乾隆年间。赵翼曾参加恩科。并且凭实力考上了状元。结果却被乾隆降为探花。下面咱们来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赵翼。字云崧。1727年生于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据说。他是宋朝皇室的后裔。具体是谁谁谁的第几代孙。就无从考证了。就像刘备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一样。

赵翼的父亲赵惟宽。是个私塾先生。赵翼从6岁起。就跟随父亲在外读书。而且他聪明好学。在12岁的时候。他就能熟练的写出八股文。

而且私塾里能教的东西。他样样精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偏科。人们都夸他是个百年难遇的奇才。

19岁的时候。赵翼考中了秀才。公元1749。在他22岁的时候。国家突然不让私人办学了。赵翼无奈之下。只好去京城投奔一个亲戚。

1749年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赵翼到了京城。没找到亲戚。身上的盘缠还用光了。

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赵翼饥寒交迫。卷缩在一个饭店门口。这时他命中的贵人出现了。这个贵人就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那个刘罗锅。

刘罗锅名叫刘墉。他是当时刑部尚书兼翰林院。学长院学士刘统勋的公子。刘墉比赵翼大八岁。当时还啥也不是。1951年。他才参加恩科考中个进士。

刘墉见赵翼穿着长马褂。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就把他叫进饭店。要了酒菜和他同饮。赵翼无以为报。就当场作诗一首。

刘墉一听赵翼的诗。禁不住对他刮目相看。这家伙人才呀。于是就把赵翼推荐给了他父亲。

军机处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里号称:军国大计、无不总揽。去了那里。可以说就是麻雀变凤凰。比考上清华、北大可有前途多了。那里不仅管的事多。而且还能经常看到皇上。

自雍正皇帝以后。军机处就成了凌驾于内阁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国政务的总汇机关。但凡事有利就有弊。这个弊就是导致赵翼没当上状元原因。

在赵翼参加殿试的前两届。中状元的人都是军机处的。因为军机大臣为主考官。所以朝廷大臣皆议论。军机处有作弊之嫌。

在赵翼参加殿试那年。九位阅卷官中。又有两人出自是军机处。而且这两人和赵翼的关系都不一般。这两个人就是刘统勋和刘纶。刘统勋是极力推荐赵翼的人。刘纶和赵翼则是老乡。

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好。就在上面划个圈。写得还可以就划个三角。写得不好就什么也不划。最后按得圈或三角的多少排名。

赵翼在考试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军机处的身份。于是就改了字体。并改了一惯的文风。因此刘统勋和刘纶才查不出来。

赵翼的文章写得很好。九位阅卷官都给他画了圈。按照排名。他就被拟定位为状元。之所以是拟定。因为皇上具有一票否决权。

刘统勋把前十名的卷子。呈给皇上御览。乾隆看完以后。一开始还很满意。可后来。把考生名字猜开。立刻勃然大怒。原来前两名又是军机处的(没办法。军机处就这么牛)

还好。乾隆知道刘统勋的为人。所以并没有降罪于他。只是把赵翼的名次和探花王杰的换了一下。

其他观点:

赵翼:我真的很冤啊!

赵翼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很有才华。要往他祖宗辈说。那可是宋代的宗室。典型的皇家之后。但是到了赵翼他爹这时候。日子过得就不行了。

赵翼他爹是个私塾先生。所以小时候的赵翼就跟着学呗。小家伙天资聪明。学东西很快。但是。在赵翼15岁的时候。他爹在一家富户教书的时候。去世了。那咋办?怎么养活自己?

这家富户看他可怜。留下继续教书吧。这也算是家族产业了。

此后。赵翼一直都在教书。勉强吃饱肚子。直到他23岁那年。赵翼被炒鱿鱼了。具体原因不知道。但是吃不饱饭是肯定的。那咋办?只好去京城投奔亲戚。

到了京城之后。赵翼认识了一位大老板。刘统勋。刘统勋是刘墉的爹。具体不介绍了。反正是为超级大老板。

刘统勋觉得赵翼不错啊。很有才华。干脆。你跟我干活吧。先帮我编编书。回头有大工程了。再带上你。

(刘统勋)

