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答案:
很多妈妈问我孩子学龄前是否可以认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Jennifer Zosh的一个观点:
“What I was really interested in are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kids learn new words better.”(比起其他的方法)我对儿童在什么样环境下学新词汇更感兴趣。
Zosh的团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她们选了48位年龄在3-3.5岁的孩子。给这些孩子看一些物体。有的物体孩子们熟悉。有的物体孩子们不熟悉。在看到不熟悉物体的时候。Zosh会教孩子这些物体的名字。但是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告诉孩子名字。另外一种是引导孩子通过推理的方法去发现名字。
实验结束后。Zosh测试了那些孩子们对于新单词的记忆能力。结果发现通过引导方式学习单词的。比通过死记硬背学习单词的效果要好得多!
Zosh教授的实验结果表明:学龄前的孩子完全可以开始认字。但是这种认字非常讲究技巧。如果死记硬背的话。对孩子的记忆力帮助不大。但是如果讲究引导的策略。那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坦白说。这几年来我带两个孩子亲子阅读。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如果真的想帮助孩子发展文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启蒙策略一定得跟着孩子的年龄段发展。这才是真正合适学龄前的识字启蒙。
“认字”是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水到渠成的结果。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只要孩子表现出对文字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积极回应它。
而且很多时候。比起死记硬背的机械背诵和抄写。学龄前识字最重要的是创造合适的环境。鼓励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觉察和好奇。你看下面这个作业。其实也是孩子水到渠成的表达方式之一啊。
△ Joshua的作业笔记
今天的文章就来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一些关于孩子学龄前文字功底的培养。以及我们应该注意和不需要那么注意的地方。
这也是我陪两个孩子走过的文字启蒙之路。虽然他们现在的识字量很大。但这些在我看来。也不过是“顺势引导”的缘故。它花的并非是时间。而是心思。
0~2岁:多跟孩子说话
对于两岁之前的孩子。我们要先保证和孩子的对话数量。
其实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留意一下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文字。所以我们带着孩子发展阅读能力的最初大环境。便是告诉孩子:你看看。我们身边有很多抽象的符号呢。
当我们多跟孩子说话。并且给孩子提供一个可觉察文字的环境的时候。就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这些抽象符号所赋予的意义。
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给他看的每一本书。都可以用手指着封面告诉孩子:
你看。这本书名叫什么?作者是谁呢?你看到它是写的是什么故事吗?
自言自语也没有关系的。孩子会顺着你手指的字而强化。看到封面上的那些符号。
平时带孩子坐车的时候。孩子正在左顾右盼呢。也可以带孩子去看看路边的标志。我也会经常跟孩子说:
你看这个符号是表示不能停车。这个路牌表示前面有三条路。分别通往哪里。
从小给孩子种下这个习惯。你会发现他们对文字的好奇心是水到渠成的。
△ 孩子对班群聊天话题的兴趣
就像现在。我家两个孩子已经四五岁了。但我还是会跟他们一起讨论班级群里的事情。又或是一起看我写过的文章。一边看一边聊天:
你看我们班现在正在讨论节日的筹备过程。我向老师请教了两个话题。你想听懂我在文章里说什么故事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其实都和文字息息相关。而让孩子从小注意到这些基本的信息。纵使零碎。也是孩子真实可感的生活。更是孩子最初对文字好奇心的萌芽。
2~3岁:拓宽词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上周团Raz分级阅读的时候。有粉丝朋友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Raz在初阶的书里。用Blue来形容蓝色。却在高一个层级的书里问Indigo来形容蓝色?从画面上来看。这两个蓝色区别不大啊。
我说。这是因为Indigo相比Blue是更丰富的一个词汇。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词汇的丰富度呢。
就好像我们开始用“浏览”这个词来替代“看”。用“人山人海”这个词来同样表示“人很多”的意思。用“长尾小鹦鹉”来替换“小鸟”。这些词汇量的增加。都可以帮助孩子去开拓自己在文字上的丰富度和拓展性。
在这个过程中。跟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去扩展。更重要。
如果你发现两岁的孩子喜欢唱歌。但其实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相似词组的。比如我当时给孩子看的这三张卡片。便在同时延伸了孩子对于单个词汇的同类对比空间。
△这里涉及到了三个词汇:睡、坐、唱
如果孩子对恐龙好奇呢?像Joshua对恐龙好奇的时候。就会问很多恐龙的问题。为了让他能搞清楚霸王龙、翼龙之间的区别。我用了对比描述:
Joshua:霸王龙。这是霸王龙吗?我:哈哈。不是啊。Joshua:我想这是霸王龙。我:哈哈不是啦。那是速龙。看见没。霸王龙有一长排非常多非常多的尖利牙齿。Joshua:哈哈。那个牙齿也太多了吧。
△截图出自「优陪会员计划」语言课:用鹰架陪伴法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这些对话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却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细分词汇量。此外。让孩子更多地接触描述性和抽象性的词汇也很重要。那么从何时开始。我们可以跟孩子去沟通这些复杂情绪词汇呢?
