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值得收购。太值得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马达西奇”的过去和现在。虽说乌克兰航空工业与欧美同行的差距已经相去甚远。在航发领域也已多年停滞不前。但是我们并非看重其“暗淡”的未来。作为“工业技术的皇冠”。航空动力的发展需要更为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虽说现在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年代。但是航发研制与整个机械领域一样。依然很难靠网络信息和国际合作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点与计算机、电子通信、金融等领域完全不同。因为航发的成功需要一系列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无数基础学科的厚积薄发。所以这也是你们看到的在发动机领域每迈进一步都那么难。
▲马达西奇公司宣传图
为什么说我们需要“马达西奇”。那是因为这个百年航空企业已经积淀足够多的技术底蕴。这里不仅有百年间航发进步的各种“基础学科”与“航空动力”交合的积累。也有“基础学科”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思路经验。更有发动机制造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研发生产一型百台发动机所遇到解决的问题。与别人生产十型上千台发动机所遇到的问题会截然不同。没有漫长的实践积累过程。只靠一些理论研究和论文数据是很难做好发动机的。
▲马达西奇。MS-500V涡轴发动机
当然马达西奇不少的航发产品。诸如D-18T三转子高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用于安-124、安-225)、中等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用于安-148)。AI-222等基本上也就是美欧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如果获得这些产品。可以丰富我国航发的品类。缩短研制周期。解决一些短期内的航发需求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收购马达西奇。我们最看重的可能是那数千名技术人员。包括研发、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人员。这些拥有丰富经验的航空高技术人才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算算如果我们培养一名类似具备外国本科学历航空领域的留学生。仅仅是留洋四年本科的花费恐怕都是不小的代价。而这数千名乌克兰技术人员“脑袋里”的经验和学识。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可不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甚至是留样博士可比的(当然。那些年轻的应届生们可能有更好的未来发展潜力。但不是当下)。另外。搞过工业项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技术咨询”是怎么回事。可以说我国的航空项目都进行过类似的国外技术咨询。比方说军用运输机项目就向乌克兰进行过多次“技术咨询”。
▲乌克兰D-18T涡扇发动机
马达西奇的价值
在苏联时期。马达西奇被称为“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这家成立与1907年的公司在1916年制造出第一台台Дека М-100发动机。就整个苏/俄时代的航发领域来说。他们在1918年完成了对法国发动机仿制(M-1)。1922年完成对美国发动机的仿制(M-5)。通过对西方发动机的研究和仿制。解决了无数技术、材料和工艺问题。积累了航发起步阶段的设计经验。为为迅速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奠定了基础。1926年完成了M-11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并累积生产16万台。1929年完成M-15发动机的研制;并且引进了德国的12缸V型液冷850匹马力发动机。于1931年在此基础上研制了M-34发动机。1932年苏联又引进美国技术研制了M-63发动机。总之。在那个时代马达西奇和整个苏联航发工业一样。在引进-仿制美欧发动机的基础上。最终走出了独立研制航发的道路。并且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整体达到西方同时代技术水准。
▲马达西奇公司
建厂百余年的马达西奇高峰时期。下属员工超过4万人。即使到了2010年以后公司也有差不多2万余人。漫长的公司发展历史。让马达西奇成长为一个产品涵盖涡喷、涡扇、涡轴、桨扇、涡桨全型谱的综合性航发企业。产品装配了100余款机型。遍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该公司在设计制造和生产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航发生产的管理体系和航空文化确立也至关重要。马达西奇建立了贴合实际的生产管路计划体系。管理着60多万个零件的生产质量保障和500多万道工序。并且确保每道工序的有序衔接。此外。其拳头产品D-18T发动机作为战略运输机“安-124鲁斯兰”和“安-225梦幻”的动力核心。每年仍在挤出研发经费用于改进研究;TV3-117涡轴发动机作为一款性能不错的产品。广泛装备于米-8MT、米-24、米-28、卡-27、卡-29、卡-50等多用途和武装直升机(在和俄罗斯闹掰之前。每年差不多仍能交付700套)。改进型TV3-117VMA-SBMV1发动机可以用于卡-32M和米-171直升机。这些虽然做不到欧美顶尖航发水平。但是对于我国来说仍有现实可用价值。
▲位于扎波罗热的航发博物馆
