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危害一方,让人毛骨悚然的“刨锛儿”到底有多可怕?
原创

曾经危害一方,让人毛骨悚然的“刨锛儿”到底有多可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什么是刨锛儿?这是东北方言。其实是一种瓦工的锤子。

这种锤子一头是平的。一头是尖的的。

所谓刨锛帮。指的是90年代在东北横行一时的多个打闷棍团伙。

刨锛其实就是打闷棍。

打闷棍大家都应该知道。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这种犯罪形式。

也就是拿一根木棍。趁着对方不注意。一棍子打在后脑上。将其打晕。随后将这个受害者的财物洗劫一空。

打闷棍犯罪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很隐蔽。比较有经验的罪犯。在打闷棍之前是不会随便拿出棍子的。受害者往往是被打晕以后。才知道被袭击了;

第二是可以不分昼夜的袭击。因为打闷棍是偷袭。即便在大白天也可以袭击。反正一棍子就倒了。对方难以反抗。双方也不会打照面(一般袭击者都会低着头。故意)。不怕被他看到。其他作案无论是盗窃还是抢劫。主要是在夜晚作案。

第三是受害者难以防备。打闷棍是偷袭。任何是李小龙还是泰森。也是一棍子就倒。防不胜防。毕竟谁的脑袋后面也没有眼睛。

第四是收获较多。一般受害者被打闷棍以后。直接晕过去。甚至的财物肯定被洗劫一空。有时候连值钱的衣服和皮鞋都会被拿走。

第五就是没技术含量。盗窃江湖黑话叫做扒活。这是技术活。无论是偷钱包还是入室盗窃。都不是什么人能够做的。拦路抢劫其实也不容易。因为这是重罪。一般要看准了目标动手。抢少了对不起自己。而且面对面抢劫。受害者很可能会反抗。90年代东北很多男人都带着武器。大家打斗一下还不知道谁死谁活。

而打闷棍没技术含量。对着后脑猛击就行了。谁都能干。

但是。打闷棍其实有着极大的社会危害。

为啥?因为青天白日都能作案。就算国家武术冠军也防不胜防。

而且打闷棍打的是人体脆弱的后脑。出手稍重。或者身体较弱(妇女、未成年人、老人)一棍子就能打死。

而东北刨锛帮就更狠。因为用的还不是木棍或者铁棍。而是刨锛。这玩意砸到人的后脑。出手略重一些。不死也是残疾。

90年代期间。尤其是下岗潮以后。大量工人失业没工作。而进城农民也被波及找不到工作。

因此。东北各地都出现刨锛帮。这些人有几十人的团伙。也有单打独斗的独狼作案。

仅仅长春一地。就有1995年刨锛帮陈立武团伙。作案34起。打死3人。打残20多人。残疾的有的是直接变成植物人。有的重残卧床。半身不遂都算是运气好的。

1997年刨锛帮阎文江团伙。作案几十起。打死的就有11人。其中包括一名巡逻民警。

当时东北各省都有刨锛帮。这些家伙极为嚣张。甚至流窜到北京作案。也是作案几十起后两个歹徒才被抓住。

但东北刨锛帮持续了很多年。

比如 2005年辽阳刨锛帮郭明单独作案被捕落网。几年作案13起、造成3人死亡。

2007年沈阳刨锛帮高宏伟被捕落网。共作案27起。导致4名被害人死亡、多名被害人受重伤。也是“2007年辽宁省一号公案”挂牌督办。

其他观点:

咋说呢?那是相当可怕!

我们小时候。独自上山必须带砍刀。或者棍子。以枣木。榆木。苦柳木为佳。齐眉。一头用铁箍套好。干啥用。就是防身。

如果出村。大多数是赶毛驴车。骑自行车。毛驴车上必须带一堆石头。鹅卵石。鸡蛋大小。棍子砍刀必不可少。

骑自行车的话也是裤腰带上别把匕首。真的。那个时代就那样。

早起安全。因为早起都是打工。或者去市里卖菜。口袋里没钱。晚上就不同了。口袋里多少有两个钱。

这时候打闷棍的。劫道的就出来了。大体分几种。三四个人。带着匕首。一般不伤人。就是吓唬。

第二种就是打闷棍了。打闷棍又分几种。其中刨锛最可怕。

第一是拿棍子。打后脑。打蒙了抢钱。

第二种是背口袋。拿绳子栓套。背后套住你一拖。拖蒙了抢钱。

第三种就是刨锛。这些人比较冷血。就是奔着人命去的。这东西一头平。一头刃。受力点集中。伤害最大。

因为都是背后袭击。往往一击命中。一下一个窟窿。即使打不死。也是终身残疾。

所以我们那时候晚上基本不走夜路。走夜路必须带家伙。或者。几个人一起走。左顾右盼。生怕被打闷棍。

所以说。刨锛背后袭击的犯罪分子。是最可怕的。他们不给你任何机会。如果正面拿刀吓唬你。你给钱他们就不伤害你。但用刨锛的人。冷血无情。伤害性极大。

后来公安部门严厉打击之下。现在小女孩夏天穿个迷你裙也敢走夜路了!

