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答案: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
被唐诗捧红的地方很多。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阳关这样:
老早老早就湮没废弃了。却突然在唐诗里“复活”。随后经过历代吟咏传唱。未曾间断。迄今仍是旅游打卡胜地。
这一切。要归功于诗人王维的经典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朝人评论这首诗说。“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临别时。王维瞧了瞧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别后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
而这首经典之作的诞生。可能源于一个“错误”。
阳关故址 图源/摄图网
1
从古到今。到阳关的路都是一样的寂寞荒凉。这个著名的关隘。位于如今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每年吸引很多人去寻访汉唐时光。
当然。历史的痕迹已经很少了。但大漠荒沙还能感受到。仅有的历史遗迹。是一座汉代的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最晚在清代雍正年间。这座残存的烽火台便被迁居到此的移民称为“墩墩儿”。山因此才被叫做“墩墩山”。
1944年。著名考古学家向达到阳关访古。将这座烽火台形容为“阳关眼目”。
汉代烽燧遗迹 图源:摄图网
那里。还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的地方。据说在古董滩沙丘之间。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陶片、兵器等遗物。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说“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
1972年。文物普查队曾对古董滩进行考古勘察。发现了大片版筑土墙遗址。经过挖掘。挖出了排列整齐的房屋基础。以及城墙基础。从遗址、文物分布判断。考古学家认为。古董滩就是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曾经是一座繁华边城。
但阳关古城是什么时候湮没的。迄今没有定论。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阳关古城是唐代后期湮没的。从大趋势来看。由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东西交往的唯一通道。阳关作为关隘的重要性日益下降。但更重要的是。安史之乱后。吐蕃崛起。并占据了河西走廊。这条传统的交通要道就此被切断。阳关此后被彻底废弃。
但从历史文献来看。阳关的废弃可能发生得更早。盛唐诗人王维写《送元二使安西》说“西出阳关”。但他的朋友元二不可能走阳关赴安西都护府。
敦煌壁画 张骞出使西域
阳关设立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年—前111年)。跟玉门关一样。都是因应汉代疆域的西拓而设置的关隘。《汉书·西域传》把西汉以前中国疆域的西界变迁写得很清楚: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今属甘肃省定西市)。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到汉武帝时才迎来逆转。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开始筹划反击历年侵扰边郡的匈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名将霍去病在河西重创匈奴。此后10年间。汉朝先后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并将长城从酒泉修到了敦煌以西。在敦煌郡的西边。北、南两面分设玉门关和阳关。扼守西域进入河西的大门。完成“列四郡。据两关”的军政布局。
四郡两关的布局。基本确定了西汉疆域的西北角。不过。这里长期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交战的地带。有些年代曾将领土西拓到葱岭以西。设置西域都护府。有些年代则收缩到阳关以东。所以。这里并不是领土意义上的边界。而是文化意义上的边界——阳关和玉门关是塞外与中原的分界。更是中华文化与异族文化的分界。
王维说“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在文化意义上强调。出了阳关便不再是中国传统的家国、乡关。而是完全陌生、难逢“故人”的异质文化区域。
阳关。在这里只是文化上的一种譬喻。历史典故的运用。并不是真的说唐人赴安西都护府要走阳关出关。
敦煌阳关景区 图源:摄图网
2
真实的情况是。传说中的丝绸之路南路起点——阳关。可能在东汉永平末年(公元75年左右)就彻底废弃了。而这跟当时汉朝领土的复扩有关。
两汉时期。长安通往西域有两条路:
一条出玉门关西行。沿北山(今天山山脉)南麓经伊吾(今新疆哈密)、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越过葱岭。到大宛(今乌兹别克费尔干纳一带)、康居(今哈萨克斯坦)。称天山北路;
另一条出阳关。沿南山(今昆仑山脉)北麓。经鄯善(今新疆若羌附近)、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莎车(今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越过葱岭。向西到大月氏(在阿富汗境内)、安息(今伊朗)等地。称为天山南路。
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在海路未开通以前。中西交往无不仰赖这两条道路。因而。玉门关和阳关也就成为中西交通的锁钥之地。