答案是两岁后。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的线索来帮助孩子了解这些词汇。比如在看绘本的时候。问问孩子:
你看这小狗跳起来的样子。是不是很滑稽?小猫偷吃小鱼被发现了。它又惭愧又害羞。赶紧躲起来了。
给孩子一个语境。去思考和注意到这些复杂的抽象词汇。比如“滑稽”、“惭愧”、“害羞”。慢慢地孩子自然便会明白。这些词汇原来也并没有那么复杂。
他不一定会在第一次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就熟悉他们。但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和他能够描述的经历。最终习得这些新单词。
3岁以上:提高孩子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在提高孩子的词汇量的过程中。故事是一个无法或缺的要素。孩子需要听到更多描述性的。和概念性的词汇。
听故事、讲故事、创造故事。帮助孩子去描述和总结故事。对孩子的词汇量和文字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古诗和成语是这个阶段很好的载体。因为它既有文字的韵律感。也有文字的丰富度。更包含了很多的趣味性。
△我习惯带一本诗集和孩子赏诗
像我家两个孩子喜欢的《静夜思》、《鹅、鹅、鹅》。成语诸如“龟兔赛跑”、“拔苗助长”、“曹冲秤象”。平时跟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都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文字背后的故事。
我喜欢跟孩子一起分享故事。也会邀请他们做更多的回忆和延伸。比如之前在读《小红帽》的时候。我们最后的讨论点便是:“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回老家看望太爷爷太奶奶的事情吗?”
比如去距离多远的地方。如何看望。我们的心情如何。并且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多少丰富多彩的事情。
当我们跟孩子进入这些讨论时。我们可以去帮助孩子重新定义更多的词汇。从而提升他们的词汇量。
3.5岁以上:让孩子在生活中开始运用词汇
前两天Joshua默默地翻看我的手帐。看到我规划的每一个月要做的事情。然后翻开第12月份的一页纸。在12月5日那里。认真地写上“小坤生日”这四个字。
这些文字其实只不过是孩子想要表达内心想法的一个载体。是他沟通的一个桥梁。这便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孩子们上幼儿园后。生活中很多需要运用到和他相关的词汇。我都开始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了。比如每一幅涂鸦作品后。鼓励孩子去写下自己的名字。哪怕是歪歪扭扭的英文名。都值得鼓励和肯定。
之前「优陪会员计划」里设计过一个音韵觉识的游戏。音韵觉识指的是语言使用者能够分辨语音内在成分的敏感度。也就是语音分解能力:句子 – 字词 – 音节 – 音素。
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跟孩子好好玩玩。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运用词汇。
我们一般从句子开始。以“This is a rabbit”这句话为例。一共有四个单词。我们可以在纸上画四个格子。清晰地读出这个句子。
每读出一个单词。就在格子上放上相应的小物件(比如实物。也可以用画圈代替)。作为强化。
单词也可以这样做起来。比如“rabbit”这个单词。一共有两个音节“rab”和“bit”。那就画两个格子。对应兔子这个形象。
△截图出自「优陪会员计划」语言课:音韵觉识练习
让孩子更了解文字的构成。也需要明白原来音素无处不在。中文的音节和英文的音节。原来还有那么多神奇的地方。
这些都能让孩子在生活中把词汇运用起来。让文字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熟悉的小伙伴。
我一直坚持的一点是。听说读写。是不分家的。而文字和说话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文字是抽象符号。这是我们社会的语言。
所以哪怕是学习能力再强的孩子。如果没有成人有意识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并不会真正地留意到身边这些抽象符号和自己生活、自己认知世界的关联性。
如果你也明白文字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比起让孩子去反复抄写、不停背诵。不如真正地把“听说读写”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跟亲子阅读紧密结合的识字。才是我们要积极做起来的。有效又合理的学习识字之路。
让兴趣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可以围绕文字的兴趣。去产生他最动人的“十万个为什么”。跟着孩子的好奇心走。我们才能真正地收获那一份最宝贵的学习力。才能真正开启孩子的创造力。
大家还在搜: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623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教孩子,高效,文字,词汇,轻松,单词,词汇量,这是,你看
怎么样教孩子识字 怎么教孩子认字轻松又高效,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很多妈妈问我孩子学龄前是否可以认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Jennifer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