其他观点:

1996年11月的一天。阎文江。齐显峰。齐宪东三人做出了一件轰动整个长春的大事。三人在南湖公园连续作案三次。使用“刨锛儿”伏击过往的人员。导致多人伤亡。其目的只是为了抢劫财务。搁现在来看。抢到的东西根本不至于冒这么大的险。就是一些传呼机金项链和一点现金。但是当年黑帮电影盛行。东北很多这样的小团体一涌而出。而因为“刨锛儿”使用方便携带简单。因而成了很多人的“工具”。

三人第一次作案在晚上8点半左右。其中一人将路过的张玉珍和柳玉德绊倒后。剩下俩人使用“刨锛儿”将柳玉德击倒昏迷。抢走了一部手机。

仅仅过了20多分钟。三人又在公园南门故技重施将连立民击倒。抢走了其随身之物。9点15分。三人又来到了公园北门。将路过的翟成杀害。抢走他和同行的孙雅昆传呼机两部。项链一条。1300多元现金。

三人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作案三起。一时间人人自危。

“刨锛儿”是一种常见的物品。多用于木匠手中。这种工具类似于锤子和斧头。一面是扁平的一面是钝圆形的。用木头做一个把。样子和普通的锤子差不多。

这三人为什么使用这种工具不使用锤子斧头。至今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作案以后成功逃脱。后因为义气又招募了几个“弟兄”。团伙人数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流窜多地作案。到了1997年的时候。已经累计杀害了十多人。抢劫财物2万余元。

‬“刨锛儿”的可怕性在于隐蔽性强。随手可得的作案工具

小时候家里有好几把“刨锛儿”。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每个东北的家庭都有几把这种用于木工活的工具。因为随处可见。人们起初并没有把它和“作案工具”联系在一起。

长春“刨锛儿”团伙“走红”以后。相继有很多东北其他犯罪分子模仿。我所在的城市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件。

那时候我大约上小学五年级。城市中还多以平房为主。受害人是一名女性。在地下卖服装。起初传出来的说法是这个女孩子生活不检点。被自己其中一名“情人”盛怒之下失手打死。说的有模有样的大家也都信以为真。

结果没多久。同样的情况再一次出现。还是在那片平房区。受害人依然是20多岁的少女。经过调查得知致命伤是一种锛类型的工具。一时间人人自危。家里有相同工具的人赶紧都藏起来或者丢掉。

大人紧张我们孩子到不害怕。那时候特别流行一个游戏。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其中之一闭眼查数。剩下的都躲起来。追的这个人只要找到玩伴并在后脑勺比划一下。喊一声“刨锛儿”。就算胜利了。而被抓到的人就是下一轮的“主角”。

游戏玩的不亦乐乎。但是大人们尤其是女孩子特别害怕。当时不像现在有路灯。那时候冬天天黑的早。黑了以后没有路灯特别的黑。原来小年轻都去蹦迪或者看录像带。如今只要天黑都在家猫着不敢出门。

当时破案的难度很高。其一就是没有目击证人。其二就是作案工具太容易就能得到。这给破案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年轻人模仿能力强。使用“刨锛儿”打仗的年轻人很多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有七个打仗特别厉害的学生。其实说学生都有点抬举他们了。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不怎么上学。老师也不敢管。书包里背的不是书而是“刨锛儿”和刀。动不动就打仗。有的时候甚至为了利益给别人当打手。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那时候学校不好管。老师也怕招惹他们。后来事情闹大以后他们都被抓了起来。这才罢休。

九几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地方特别流行学习那种讲义气的行为。而当时使用“刨锛儿”作为武器特别流行。给孩子们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但是因为使用的人比较多。加上物品不具备唯一性。因为想要通过“刨锛儿”找到真正的元凶是非常困难的。长期不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反而加重了模仿的风气。让事情陷入了死循环之中。

‬“刨锛儿”团伙相继落网。让该物件销声匿迹

前面说到的1996年长春“刨锛儿”团伙。在1997年8月份的时候落网。而模仿他们使用“刨锛儿”在其他地方作案的嫌疑人后来也陆续相继落网。他们被抓的时候。老百姓可以说用敲锣打鼓来形容。因为他们这种使用工具让人防不胜防。下夜班的人或者回家晚的人都胆战心惊。那时候很多人回家的书包里都放着砖头。就是怕这种情况发生。

后来“刨锛儿”没有了。改为拍“花”了。说是只要在后脑勺拍一下就会跟着别人走了。不过慢慢随着治安变好以后。这种情况也都没有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刨锛儿”就是打闷棍。只不过因为是金属制作的。而且携带非常方便。攻击力强隐藏性也强。不容易被发现而已。

现如今都有安全帽。再想使用这种工具作案可能因为的是微乎其微了。只能说时代变了治安好了。百姓富足没有人铤而走险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18:03

    闷棍,棍子,团伙,的人,工具,那时候,锤子,后脑,受害者,这是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18:03

    没想到大家都对曾经危害一方,让人毛骨悚然的“刨锛儿”到底有多可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18:0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什么是刨锛儿?这是东北方言。其实是一种瓦工的锤子。这种锤子一头是平的。一头是尖的的。所谓刨锛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