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答案: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那些二三岁大的孩子如果经常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的举动。那么他们对于事物对与错的认识和判断。比那些没有模仿父母的孩子要早。要准确。
妈妈是孩子秘密的第一分享人
他们做了些什么。看到过什么。是在游乐场上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了争吵。还是在奶奶家经历了什么。孩子们都会选择妈妈做为第一倾诉对象。这是德国LBS儿童情绪研究所的调查结果。
为什么妈妈能享受如此高的信任呢?LBS儿童情绪研究所“小家庭”项目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妈妈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这种状况要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小学。之后。同龄伙伴将逐渐成为“小秘密”的第一分享人。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自我评价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他们所描绘的“自我肖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对他们行为的反应和态度。所以。父母们通常会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是通过某些“手段”。这也是美国“Parents”杂志所做的一项调查:“你会暗地里做些什么以促进孩子建立更多自信?”美国父母们的回答如下:
68%的父母会对孩子的作品加以称赞、肯定:“我太喜欢它了!”即使是父母其实根本不知道孩子们笔下或手下创造的到底是什么怪物!
12%的父母会在和孩子玩某些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时故意输给孩子。
9%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你像个大人了!”
9%的父母会有意忽略孩子的某个小错误而不去细纠。
正确引导“爱假装”的小孩
四五岁的学龄前小孩最爱幻想。他们喜欢角色扮演。有自己假想的朋友。但是父母们也不必为此担心。因为“幻想、假装”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而且他们自己也知道现实和幻想不同。不过。父母可以针对他们这个时期的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正确的展开想象力。并让他们在想象中成长。学会一些东西。懂得一些道理。比如:
当你和孩子一起看书或看电影时。你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有一辆能飞的车。你会去哪里呢?”当你和孩子一起在公园散步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你看那棵橡树像不像一个帽子。谁会愿意戴它呢?”当你和孩子一起逛街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有一个商店。你想卖什么?”
一、0岁~3岁:发展大脑本能
这段时期锻炼大脑潜能的关键在于培养大脑功能的基础──本能。而要打造长大以后也很活跃的大脑基础。重点就在训练脑神经细胞具备最基本的本能。3岁之前的儿童脑部。会陆续出现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这些本能也会让幼儿的大脑出现各种特征。例如:想竞争。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为妈妈或兄弟姊妹等周围人们的同伴。
比方说。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却毫无动静。不妨改说:「我们来比赛谁收拾得快!」孩子听了就会开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却依旧慢吞吞。不如提议:「看谁先跑到那边。」孩子就会产生斗志往前跑。这些都是生存本能产生了想竞争的特性后。进一步引发的反应。此外。儿童虽然不喜欢填鸭式地硬塞太多知识。对于学一点点新东西却会觉得开心。这就是因为求知本能产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要锻炼脑神经细胞的本能。就要善用这类「想要○○」的特性。妈妈在成为同伴的同时。也累积一起「竞争」或是「多了解一点」的体验。0岁~3岁这个阶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着孩子有没有会做很多事?或是有没有比别人强?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对话。并且经常夸奖孩子。
二、3岁~7岁:戒除大脑坏习惯
「待会再做」这句话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换句话说。老爱讲「等一下」的小孩。大脑没办法培养主动想做的心情。就不会启动自我酬偿系统;自我酬偿系统不作用。思考力和记忆力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加上没有贯彻到底的企图心。最后会变成一事无成的脑袋。 当孩子说出「等一下」时。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想马上去做。若是因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说:因为正在打电玩。所以听到要收拾房间就回答「待会再做」。这种状况下。可以问孩子:「现在赶快收拾。吃完饭就可以尽情打电动。你觉得先做哪件事比较好呢?」这种因应方式就是促进自我酬偿系统作用启动。让孩子主动说出:「我现在先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来就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妨花点心思设计出类似比赛的方式。和孩子同乐。以去除「讨厌」这种情绪为先决条件。总之。请仔细观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导。别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习惯。 3岁~7岁适度进行「修剪」。彻底打好脑神经传导回路网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并不是教授知识与技巧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把目标放在扎实基础。打造念书和运动都能兼顾的大脑。将心力放在改掉影响锻链大脑功能、本能及心的「脑部坏习惯」。