在这期间。赵翼还顺便考了举人。当时的主考官汪由敦也很喜欢他。于是和刘统勋商量。赵翼这小子不错。先跟我干几年吧。我培养培养他。

于是。赵翼又去了汪由敦家。汪由敦家书多。赵翼就这么不停的看书学习。水平飞速进步。

这期间赵翼还是继续考试。到了乾隆二十一年。赵翼进了军机处。军机处是个很重要的部门。尤其是一打仗。这边就特别忙活。

赵翼负责起草个文书啥的。水平不错。大家都很喜欢他。

到了乾隆二十六年。赵翼考中了进士。殿试之后。赵翼也是稳定发挥。考的非常棒。

当时赵翼留了一个心眼。为了不让刘统勋辨认出他的试卷。所以故意换了一种字体。果然。刘统勋没发现。就把赵翼的试卷交给了乾隆皇帝。说这个考生不错啊。可以当状元。

乾隆皇帝早就说过。上书房军机处这样的地方。本来就是编制内的。水平也都很高。真要参加考试。同等条件的话。还是要录取地方考生。才公平一点。

于是。当乾隆帝揭开糊着名字的纸时。看到是赵翼。就犹豫了。刘统勋也很尴尬啊。我也是没认出他的字。才拿过来的。

乾隆帝最后决定。赵翼虽然很厉害。但是已经是军机处的人了。就别当这个状元了。你看。陕西这个地方还从来没有出过状元。就让陕西的王杰当状元吧。王杰本来是第三名。这么一改。变成第一名了。

至于赵翼。换到了王杰的位置。第三名。

所以说。赵翼有点冤。

其他观点:

赵翼是清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虽然仕途没有顺风顺水。但仍能名流千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赵翼曾差点中了科举。但在阴差阳错中屈居探花。赵翼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折。

赵翼

早年赵翼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曾五次会试都落第了。乾隆二十一年他有幸被选调到了军机处上班。担任军机章京。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一身份让他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受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赵翼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在这次恩科考试中获得了第一的成绩。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进贡。本来状元是稳了。但是乾隆皇帝在钦点状元时。却将他与王杰的试卷对调了一下。结果本为探花的王杰夺得了状元。而赵翼却只中个探花。为什么赵翼会丢了状元呢?这其实与当时的科举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赵翼书法对联

就在前一年。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状元和榜眼分别被毕沅和诸重光夺得。这在当时引发了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人认为二人皆为军机章京出身。因此能够在殿试中取得好成绩与阅卷的军机大臣偏袒有关。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御史眭朝栋上疏建言被杀一事。这让原本饱受非议的军机处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上。许多军机处大臣再也不敢上疏言事了。赵翼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参加了恩科考试。当时皇帝钦定的9位殿试读卷官中有两位军机处大臣刘统勋和刘纶。其中刘纶是赵翼的老乡。私交甚好。据记载赵翼为了避嫌。曾故意改变自己的字体。让二刘认不出他的卷子。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卷。但“事与愿违”。最终赵翼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赵翼与其相关作品

乾隆皇帝之所以将二人名次调换。主要出于几个原因:其一便是赵翼的军机章京的出身以及与二刘的关系。这让乾隆皇帝对赵翼的成绩生疑。其二是为了均衡地区差距。清朝科举取士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状元往往被江浙一代的文人所得。因此乾隆皇帝试图平衡这一文化差距。在恩科考试中。第一名的赵翼为江苏人。第二名为浙江人。只有第三名王杰为陕西人。而且前两位又都是内阁中书。因此乾隆皇帝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来稳定全国局势。其三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乾隆时期陕西的局势不稳定。因此如果陕西人王杰成了状元。对朝廷拉拢当地的精英分子是有帮助的。总而言之。赵翼丢了状元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成为皇帝巩固其统治基础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钱璱之:《赵云松“状元”变“探花”》。《江苏地方志》1996年第3期。

伏涛:《从赵翼的场屋经历管窥清代科举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28卷第2期。

眭达明:《赵翼是如何“丢掉”状元的》。《春秋》2016年第3期。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7:07

    军机处,状元,乾隆,刘墉,刘统勋,殿试,探花,科举,军机,陕西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7:07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代的大诗人赵翼,当年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7:07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错。这首诗就是赵翼写的。在乾隆年间。赵翼曾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