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今年九月份去过一次莫高窟。所幸这个时间是个小淡季。去的人并不是很多。在石窟里面也没有碰到那种死活要拍照的游客。都很配合滴听导游姐姐讲故事。虽说洞窟里面都不见光。但导游姐姐会用手电筒照得通亮。所以大致能看懂。
说到莫高窟的壁画。那绝对是包罗万象。要啥啥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画不出。大致有这么几类。
一是装饰图案
这种壁画一般没有实质性的故事内容。拼的就是脑洞!一般画在房顶中央、房梁上、以及作为衬托画在边边上。房顶上的那种有个专业名字-----藻井。通俗来讲就是把井倒过来。扣在房顶上。上面画上各种各样脑洞超大的图案。
最出名的一个就是三兔飞天藻井图。中间是三只奔跑的兔子。乍看一共就三只耳朵。仔细看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设计可谓精妙!莲花周围是飞天。飞天飞行的方向和兔子奔跑方向一样。让人迷迷糊糊赶脚中间莲花也在转动。可谓神来之笔!
二是佛像画
这没啥好说的。各种各样的佛祖、菩萨。各路来的佛界大咖。全部整到壁画上。
三是经变画
首先解释下经变。如果你是出家人。应该会喜欢佛经。但如果不是。那佛经就是天书一样的存在。经变就是把纷繁复杂的佛经转换为画像。很多深刻的佛理用画像上的场景故事表达出来。懂不懂另说。肯定是愿意看的!这就是经变画。
这是第23窟的一个典型的经变画。表现的是《法华经》。咱是没参透~
四是题材画
就是展示一个时期的主题壁画。这个时期人们有啥天马行空的想象。那就把什么画上去。主要是一些神话人物、不明生物等。
这是第285窟的伏羲女娲画像。还有别的一些不明生物.....
五是供养人画像
这个比较好理解。谁出资建造这个石窟。谁就是这个石窟的供养人。这种人一般就是两点。一是有钱。二是信佛。就出钱把自己、老婆儿女、七大姑八大姨、丫鬟小弟全都画上去。来让后世瞻仰。
有代表性的是130窟的都督夫人供养图。领头的是都督夫人。后面是她的女儿。
六是故事画
这个范围又有点广了。故事又能分为很多种故事。有佛传、本生、因缘、比喻等等。杂七杂八。有好的故事就画上去。比如九色鹿、五百强盗成佛、尸毗王割肉喂鹰等。
七是山水画
正所谓有信仰的人肯定爱美景。大自然的美妙自然也要画上去。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种壁画一般都好辨认。
八是杂七杂八画
这一类是比较接地气的画。什么人物、动物、建筑、花鸟等。画风生动有趣。略带夸张又不脱离本体。充分展示了古人超大的脑洞!
其他观点:
(莫高窟第285窟。五百盲贼得眼故事画。北朝)
“敦煌壁画”。一般指“敦煌石窟”中的壁画。
敦煌石窟。又称“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不过。“敦煌石窟”。还指包括“西千佛洞”、安西的“榆林窟”和水峡口“千佛洞”等等在内——“敦煌石窟”是上述这些洞窟的总称。
咱们只说传统意义上的敦煌“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由乐僔和尚凿创。此后不断延展。持续至元代。前后共约1000年。
至目前。发现尚存洞窟735个。壁画保存4.5万多平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
学者们根据洞窟形制、壁画和雕塑题材、表现内容及风格。确定“莫高窟”主要分为北朝、隋唐、五代及宋、西夏至元四大发展时期。
(莫高窟第428窟东壁。佛与弟子雕塑。北周)
北朝时期壁画。以佛祖敬拜和佛经故事为主。
这一时期的洞窟。大多为中心柱窟、方形窟禅窟。洞窟中以有释迦牟尼或弥勒像为主。抑或为释迦多宝并坐像、菩萨像以及禅僧像。窟顶和四壁绘满壁画——顶和回壁上部。多绘天宫伎乐;四壁下部。绘药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面。除绘千佛外。其他皆绘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大多为横卷连环画形式。
比如。莫高窟第285窟所绘《五百盲贼得眼故事画》。细致生动地表现了作战、被俘、审讯、受刑等场面。其以白色为底。画调清新。风格明快。属西魏壁画杰作。见题图。
(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唐)
隋唐时期壁画。主要题材为“经变画”。
所谓“经变画”。是指以佛经内容为主包含社会生活内容的绘画。此种画。在南北朝已见出现。但在隋唐特别是在“莫高窟”壁画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时期。是“莫高窟”的全盛期。洞窟数量占全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佛像雕塑明显高大。风格亦与中原趋于一致。表现在壁画上。则为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水平空前。特别是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艺均令人叹为观止。
(莫高窟第404窟。飞天图。隋)
与“经变画”相配合。属于唐代的。还有“屏风画”、“佛教感应故事画”、“瑞像图”、“密宗题材画”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壁画中。还有不少“历史人物画”。比如。唐后期第156窟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均表现了浩大的出行场面。众多的画中人物。华丽的服饰。栩栩如生的人物动作及表情等等。这些画作。如敦煌学学者所称。“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
(莫高窟第61窟。回鹘公主图。五代)
五代至宋壁画。基本延续唐代风格。且遭破坏严重。最主要特点。是人物“大抵皆胡服”。表现出浓厚民族融合特点。
例如。“莫高窟”第61窟《回鹘公主图》。表现曹议金与李氏之女。远嫁甘州回鹘可汗为妻。身着典型回鹘服装。头戴桃形冠。冠上饰以花纹。上插钗钿和步摇。两鬓抱面。位于众女眷之首。已显示地位显赫。
再如。“莫高窟”第454窟《各国王子礼服图》。由头戴宝冠、上身袒裸的西域王子为前导。真实记录了宋代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
(莫高窟第454窟。古国王子礼服图。宋)
西夏至元时期壁画。因此时新开凿的洞窟很少。壁画遗存亦不多。但主要特点。一是西夏壁画更多表现平民生活。但主要在“榆林窟”;二是元代壁画带有浓郁的藏画风格和阴沉、神秘的情调。
比如。第61窟甬道两壁的西夏末年、元初重画的《炽盛光佛》和《黄道十二宫星象图》。学者们认为。以上是“莫高窟”仅存的西夏至元代壁画。
(莫高窟第61窟。女供养人图。五代。供养人即出资营建洞窟者。)
“莫高窟”。在元代之后。不短时间内曾“默默无闻”了。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此处发现藏经洞。遂引起世人极大关注。当时即发现佛经、道经、祅(教)经、景(教)经以及文书数万件。于是。一批外国探险家、传教士蜂拥而至。劫掠了包括文书、壁画在内的大量敦煌文物偷运至国外。
新中国建立后。“莫高窟”真正迎来了“新生”。 1961年。国务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莫高窟”及其壁画。运用新技术的保护力度大幅加大。
(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盛装出行图。盛唐)
从民国时期起。一些中国学者就全身心投入了“莫高窟”包括其壁画的保护和研究。新中国建立后。相继涌现了一批著名敦煌学研究大家。敦煌研究院和樊锦诗等获得国家大奖。
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其壁画也是中国壁画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均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其他观点: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511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莫高窟,壁画,洞窟,敦煌石窟,至元,敦煌,故事,佛经,飞天,西夏
没想到大家都对敦煌壁画都画的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今年九月份去过一次莫高窟。所幸这个时间是个小淡季。去的人并不是很多。在石窟里面也没有碰到那种死活要拍照的游客。都很配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