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原创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答案:

家长总是不断想方法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今天与大家分享12条教育孩子法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归属法则: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我们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无形中也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

力量法则: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管理法则: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父母必须负起管理责任。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因为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声音法则: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不要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榜样法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影视作品。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求同存异法则: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慎用惩罚法则: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有个家长责怪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

这样做看起来暂时达到让她睡觉的目的。却会让孩子把做功课睡觉都当作处罚方式。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那将来还能喜欢写字做算术吗?

后果法则: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规矩法则: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二十码法则: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意思是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有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与其成为被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

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交往。家长同样要关注网络世界的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结交网友。但不可瞒着家长。尤其不能背着家长与网友见面。

家长则不要武断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结交朋友。而要试图了解这些朋友。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因公因私外出时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必须的。

大家还在搜:

  • 家长有原则,孩子才会有规则
  • 父母需要给他们的孩子制定一些规则
  • 家长对孩子的规则要求
  •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 更多网络推广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0月12日 22:57:18

      孩子,家长,法则,孩子们,他们的,也会,也要,自己的,大人,让孩子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0月12日 22:57:18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现在知道了,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0月12日 22:57:18

      家长总是不断想方法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今天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