但经过西汉末年的内乱。东汉初年。朝廷没有能力顾及边事。下诏“罢诸边郡亭侯吏卒”。敦煌郡遭到裁撤。阳关废弃。整个国家的防线收缩东移到了酒泉郡嘉峪山玉门关。
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窦固出兵打北匈奴。并命班超出使西域。这才在断绝了六七十年后。重新恢复了丝路通行。
第二年。击败车师。恢复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时。嘉峪山玉门关已变成帝国腹地。无需设防。于是西迁到了敦煌西北90公里小方盘城(即现在的玉门关遗址)。作为通西域道路的共同起点。不论是东汉。还是后来的曹魏。从敦煌入西域。南、中、北三道都是从玉门关出发。阳关消失了。
玉门关旧址 图源:图虫创意
西晋有阳关县的建制。辖区大致是西汉的龙勒县。涵盖原来的阳关关隘。唐代改设寿昌县。这应该就是阳关古城的所在。但作为西汉边关的阳关。在隋唐时期已成为沙丘中的古迹。只剩下基址。无声诉说一段远去的历史。到了晚唐。则连阳关基址都不存在了。
这说明。阳关在东汉以后。关隘废弃不存。但阳关所在的地区已发展出一座古城。这座古城何时湮没。史无记载。一般认为宋元以后就消失在漫漫黄沙之中。
敦煌阳关博物馆 图源:摄图网
3
阳关再被世人频繁提起。已经成为一个代表“家国”和“乡关”的历史典故。
最早将阳关写入诗中的人。不是王维。而是南北朝时期大文学家庾信(513年—581年)。
庾信现在在一般人中没有什么知名度。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人物。叶嘉莹说。庾信是“在杜甫之前一个小型的集大成的人物”。唐朝有很多人推崇庾信。杜甫就曾在诗中多次赞美庾信。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还以“清新庾开府(庾信)。俊逸鲍参军(鲍照)”来形容李白。可见在唐朝人心中。庾信是大神级的人物。他写的诗不能不在唐朝激起强烈的回响。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
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
——庾信《燕歌行》(节录)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庾信《重别周尚书》(其一)
庾信的经历比较复杂。他原是梁朝的官员。侯景之乱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朝为西魏所灭。遂居留长安为官。北周代魏后。陈朝与北周通好。要求北周放还当年被俘或滞留长安的南朝官员。看到其他人都陆续遣归金陵了。但庾信却不得南归。内心痛苦愤懑。
他在诗里写到“阳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关。而是用阳关来指代边塞。他想回金陵。却羁留长安多年。这种感觉。就跟身处阳关之外的塞外之地一样。苦寒寂寥。
庾信为阳关赋予的边塞、别离的文化内涵。深深影响了唐代诗人的书写。唐诗中有四五十首专门写到阳关。基本都是在用庾信的诗意。区别在于。在唐代的不同时期。由于国家实力强弱变化。诗人采用的叙述基调也不一样。
在初唐和盛唐。国家处于上升期。主动经略西域。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以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勾结西突厥阻断丝绸之路为名。派侯君集率军进攻高昌国。麴文泰忧惧而死。其子开城投降。高昌国被灭后。唐朝便在故地置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并于同年创设安西都护府。
到唐高宗时期。朝廷曾派名将苏定方、萧嗣业率大军长驱直入。攻取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唐朝的版图在此时达到顶点。
大体上。这时写到阳关的诗。仍以阳关作为边塞的代名词。但诗中往往充斥着立功边塞的豪情。“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他奉命出使蜀地的情景:
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
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
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
寒光千里暮。露气二江秋。
长途看束马。平水且沉牛。
——骆宾王《畴昔篇》(节录)
实际上。到唐朝时阳关已废弃了几百年。骆宾王从长安到四川。也根本不经过阳关。阳关作为一个经典意象。在这里只是诗人的一个想象。强化了诗人追求功名远赴边塞的决心。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王维《送平澹然判官》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
沙场烽火隔天山。铁骑征西几岁还。
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
计日霜戈尽敌归。回首戎城空落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钱起《送张将军征西》
在安史之乱前。唐人有不少送人从军、送人出塞、送人西征的离别诗。这跟当时国家开疆拓土的历史背景是吻合的。边塞苦寒。但建功立业的豪情未减。这就是盛唐气象。
但安史之乱成为历史的转折点。《资治通鉴》记载:
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
也就是说。安史之乱发生后。吐蕃强势崛起。不仅侵吞西域。还占据河西。今陕西凤翔以西、今陕西彬州以北的国土都沦陷了。西汉雄关阳关所在之地。此时已是唐朝失地。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翦。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耿湋《陇西行》
边将无能。失地未复。成为此时诗人吟咏阳关的主调。在这些哀戚的诗中。诗人们通通在感叹。曾经的大唐盛世一去不返了。
偶逐星车犯虏尘。故乡常恐到无因。
五原西去阳关废。日漫平沙不见人。
——储嗣宗《随边使过五原》
在储光羲曾孙、晚唐诗人储嗣宗笔下。阳关连同古城早已湮没在茫茫绝域之中。
