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根本原因
原创

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根本原因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答案:

他出生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余灰还未散尽。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息。满清政府还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做最后的挣扎。

他离开那年。国共两党合作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初现曙光。

他。就是孙中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孙中山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一生。

成立中兴会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的时候。他前往香港学医。学成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行医期间。他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从事“入世救国”的政治活动。最终。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医人”职业。毅然以“医国”为己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但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无视战事。一心只在吃喝玩乐上。此年为她六旬大寿。寿日为11月7日。从正月初一拜年之际。她就放出风声:今年的大寿要好好庆贺一番。秉承她的旨意。宫内宫外等人马便开始了行动。从京城西华门到西郊颐和园。沿途搭筑彩坊、戏台、乐亭。花团锦簇。工程景点达60处之多。总计花掉白银219万两。鉴于外部战事吃紧。经费拮据。民怨沸腾。有人进谏。要求太后缩减景点工程。慈禧太后闻之勃然大怒:“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面对腐败的清政府。孙中山“怃然长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于是他便决定“赴檀岛、美洲。创立兴中会。欲纠合海外华侨以收臂助”。

同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诸多华侨成立了兴中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孙中山说道:“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刻。作为有良心的中国人。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有两条。要么。站出来。为解救姐妹兄弟而出火坑!要么。沉默下来。任人宰割!”

孙中山的一席话犹如一声惊雷。唤醒了全场华侨同胞。纷纷写下了他们的铮铮誓言。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兴中会入会誓词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1900年。八国联军祸乱中国事件的发生。使中国人民如睡狮梦醒。反清思潮开始复苏。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开始为社会所理解。为有识之士所同情。

随后。各地不断涌现出革命小团体。尽管数量众多。却难以采取足以推翻清朝政府的大规模的集中统一行动。此时形势的发展需要一位有威望的革命领袖出面。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将革命有力的向前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因其代表着近代中国最先进阶级的利益而领时代的风骚。符合民众需要。成为众望所归的共同领袖。

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的举动成为清政府的眼中刺。遂派出暗探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为摆脱清政府的盯梢。1905年。孙中山前往日本横滨。随后转往留学生集中的东京。希望从学生中获取力量。他认为留学生觉悟高。素质好。是革命队伍的先锋。革命如果不与他们结合。便没有希望。

孙中山派人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在东京举行建立同盟会的筹备会。到会的有70多位留学生。会上。他对留学生说道:“洪秀全创建太平天国。还是打倒皇帝做皇帝。内讧发生。终归覆灭。康梁倡导维新。囿于和平手段。戊戌变法。昙花一现。‘六君子’血洒街头……要救国。只有走国民革命这条路!我们要相互联络。同仇敌忾。推翻清廷。建立光辉灿烂的共和国。当务之急。在于结束各自为战的状态。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结成大团体!”

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留学生争相发言。

经反复协商。大家最后确定组织名称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同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明确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它的诞生。预示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新起点。

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1922年前后。孙中山的眼光投向了更远大的地方——联俄联共。自同盟会成立以来。孙中山历经20年革命风雨。屡屡失败。他意识到不能单纯依靠武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来推进革命事业。但当时国民党存在着严重缺陷。难以担当重任。恰在此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走入他的职业革命生涯。

这两个伟人都在寻找救国之道。他们的会晤也在情理之中。

二人首次见面。就“畅谈不倦。几乎忘食”。他们首先讨论了国共合作的现实性、可行性和面对的困难。李大钊虽然比孙中山年轻20岁。但很快赢得了孙中山的敬重。随后。他们谈到了中国的上层建筑和国内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革命力量的聚合和他们的宏伟抱负。

经过此次深谈。孙中山做出决定。要实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合作。然后保护和进一步发展这种合作。

随后孙中山在国民党内开展说服工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开幕。大会确立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现了对国民党的改组。

自此。孙中山与李大钊一起筹划。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努力而得来的国共合作。终于开始了。

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决然北上。不放弃和平统一之一线希望

1924年11月1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孙中山偕同夫人宋庆龄登上了永丰舰。前往北京。

这次孙氏夫妇的北行。是应北京冯玉祥之邀。共商和平统一大计。20天前。冯玉祥趁直奉大战正酣之时。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赶走了当时的总统。并把溥仪逐出了紫禁城。一举控制了北京。政变成功才两天(10月25日)。冯即召集政治军事会议。决定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时局。

其实。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一致反对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千方百计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因此北上之途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有些问题难以预料。

孙中山痛恨军阀混战割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愿放弃和平统一的一线希望。为了扩大国民革命的影响。加速实现和平统一。便毅然决然接受了冯玉祥等人的北上之邀。

临行前。孙中山对前来送行的蒋介石说:“余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未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今观黄埔军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志。则可以死矣。”

望着缓缓离去的舰只。蒋介石热泪盈眶。遗憾的是。经过连日的旅途劳累和多年的忧愤积劳。孙中山还未到达北京就病倒了……

医生断定为肝癌。虽然经过手术抢救。但已无力回天。孙中山知道大限已至。把宋庆龄叫到床前。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有人回忆。孙中山临终前口中反复的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弥留之际。还依然把拯救中国、拯救民众放在心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溘然长逝。时年59岁。

大家还在搜:

更多网络推广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0月12日 22:53:29

    民主革命,同盟会,先行者,被称为,中国,国民党,留学生,中国同盟会,兴中会,北京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0月12日 22:53:29

    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根本原因,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0月12日 22:53:29

    他出生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余灰还未散尽。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息。满清政府还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