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95岁的老兵张富清。在功名身后的64年隐藏。在祖国七十周年庆典之际。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褒奖。这一份来之不易的承认。是对这位低调老人最大的宽慰。
张富清事迹简介
老党员张富清曾经在解放战争期间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共计三次;二等功一次;并且荣获两次“战斗英雄”称号。
1955年之际。因为国家的需要。他默默的转向了湖北最贫困也最艰苦的山区工作。此后的64年之中。这位老人从来不曾拿立下的功劳说事。自己默默隐藏在艰苦的第一线。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富清所有的功劳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也没有跟组织上提过任何一点要求。他的事迹还是因为18年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时候偶然被发现。
老人张富清回忆录。被彭大将军所赞扬的老人
张富清在24岁就进入了部队。并且直接进入的是西北野战军。然后就开着跟着解放大军南征北战。他自己叙述打了多少的仗是真的记不清了。只知道很多次离死亡边缘就差那么一点。
我其实打过的仗很多。但是大多数都记不清了。唯独1948年在陕西蒲城永丰镇那场战役让我特别记得。因为那一次真的特别危险(巍巍颤颤的老人)。--张富清
这位老人曾经很自豪的告诉记者。每次的战斗。他都是自己打前锋。当初年轻。总觉得要为革命贡献该有的青春;这位老人说自己每一次能够坚决的完成任务。都是因为有着不怕死。勇敢向前冲的信念。
在解放战争之中。张富清因为壶梯山战役、永丰战役表现出色。被授予“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等功”。所以还被彭德怀大将军亲自接见赞扬。
当时的彭德怀大将军。在西北野战军任司令员兼政委。当时因为永丰战役结束嘛。大将军就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你在永丰战役中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值得表扬。”大将军在说完这些话之后。还亲自给我授勋。当时把还年轻的我感动的哭了。直到现在大将军的容貌都还在我的眼前。--张富清
张富清很多次都说自己作为一个革命的军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这点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且这也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告诉别人是因为不想搞特殊。
从儿女细节之处。自身思想处见证这位不平凡的“将军”一生
张富清有一个儿子叫做张健全。在采访张健全的时候。张健全称:“平时我们也不知道他收藏了什么东西。并且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因为他基本从来不跟我们谈这些东西。以前见过父亲一个小皮箱。但是都上锁了。完全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父亲也没告诉过我们。”
这就是老人儿子所知道的。被张富清瞒了64年的真相。这位老人在离开部队之后。辗转于粮食局、银行等单位。最后的职位是“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 ”。但不管在哪个岗位。他始终践行着一个军人该有的样子。记得一个军人该做的事。
张富清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是这位老人思想上却一直不曾退休。这位老人在88岁的时候因病截去左腿。本以为接下来的时光将在轮椅上度过。
这位老人丝毫没有在轮椅上度过的觉悟。就算因为截去左腿。但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他再次站了起来。
张富清:“我年纪已经大了。确实已经不能为家人以及国家做事情了。但正是因为如此。我要站起来。我要生活自理。我不能给家人和国家添麻烦。孩子们还在外面工作。我不能作为他们的累赘。不然他们就没有办法集中力量为国家多做事了。”
了解完这位老人的过往。越发觉得其老人的伟大。是什么样的信念。能够让一位战功显赫的人。去埋藏64年的功名。
最触动我的是“我经常能够想到跟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大多数人为了国家跟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相比于他们。起码人还在。生活无忧。日子还过得去。我就做了这么一点应该做的事。又有什么资格拿出来表现呢?”
老人的精神恰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六十多年的深藏功与名。向这一位老兵致敬。
今日盛世皆由吾辈以性命鲜血换来。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美好的精神愿景传承下去。
其他观点:
“我们也想低调。可年龄不允许啊!”——1949年的新年前后。淮海大地上的黄埔将领们那是非常的“低调”。被解放军抓俘虏后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那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其中的佼佼者当属黄埔一期的黄维和杜聿明。比较而言。还得说是黄维“低调”的程度尤甚。
(大决战剧照)
1948年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开始对双堆集发动总攻击。发觉大势已去的黄维给南京发报。说他决定突围请派空军配合。当天上午9时。敌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飞抵双堆集上空。与地面通话时表示“不能照计划实施”。黄维回答说:既然你不能按计划实施。我只好自己“断然处置”了。
由于担心天黑找不到路。黄维与胡琏、吴绍周等人在黄昏前便分乘坦克出逃。甚至来不及通知第18军军长杨伯涛。突围之前。黄维和胡琏都准备了一瓶安眠药。以便脱身不成时自杀所用。途中黄维的坦克抛锚。于是他只好带着卫士在黑夜的野地上狂奔逃命。跑不动躺在地上休息时。被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特务营搜索队抓获。
(黄维被俘)
特务营教导员范天枢亲自审问俘虏。他问道:“你是干什么的”?第12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维回答:“我是第85军上尉司书方正馨”。一下子给自己降衔五六级。够低调了吧?然而中野的战士们发现。这个头戴钢盔的家伙穿着一身崭新的棉军衣。上衣左口袋里有指北针。右口袋还插着两支钢笔。
尤其是这名“上尉司书”的手腕上。还戴着一块“又大又亮。想必十分贵重的手表”。于是范天枢断定。这个上尉司书“最小也得是个师长”。但是由于黄维坚称自己只是上尉军官。还写下了“如姓名与职务不符。愿受枪毙”的保证书。特务营只好把他押送到纵队敌工科再审。
(黄维被战士们围观)
敌工科的燕科长轻松破解了这道难题。他立即找来了被俘的第18军副军长(兼第11师师长)王元直。以及“解放战士”李永和。而后者曾经给黄维当过10几年的马夫。证人一到场。“上尉司书方正馨”就要求撕掉保证书。并且当场承认:“我是黄维”。蒋军第12兵团司令官就此落网。“低调”也没藏住身份。
1949年1月10日拂晓。陈官庄总攻打响后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四纵11师卫生处的两名通讯员。发现在田边有10几个人鬼鬼祟祟的。随即将其缴械押往师政治部。
(杜聿明)