三、7岁~10岁:培养大脑的主动好习惯
7岁~10岁之后。是适合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不过从锻炼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父母亲务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要对孩子说「快去念书」这种话。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属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大人。必须妥善指引一条明路。而主要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利用好的问题。将「要这样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怎么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比方说。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父母光说「自然科要多用功一点!」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啊」。这样还是没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不如改用这种方式:「妈妈小时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过。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来想怎么办呢?」
话说到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说给孩子听也无所谓。或者可提出两种方式。问孩子「你想选哪一种?」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也要这样!」「我会这么做!」如果想让孩子也思考解决方法。就说:「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说吧!你是妈妈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办法。」试着用这种提议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来之后。别忘了大力称赞:「真不愧是妈妈的小孩!」藉由这种方式养成孩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头脑。
7岁~10岁之后的大脑潜能锻链重点。在于运用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妥善引导孩子的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
锻炼大脑潜能的10个方法
日本脑力开发权威林成之博士根据多年研究。特别归纳出10个锻炼孩子大脑潜能的方法。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发孩子的大脑功能全面运作。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还可以提升思考力与创造力!
1.培养对事物感兴趣与喜爱的能力
想要充分刺激大脑的功能。必须抱着对所有事情都感兴趣的积极态度。培养出凡事都想尝试的主动性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这样一来。接触新信息时就会产生「好像很有趣。我可能会喜欢」的想法。 另一个重点就是:去喜欢学校老师这类指导者。每个人都一样。面对自己讨厌的人。我们通常提不起劲听他说话。不管对方讲了什么都听不进去。一旦讨厌某位老师。就会连带讨厌他所教的科目。由于对讨厌的内容不易理解、不易思考也不易记忆。讨厌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也不可能有好成绩。
因此。当孩子回家抱怨被老师骂了、说老师的坏话时。父母亲千万不能跟着回应:「对呀!」反而应该开导孩子:「不过老师也有这些优点哦!」帮助孩子渐渐喜欢上老师。
2.聆听他人说话并真心感动
大脑中中有掌管感情的尾状核。在情绪活动下会提高判断力和理解力。当我们听别人说话或接触到新知识而有所感动。觉得「好厉害哦」。就能促使大脑的能力充分发挥。
凡事都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对于大脑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要告诉孩子:「说不定会听到有趣的事情哦!」、「也许能学到还不会的新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对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倾听的习惯。
跟孩子一起听其他人说话时。就算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也要对孩子说:「好棒哦!」、「很有意思耶!」让孩子培养感动的能力。
3.培养抛开得失、全力以赴的率真个性