题外话。除了马达西奇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其更为主要作用的是在发动机的生产制造领域。研发领域更需接触的是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两架企业似乎在2013年进行了合并。总之。马达西奇有收购的价值。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其积累的研制经验、基础研究数据、技术人才、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体系。这些对于我们建立自己的航发研制体系仍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其他观点:
心脏对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心脏不给力。嘿嘿。你将会有好果子吃了。航空发动机对于战机来说俨如心脏一样。然而这个心脏可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整的性能出彩。要知道。我国战机一直存在“心脏病”的老毛病。到现在都没有达到欧美的标准。不过。我们通过引进外国航发和自己努力。早已研发出国产航发。但是距离世界顶级航发还存在明显差距。但是我们也在全速追赶之中。
近期。马达西奇总裁表示自己正在和我国开展深度合作。但是他的这一举动似乎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甚至“善意”的提醒它们接受更多的外国投资可能带给国家风险等。相信大家都清楚美国人的小心眼是非常出名的。压根就不愿意看到中国航发的进步。但凡有机会总会想办法扼杀。这不。就会“善意”提醒。不过。面对美国的质疑。马达西奇总裁直接硬怼美国。直言如果不与中国进行合作。那么将迫使他裁员1万人。根据目前的情况。除了跟中国合作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难道让抠门的美国提供工作吗?这显然不可能。一时间整的美国着实丢面子。
不过。买断失利并没有使双方的合作恶化。反而进一步加强合作。现在我们不仅购买乌克兰航发。还把它们导弹、飞机等领域的专家统统打包带走。毕竟科研工作者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相信有了他们的加入我国航发将会得到快速飞跃。同时很多网友看到消息后对马达西奇总裁的评价甚高。美国只顾自家利益。压根就不管盟友死活。净忽悠乌克兰。跟着我们混。绝对带你们飞起来。小伙伴。你们对于马达西奇总裁硬怼美国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其他观点:
其实马达西奇的价值仅限于它的技术和经验本身。对我们来说可以解近渴。解不了远渴。因为马达西奇吃老本吃了很多年了。可不是什么朝气蓬勃的公司。所以整体收购意义不大。而且我们不了解乌克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研发上没他们有经验。怎么指挥他们干活?如果玩不转。还不如选择最务实的方式:给他注入资金和订单。换取技术转让。不要让他倒了。实际上现在我们选择就是持股的方式来扶持马达西奇的。
马达西奇虽然已经比不上航发三巨头:GE、罗-罗、普惠。也比不上法国的Sarfan。整体技术已经落后。但是除此之外就属它最强。有现成的产品。而且其产品线之全是俄罗斯的土星联合体也难以企及。实际上我国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中。没少从乌克兰挖技术人才。仅仅是挖了一些技术人才。就已经让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了。
我们的GT25000就是乌克兰曙光联合体UGT25000的国产型。改进过程中也有乌克兰技术人员参与
目前我们对马达西奇在现实意义上有很大依赖。目前我国虽然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有所突破。但是仅仅是一些局部突破。还没有形成全产品线开花的局面。比如我们的WS-15核心机虽然很厉害。但是没量产。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仅有一个WS-20。核心机毕竟已经比较旧了。用来改大推力航发比较吃力;而马达西奇大推力发动机就有现成的D-18T。拿过来改进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再比如我们在涡桨和涡轴领域滞后严重。而马达西奇恰恰就有非常丰富的涡桨发动机型号。。
世界最大的运输机An-225。用的就是D-18T发动机。推力可达229.85 kN
涡桨领域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图为马达西奇MS-500V-S系列涡桨发动机
2018珠海航展上天骄航空和马达西奇共同展出的4款发动哦。其实都是乌克兰现成产品
C929前一段时间传出我国和俄罗斯合作关系不稳定的新闻。 俄方大有撤资自己玩的意愿。而C929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主要是俄方土星联合体的技术。一旦撤资。C929的动力怎么办呢?我们给C919用的CJ-2000都尚未稳定。如果有马达西奇的帮助。把上面提到的D-18T国产改进型号研制成功。那么我们未来30年大飞机动力都不是问题了。同时未来更大级别的战略运输机动力也有了着落。何乐而不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238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马达,发动机,乌克兰,美国,领域,推力,技术,的是,苏联,航空
没想到大家都对乌克兰被誉为“动力沙皇”的马达西奇公司值得中国收购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值得收购。太值得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马达西奇”的过去和现在。虽说乌克兰航空工业与欧美同行的差距已经相去甚远。在航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