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说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什么?
原创

孔子学说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他的学生曾子在表述其师徒的基本信念时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见仁在孔子观念中的核心意义。

仁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写作“身心”。为身心问题。“仁”当为后出。《说文》称:“仁。亲也。从人二。”表明仁是用以指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范畴。

孔子并没有对仁下一个定义。而是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随处指点“仁”的具体践行。其中比较全面的论述是与颜渊的一段对话。《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孔子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其次说明仁的一个特点。即仁的实现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不依靠他人。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明确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最后指出了求仁的方法和具体条目。这就是约束自己的视听言动。以回复和符合于礼的要求。

孔子关于道德的最高标准是“中庸”。

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在孔子看来。中庸不仅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而且是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所谓中庸。后来北宋程颐加以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认为中庸就是不走极端和稳定不变。这是一切事物正当不移的道理。所以我们发现。在孔子那里。中庸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一味妥协和不讲原则。而只是强调适度和中道。因为凡事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孔子的道中庸思想。他的孙子——子思曾专门加以发挥。到宋明时期。更为理学家所宣扬和崇奉。成为儒家道统思想的核心。

其他观点:

孔子大学的首句就是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此首句中首先确立了大学的中心思想。这个明明之中是《易》的化身。《易》涵盖天地人三才。得三才者必以德。讲徳必以孝为先。孝心存必遵仁义礼智信。所以孔子学说的核心是《易经》。最高道德标准是孝经。

其他观点: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在甲骨文中是“小人”两个字形成的。仁的本义是针对百姓(小人)。实施仁慈政治。这一点。周文王做到了。他在《易经》中就是弘揚了以百姓(小人)为立国之本的思想。书中《观》证:小人无咎;《解》吁:有孚于小人;《剥》为小人鸣不平。还有三处。因爻辞内容不适宜于普通百姓而提示:小人占到该爻不要用。或不能用。孔子之“仁”则不同。他主张仁以孝为本。推及政治则是愚忠盲从(孝以事君。悌以从长)。孔子所谓的“仁者爱人”。讲的是下层对上层的敬爰。绝不是上层对下层的慈爱。更不是对百姓的仁慈。有谁见过。四书之中有爱百姓(小人)的言论吗?另。孔子所规定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复辟倒退的“复礼为仁”与“非礼四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14:42

    孔子,小人,中庸,道德,核心,百姓,易经,自己的,克己复礼,学说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14:42

    没想到大家都对孔子学说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14:42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的学生曾子在表述其师徒的基本信念时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