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热门答案:
梁山周围到底有没有水?这是一个困惑很多人的问题。
梁山。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梁山县。按照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描写。在北宋末年。梁山的周围有一片烟波浩渺的800里水泊。港汊纵横。芦苇丛生。山水相倚。易守难攻。正因为这种地理优势。宋江等英雄好汉才能够盘踞梁山之上。数次击退朝廷的围剿。
可是。当我们仔细观察今天的地图时。却会发现另一个矛盾的景象:在今天梁山的周围根本没有大面积的水泊存在。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山。
梁山卫星图
我们再以梁山为圆心。画一个直径800里的圆。可以看到这个圆基本上全部覆盖了整个山东省的西部。而在今天的地图上。我们也根本看不到这么大的湖泊存在……
也就是说: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梁山周围根本没有水。更没有所谓的800里水泊。
那么。北宋时期的梁山的周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800里水泊呢?假如有。为什么今天又消失了呢?
一、梁山泊的形成
其实。在北宋时期。梁山脚下还真的有一片水泊。而这片水泊的形成。和黄河的泛滥有密切的关系。
黄泛区
从地形图上看。山东省整体呈现出中间高耸。四周低平的地势。在鲁西一带。中间的泰山是一片高地。而其北侧和南侧都是平原地带。当黄河流经此地时。就形成了一个“人”字形的黄河泛滥区。俗称“黄泛区”。
所以。每当黄河下游决口时。位于黄泛区的土地常常会被黄河水覆盖。成为一片泽国。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梁山。恰恰就位于黄泛区首当其冲的位置。
按照史书的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年。黄河曾经多次在下游决口。每一次决口之后。大水都会将梁山四周的土地淹没。在这些黄河决口的记载之中。规模较大的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五代的后晋开运元年(944年)。黄河在滑州一带发生决口。史书记载:
石晋开运元年。滑州河决。侵汴、曹、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
滑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市滑县一带。距离梁山仅100多公里。黄河在这里决口。大水蔓延了整个黄泛区。并将梁山一带的土地全部覆没。最终。黄河水积聚在梁山四周。使梁山成为了一个水中的“孤岛”。形成了最早的梁山水泊的概念。
黄泛区及梁山的位置
到了北宋真宗的天禧三年(1019年)。黄河第二次发生决口。这次决口的位置仍然是滑州:
天禧三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
和944年的那次一样。这次大水同样肆虐广泛。最后注入了梁山泊中。进一步扩大了水泊的面积。
黄河第三次泛滥。则是在宋神宗的熙宁十年(1077年)。这一次黄河是在曹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带决口。距离梁山更加的近。此时的梁山泊由于黄河水的不断注入。水域不断扩大。于是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水域面积。
所以说。从五代后晋到北宋的三次大规模的黄河决口。使下游一带的黄泛区成为了一片汪洋的泽国。最终洪水环绕梁山。积蓄形成了梁山泊。尤其是在1077年的第三次决口之后。梁山泊的水域面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二、梁山泊的面积真的有800里吗?
看来。在北宋时代。梁山泊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而并非是出自施耐庵的虚构。
可是。梁山泊的面积到底是否真的有800里那么宽广呢?
今天的我们当然无法去揣测宋朝时的水域面积。不过。小编查阅了北宋时期的一些史书。却在《宋史.苏轼传》中发现了一条比较重要的信息。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宋神宗熙宁十年。他受命出任徐州知州。可是刚上任不久。苏轼就遇到了1077年的那次重大的黄河决口。也就是前文中说到的第三次决口。
《宋史.苏轼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可见。当时的黄河大水不仅注入了梁山泊。而且还倒溢了出来。沿着南清河一直灌到了徐州城下。身为太守的苏轼带领着徐州百姓一同抗击这次巨大的洪水。还因此在当地留下了治水的美名。徐州城中至今都建有一座“黄楼”。相传就是当年苏轼为纪念这次治水而专门修建的。
徐州黄楼——苏轼为纪念治水而修建
通过这段史料可以证明。1077年发生的这次黄河决口绝对是史无前例的。甚至连徐州都被大水淹没。在那段时期。从梁山向南一直到徐州。全部都是一片受灾后的水域。
我们可以在地图上丈量一下。徐州距离梁山有200多公里。也就是说。在梁山泊水域面积最大的时期。其向南的范围确实达到了近400里。所以。说它是方圆八百里的水泊梁山。还是有所依据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宋江的生活年代。按照史书记载。宋江出生于大约1074年前后。去世于1122年。可见。宋江的一生正好和梁山泊水域面积最大的一段时期相重合。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发生于1077年的这次大规模的黄河决口。才造就了800里的水泊梁山。造就了宋江啸聚山林。替天行道的一生。
宋江
三、 梁山泊为什么会消失?
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足够的确信。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并非完全虚构和臆造。而是基于了大量的历史事实。
可是。不少人仍然有一个疑惑:既然梁山泊的确曾经存在。为什么在今天的地图上却完全看不到了呢?
其实。这也和黄河有关。
我们知道。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所以水流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流经水势平缓的平原地带时。泥沙会慢慢淤积下来。使河道的海拔逐渐抬高。
黄河
梁山泊的水是平缓静止的。所以泥沙的淤积更加严重。再加上南宋时期的黄河改道等因素。梁山周围的地势逐渐被沉积的泥沙抬高。于是梁山泊水域的面积也开始慢慢的萎缩。
《金史》中记载。在大定21年(1181年)。金世宗曾下诏: “黄河已移故道。 梁山泺退地甚广。已尝遣使安置屯田。”第二年。他又下诏。“命招复梁山泺流民。官给以田”。
可见。到了金代时期。梁山泊的水域已经大幅度缩小。并且已经露出了适合耕种的土地。渐渐的。这种泥沙的淤泥一步步的积累。由沧海变为了桑田。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梁山周围一带已经彻底演变成了陆地。再也看不到水泊的影子。
时至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恢宏景象。现在的那里。只在梁山县北部20多公里的地方留有一个东平湖。勉强算做梁山水泊最后的遗存。
所以。假如我们想再去感受一下梁山泊那种“水泽连天。芦苇浩荡”的场景。或许只能去《水浒传》的小说中进行一番意会了。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594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梁山,水浒传,黄河,要写,梁山泊,徐州,北宋,水域,时期,面积
梁山周围有水吗 为什么《水浒传》还要写“800里水泊梁山”,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梁山周围到底有没有水?这是一个困惑很多人的问题。梁山。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梁山县。按照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