这里所说的率真。指的是抛开得失、全力以赴的态度。主动决定要做。并且设法完成──如果没有这种态度。自我酬偿系统就不会产生作用。倘若只是计较得失。老想着不用太拚也没关系。大脑就无法充分发挥潜能。不偷懒、全力以赴地面对任何事情。这才是让大脑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好习惯。
4.绝口不说「没办法」、「太辛苦」、「办不到」等否定字眼
做事遇上困难或是觉得很辛苦时。我们总会脱口而出一些否定字眼。象是「没办法吧」、「太辛苦了啦」、「办不到耶」。说出这些否定的话或是有这类否定的想法。都是大脑在表现自我保护的本能。 一旦想着「没办法」、「做不到」。大脑就会为信息贴上负面标签。思考力与记忆力都会降低。如果老是负面思考。就算原本做得到的事情也会变成做不到。或是得花上更多时间。 重视大脑潜能发展的父母不该让孩子听到否定字眼。此外。要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认真的付出表示赞美。别让孩子陷入负面思考。
5.一口气朝着目标前进
想让自我酬偿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处理事情时要迅速下判断、执行。并且一口气朝着目标前进。这么一来可以避免「这样真的好吗?」、「搞不好会失败」等想法进入大脑。带来不好的影响。激发大脑能力所需要的全力以赴和埋头苦干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该教孩子只知认真地埋头苦干。而是要教他们订立目标、全力以赴。然后一口气达成。
6.不要有「大概懂了」的半调子态度
自我酬偿系统会受到自己作决定、希望由自己达成的情绪所驱动。换句话说。一旦认为已经完成目标了。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就不再充分运作。思考力等大脑功能也会随之降低。
比方说:跑步时要是想着「就快到终点了」。会让速度变慢;念书时若觉得「大概都懂了吧」。思考力就会降低;一想到「看来这件工作就快结束罗」。效率会突然变差。结果拖很久都没做完。
只要脑中一浮现「大致好了」、「差一点」的想法。就要马上命令大脑别再想了!养成以完美为目标的态度。加上越到最后越有「接下来才是关键」的想法。在锻链大脑潜能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7.对于重要的事一再复习并反覆思考
大脑有个特性。就是会在瞬间对新信息产生反应。因此。无关紧要的记忆或只有部分、残缺不全的记忆。会因为接收新信息而被抹去。之后就被渐渐淡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记得今晚吃什么。却记不起来四天前的晚饭吃了什么。或者想事情出了神而忘了原本要做的事。
想要在学习时牢牢记住内容。必须当大脑一开始接收信息时就贴上正面标签。然后仔细思考。此外。为了不让记忆只留下一部分。反覆地复习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想着「大概记住了」。大脑的功能就无法完全运作。所以必须持续复习到完全记住才行。
8.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
在大脑自我保护的本能过度作用下。人会有防止自己受伤或被人责备的强烈念头。这么一来就会变得无法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无法面对未能达成的目标。不承认失败会让大脑功能的运作产生大问题。因为大脑原本就需要想达成的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才能够发挥作用。要是没有决定何时完成、什么事、怎么做。大脑就没办法努力。
在锻链大脑潜能的过程中。大人除了要对孩子的成就不吝赞美。同时也要正视孩子做不到的事。并且引导孩子一起加以克服。
9.培养尊重别人的能力
想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让人生过得充实。就得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彼此心意相通。从锻链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就是培养出能和他人的大脑「同步发火」的头脑。同步发火的能力是以真诚的对话、站在对方立场着想、尊重等几个条件为基础。其中。「尊重」是从小就必须养成的习惯。而重点在于父母亲本身也要培养尊重他人的能力。要是身边的大人老是瞧不起人或嘲笑人。孩子自然也不会懂得如何尊重。父母亲不妨这么做。尽可能地留意旁人的优点。并且跟孩子一起讨论:「他很厉害吧!」、「那个人真了不起耶!」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欣赏别人。进而尊重别人。
10.以「类似问题」来训练判断力
反覆思考有助于逐渐提升思考的深度。意思就是经过一再的思考。可以仔细体会「说不定看来相同。其实却有微妙差异」、「搞不好是一样的」等感受。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辨别微妙差异的能力。就无法产生新发现或独特思想。
例如:眼前有两件红色的物品时。不要只用一句「这是红色的」简单带过。不妨问问孩子:「你喜欢哪种红色呢?」如果有两颗苹果。可以问:「你想吃哪颗苹果?为什么呢?」听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就会注意到其中的微妙差异。提高大脑的分辨能力。父母亲不妨试着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这么问孩子:「你要选哪一个?为什么呢?」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620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大脑,潜能,父母,就会,本能,自我,思考力,能力,妈妈
怎样开发孩子的潜能 有效提升创造力,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那些二三岁大的孩子如果经常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的举动。那么他们对于事物对与错的认识和判断。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