此后历经西夏、蒙元的边族统治。沙州(今敦煌)、瓜州(今酒泉)渐次湮灭。明朝朱元璋时期。以嘉峪关为疆界。后曾西进。但到明英宗时。沙州又被废。嘉靖初年。闭嘉峪关。其以西之地尽为吐鲁番所占。
明代帝国西界曾东移到嘉峪关一带
4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阳关早已不具备边关的功能。甚至连其所在之地都不在中国疆域之内。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对阳关寄予思古幽情。
正如同为西汉雄关的玉门关有王之涣的《凉州词》代言。阳关则在接近一千三百年的时光里。靠了王维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扬名至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神奇的诗。实际上。它的诗题《送元二使安西》经常被人遗忘。人们更习惯称它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那是因为。在王维写出这首诗后。它就被谱成乐曲传唱开来。一举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它是真正的唐代送别名曲。
据记载。王维“偶于路旁。闻人唱此诗(指《阳关曲》)。为之下泪”。活跃在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乐师李龟年三兄弟中。李鹤年以善唱《渭城曲》出名。
到了中晚唐。这首歌的传唱就更广泛了。白居易很喜欢此曲。不管心情好不好。不管什么场合。都要让人唱《阳关曲》。他在诗中记录了这些听歌的场景: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
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
……
戴叔伦、张祜、李商隐等人也是《阳关曲》的超级粉丝。据唐人笔记记载。连一个卖饼的小摊贩。都天天哼唱这首歌。
到了宋代。这首已经传唱了两三百年的经典老歌。依然高居点歌台排行榜榜首。凡是送别的场合。基本都会唱《阳关曲》: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苏轼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姜夔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
直到明清时期。这首歌虽然不像唐宋时期那么流行了。但仍未被遗忘。而且被改成了古琴曲。
《阳关曲》流行之广、历时之长。绝对连王维本人都想象不到。其实。王维当年在长安渭水畔送别友人元二的时候。他对安西都护府的位置和丝绸之路的线路是不太了解的。正常从长安西行到沙州后。应出玉门关。而不是走早已废弃的阳关。然后继续西行可抵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
但也正是王维犯下的这个“美丽的错误”。才使得阳关之名成为永恒的地理符号和文化符号。
阳关景区王维像。实际上王维不曾到过阳关 图虫创意
这首诗以深挚的情谊。写出了普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自古迄今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明朝人李东阳说:
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而这恰是经典的魅力。
现在很多人贬低文学的功用。看不起唐诗宋词。认为文人无用。在他们眼里。只有帝王将相才是历史的推动力。只会写几首“破诗”“破词”的李白、杜甫、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秦观、李清照……都不值一提。
真是如此吗?
如前面所说。阳关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功绩象征。在东汉以后因为帝国西界的扩张或收缩而废弃。此后。还长期因帝国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拉锯而失陷。
但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仍对这个湮没于历史风尘中的小地方念念不忘。更多的是唐诗宋词的功劳。
往小了说。我们认同阳关是家国边关。往大了说。我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认同脚下的土地是中国。这些本质上都是对本民族文化亲切感和归属感的体现。而这正是文化建构的结果。
阳关湮没了。现在只能看到黄沙戈壁和新建的景区。为什么我们还要执着地穿越千里去打卡?还不是因为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是非功名转头空。只有经典永流传。
参考文献: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75年
[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
[北周]庾信撰。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
[唐]王维著。[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潘竟虎、潘发俊:《阳关兴废时间初考》。《克拉玛依学刊》。2017年第6期
王兆鹏:《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574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阳关,玉门关,西域,安西,敦煌,古城,唐诗,长安,新疆,西汉
渭城朝雨浥轻尘是哪个城市 被唐诗捧红的千年古城:阳关,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被唐诗捧红的地方很多。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阳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