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分为哪几个时期?
原创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分为哪几个时期?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位网友您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开端:

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发展时期:

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

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

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例如:

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

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提高时期:

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

在这一时期。通过战争实践。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

秦始皇的大规模筑长城、修驰(直)道、重兵戍边等军事措施。对后世建设边防的战略思想。有重大影响。

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张良为刘邦决策。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同盟。孤立项羽。取得了战争胜利。

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匈奴贵族的反击作战中。由名将卫青、霍去病率独立的骑兵集团主动出击。快速机动。远程奔袭。以及正面冲击。翼侧迂回等作战行动。创造性地发展了大规模使用骑兵的战略战术。

兵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思想。并对作战指挥机构以及步兵、骑兵的协同作战等作了论述。

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

从汉到隋曾多次发生过从黄河流域向江南进军的大规模战争。大都是步、骑兵和水军多路并进的多兵种大集团的配合作战。其中。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晋灭吴之战。东晋苻秦的淝水之战。以及隋灭陈之战最为著名。在这些战争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李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

李筌的《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

到了辽、宋、西夏和后来的宋与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统治时期。互相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战争频繁。这时期。随着生产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出现了火器和复杂的装备器材。对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宋王朝。由于政治腐败。军权由皇帝绝对控制。军队作战能力低下。造成屡战失利。

统治者为了教习文臣武将熟悉军事。命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

这时。许洞的《虎钤经》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

南宋名将岳飞提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军”突破皇帝“钦定”的作战旨意。采取步、骑配合的灵活战法。击败了金军强大的骑兵。

陈规在《守城录》中。记录了军队开始使用火器和改进城防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方法。主张“守中有攻”。对城市防御战法有所创新。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均以骑兵见长。特别是后来兴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发挥其骑兵优势。以高度的机动灵活制敌。并善于学习和利用敌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其军队的装备。

蒙古贵族和后来建立的元王朝战胜南宋时。采取远距离的战略迂回和步、骑、水军联合多路进军。实施大集团军队的战略进攻。

以上的实践经验和兵书内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古代的军事思想。

继续前进:

大约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约从明朝至清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引进部分先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时。一方面出现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也在不少兵书中出现:

明代杰出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就是这种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据沿海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倭寇火器装备的特点。对阵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为单位的“鸳鸯阵”。把它作为战斗队形的基础。

何良臣的《阵纪》一书。对于军队组训和战法的论述。也具有革新的内容。

孙承宗主编的《车营扣答合编》。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装备部队后。编制和战法的改革。

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则试图从军事理论、建军作战、兵器制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诸方面。提出实行军事改革的依据。以求振兴明王朝的武备。

清王朝建立以前。后金(清王朝前身)与明军发生萨尔浒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允彝《幸存录》)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其步骑协同作战的长处。对明军的多路进攻实行各个击破。反映了军事指挥上的新思想。

乾隆以后。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思想。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上逐渐趋于保守落后。但是。也有不少人针对这种状态。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

惠麓酒民的《洴伪百金方》。主张团结民心。实行兵民联防;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层次设防的思想;

年羹尧的《治平胜算全书》。强调平时对军队严格训练。战时才能取胜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指出并告知我们。谢谢您的支持!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图片内容素材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分为3个时期.

1、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第1阶段: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

先秦的军事形势分为两个阶段。春秋中期以前为一个阶段。春秋后期和战国为另一个阶段。

春秋后期开始的军事形势的有很大。各大国提出了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迫切要求。士人们精研兵法战例。剖析各国政治经济形势。形成各自的军事理论体系。秦国军事人才数量最多。他们有的原本是农民。有的是士大夫。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每一个兵家在战争中检验自己的军事理论。不可能纸上谈兵。孙武、尉缭、乐毅、白起、吴起、孙膑等。他们不战功赫赫。也留下了《孙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吴子》等传世兵书。

2、中国军事思想的充实、提高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第2阶段:充实、提高时期。

充实提高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叶。大约1200年。也就是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军事思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而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和决策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

(1)楚汉争霸中。既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汉王刘邦集团对经营基地、争取盟国以及正面坚持、敌后袭扰、两翼牵制、收揽民心、分化对方等战略运用很成功。

(2)东汉统一之战。采取先关东。后陇蜀。西和东攻。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在多极斗争中。联横战思想运用的很生动、突出。孙权的“联魏击蜀”。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曹魏的离间吴蜀、坐山观虎斗等。效果突出。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分清形势。建立根基。内修政事。外和诸戎。联盟抗敌的战略思想。

(4)隋唐五代时。隋先北和南攻。后击北防南的战略。对突厥采取“离强合弱”。陈军事手段与政治手段并用。虚实结合。疲敌误敌。伺机一举击灭。唐李渊为了统一全国。采取的因势借力、乘虚入关、居险养威、先急后缓、以屈求伸、各个击灭群雄的战略。取得成功。

阐述战略思想的军事理论:《黄石公三略》、《淮南子·兵略训》、《战略》、《卫公兵法》、《太白阴经》等。

3、中国军事思想的系统完善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第3阶段:系统完善时期。

从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历经辽、宋、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明、清(前期)几个朝代。大约1000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

阐述战略思想的军事理论: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坚持阵法要与伍法相结合。辑选春秋至元各代的用兵方略的《武备志·战略考》。系统论述了山川形势对战争的影响《读史方舆纪要》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47

    思想,作战,战争,军事,时期,孙子兵法,兵书,战略,军事家,王朝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4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分为哪几个时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47

    这位网友您好!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