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这句话,对现在看来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原创

如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这句话,对现在看来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格物致知”出自曾参所著的巜大学》一书的经文中。经文提出三纲八目。此二条是八目中的二目。二目主旨是学习知识和研究学问应持的态度与方法。格。动词。穷究;物。包括事。即事物。亦即事物之理。事物的原理、道理、规律。故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致。推极(朱熹注)。即推到极致。推到最高点;知。知识。故致知译为“把知识推到极”。其实践意义就在于欲学到知识就要穷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只有掌握了知识的规律才是把知识学问推到了极点。达到了极致。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助力。缺一不可。此乃研究学问的科学方法。学习知识之诀窍。掌握此二目的实质。又能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对正在学习的学生。或者将来研究学问的学者、专家。其实践意义十分重大。唯此路才能取得重大成果和成功。

其他观点:

谢邀。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现代社会。人们平常的用语。是“学科学用科学”。

提到“格物致知”。不得不说说儒家的“知行合一”。儒学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教育。教化育人。是深植于国人的一贯的思想行为中。有厚重的文化基础。认识并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提高认识。“知行合一”。是现代人提高认识。并以“知识”的方式。“修养身心”的过程。

《礼记‧大学》中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传统国人个体的修身养性。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成长过程。

国人重“道德”。格物致知。不仅是“育德”。更是重“道理”、明“事理”。“道德”离开了“道”。则变成了“无道”的顺从。只会产生“奴役”。是看不清自己。看不清外界的“愚昧”。

现时代的中国。九年义务制教育。人人都有了“教化”的基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是让人的能力能够得到尽可能的提高。知识的传播。在4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总结中。展现的也是教育在国人身上迸发出的力量。

“学科学用科学”。是现代人的用语。作为生产力的劳动者。人所具备的“知识”。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重要提高方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人的重要认识。反映出来的是人的“素质”。

其他观点:




这位能从一句话来推导出怎样跟随好领导。也算格物致知的成功案例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8:37

    格物致知,知识,事物,科学,学问,国人,规律,推到,现代人,礼记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8:37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这句话,对现在看来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8:37

    “格物致知”出自曾参所著的巜大学》一书的经文中。经文提出三纲八目。此二条是八目中的二目。二目主旨是学习知识和研究学问应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