华野11师陈茂辉主任亲自审查了年龄最大的一个俘虏。问他的姓名单位以及职务的。对方回答:“第13兵团军需处长高文明”。这应该是个校官职务。从中将“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到兵团的一名处长。杜聿明够“低调”了吧?。
陈主任笑了笑。要求他写出兵团六大处的处长名字。问题明显难倒了这个高文明。他开始掏钢笔准备写字。掏了半天掏出来一包美国烟。再掏是一包牛肉干。再再掏还是一包“骆驼”香烟。半天才摸出一支钢笔。《亮剑》常乃超的镜头感有木有?八成就是以杜副总司令为原型的。结果当然是写不出来。杜聿明编了几个字就编不下去了。并且手一直在抖。
(杜聿明被俘)
陈主任情知他在撒谎。就进一步教育说:“黄维兵团也被消灭了。黄维想逃走。可是没逃成。也被活捉了。想混是混不过去的”。杜聿明大为震惊急忙问“黄维在哪里”?陈主任笑着说:“你可以见到他的。两三天内就可以见到”。于是“高处长”声称需要休息一下。当夜。杜聿明试图用石头砸脑袋自杀。被警卫战士发现和抢救过来。他的司机最终交代了长官的身份。
第二天杜聿明被四纵押送到华野总部。得到收条一张:“收到战犯杜聿明一名。此据。参四科(华野司令部参谋处第四科。负责收押重要战俘)”。黄维和杜聿明的低调也没能逃脱过解放军的审查。黄埔一期的这两位难兄难弟。不久就在北京功德林相会。
其他观点:
在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里。在毛泽东思想的教导与指引下。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比比皆是。
今天方城就来讲一个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故事。
他曾经被毛主席赞誉为“陕南王”。开国上将韩先楚、刘震见了他。都亲切的称他为“老班长”。
他就是开国中将陈先瑞。
陈先瑞(1914年——1996年)。安微省金寨县人。放牛娃出身。15岁参加红军。17岁入党。
1932年。陈先瑞任红二十五军手枪队班长时。韩先楚和刘震在他班里当战士。
喜欢红四方面军军史的。经常会看到手枪队这个在四方面军中经常出现的专门用语。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手枪队。系红四方面军的独创。从方面军到军、师、团级。都设有人数不等的手枪队。他们都是从红军战斗骨干中优中选优。身兼侦察、保卫、筹款等特殊职责。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
当年成仿吾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到中央根据地瑞金参加苏维埃会议。就是由陈先瑞带着韩先楚、刘震等人。化妆成仆人掩护成仿吾上的火车。
而韩先楚、刘震之所以能和陈先瑞一个班。是因为他们在原来的部队中表现优异。被选拔调入手枪队的。这才有了后来军史上“将军班”的佳话。
(左起刘震、韩先楚、陈先瑞)
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长征时。陈先瑞已是团治处主任。
在长征到鄂豫陕边界时。陈先瑞率一个连和200多位伤病员留了下来。创建鄂豫陕游击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与红二十五军失去联系。孤悬敌后的陈先瑞。不畏艰险。转战二十多个县。硬是在敌后打出了一片天地。部队也从最初的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并成立了以他为师长的红七十四师。
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专人到陕南联系在此地战斗的陈先瑞。与主力红军失去联系一年多的陈先瑞。终于北上与老部队会合。
红军三原整编后。陈先瑞任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负责率部掩护八路军至前线的后方补济、交通等工作。
同年10月。陈先瑞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四团团长。在此期间。陈先瑞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主席对他坚持陕南的功迹赞不绝口。称他为红军的“陕南王”。不久。陈先瑞率部进入山西与日寇作战。
1941年初。陈先瑞任警一旅副旅长。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4月。日寇大举进攻河南。陈先瑞任豫西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敌后。创建了豫中根据地。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战胜利后。陈先瑞任中原军区第十六旅政委。中原突围中。他率部掩护主力突围后又一次进入陕南。任鄂豫陕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1947年7月。陈先瑞任中原军区三十八军副军长。率2个师配合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全国胜利后。陈先瑞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抗美援朝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入朝作战。此时他当年一个班的战友韩先楚。已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十九兵团司令员。
而另一位老战友刘震。此时由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指挥空军与美国空军大战米格走廊。以实际行动。掩护、支援着在陆地指挥作战的两位老战友。
战友们相逢在朝鲜战场。心情自然十分激动。激动之余。陈先瑞丝毫没有因为彼此职务上的差异而影响情绪。他以自己卓越的政治工作能力。积极配合韩司令员的各项工作。因功勋卓著。他被授予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2月。陈先瑞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10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七十年代末期。陈先瑞由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任上。调任兰州军区顾问。与他当年的老战友。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又再度重逢。
机缘巧合的是。刘震上将此时从东北也来到了大西北。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三位老战友又一次相聚。共同为祖国镇守着西北大地。
1996年1月10日。陈先瑞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根据将军的生前遗嘱。他的骨灰撒在了他生前四次进入。转战、保卫、建设的陕南大地。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962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陕南,老人,兵团,野战军,低调,自己的,司令员,永丰,中原,大将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95岁的老兵张富清。在功名身后的64年隐藏。在祖国七十周年庆典之际。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褒奖。这一份来之不易的承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