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如汉高祖刘邦,为何也向匈奴低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原创

强如汉高祖刘邦,为何也向匈奴低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白登之围后。刘邦接受了屈辱的和亲之策。原因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

开战之初。刘邦派刘敬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个时候应该炫耀显示自己的威风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求取胜利。我以为现在的匈奴是不能去攻打的。”

可是刘邦的30万大军已经来到边界地区。正准备大举进攻。刘邦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狠狠地骂刘敬:“齐国的孬种!以前凭着两片嘴捞得个官做。现在居然敢胡言乱语阻碍我军进攻。”

不由分说。就命人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而刘邦则亲自率军。快马加鞭的进入匈奴人设置的包围圈中。也就是平城的白登山。

事实上匈奴人也不算太笨。人家也有自己的战略战术。作战剽悍不可怕。可怕的是又狡猾又剽悍。

也许刘邦经过白登之战。确实是服软了。至于是否服输。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可以看看白登之围后。汉朝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具体代价:

刘邦本来就要嫁过去一个真公主。只是皇后吕雉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不得已。刘邦改宗室女为名义上的公主。其实就是用假公主嫁给冒顿单于而已。并派刘敬为使者陪同前往。

此外。汉朝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各类物资。赔款求和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向匈奴低头。所谓屈辱也是暂时的。

再说了双方能够恢复正常的贸易。汉朝还可以获得重要的战略工具。比如马匹。要知道汉朝其实很缺少军用马匹。

更为屈辱的是匈奴人娶了公主。仍然时常袭扰边界。“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屡次违背汉朝与匈奴所订立盟约。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活动。仅仅是规模不大而已。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大封诸侯。其中异姓诸侯王就有七位。白登之围后。韩信、英布等人。对刘邦来说事实上还是隐患。

所以刘邦没有揪着匈奴不放。打了一战。打不赢就收兵不打了!他可能更为担心诸侯王们的拥兵自立。所以把精力都用于削夺异姓王方面。自然对匈奴要忍气吞声。否则“小不忍则乱大谋”已。

总而言之。刘邦向匈奴低头。而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上面的三个方面。

匈奴军队确实强大。而且精通各种兵法韬略。久经沙场的刘邦都被其算计和玩弄。刘邦与匈奴和亲的盟约不算太苛刻。也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在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与此同时。刘邦也需要着力解决国内异姓诸侯王的问题。所以他才采取了屈辱的和亲之策。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其他观点:

和亲政策。自古都是带着屈辱的。不少欺世盗名之辈。还夸赞这种政策。以一人之力换取两国和平。是上上策。那我就想问了。把你女儿送去和亲你愿意吗?

其实谁都不愿意。很显然汉唐时期送去和亲的。也都不是皇帝的女儿或者亲妹妹。全都是假公主。皇帝要是觉得这个政策好。为什么不送自己的女儿给匈奴、吐蕃?

那可不行。那是亲生的。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和亲政策。其实是无奈之举。和亲的女人很痛苦。先后可能嫁给爷爷、父亲和孙子三代人。这是人家的习俗。有时候见着自己生的儿子。从辈分上来说。还要喊一声叔叔。

但凡能不和亲就换取和平。呆子才愿意和亲呢!你看汉武帝他和亲吗?当然不和亲。人家拳头硬。那么问题来了。刘邦好歹也是开国之君。按道理拳头也挺硬的。为什么也选择了屈辱性的和亲呢?

刘邦把能打仗的都给收拾了。自己搞不定匈奴人。

刘邦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和亲的。他好歹是战场上走出来的君王。没有《史记》里记载的那么窝囊。他也曾经对匈奴发起过进攻。

但是结局呢?结局是他差点被匈奴人给困死。白登之围时。刘邦饿得只能舔手指。要不是陈平用计谋说服了单于的媳妇儿。可能刘邦就交代在那儿了。

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後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冉阝、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史记》

从此以后刘邦就认怂了。怎么办?打也打不过人家。不认怂还能咋地?因此刘邦打算把自己的长公主嫁到匈奴去。

说起来也怪刘邦这个人偏心。他就是不喜欢吕雉生的俩孩子。长公主也就是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吕雉得知以后当然不答应。

在吕雉的哭诉之下。刘邦这才打消了主意。改选了宗室的女儿作为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冒顿单于。这个结果也是刘邦自己作践出来的。

当年他那帮开国元勋们。哪一个不是打仗的好手呢?尤其是韩信。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兵仙。可是刘邦为了老刘家的江山。把这些能打仗的异姓王都给处理掉了。

有些人甚至逃亡到了匈奴。成为了人家的将领。帮着匈奴反攻汉朝。他们对汉朝军队知根知底。刘邦对匈奴却一无所知。因此刘邦遇到匈奴人。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哑巴吃黄连了。

在统治者眼里。和亲算起来。是最划算的买卖。

其实战争就是做生意。划算才是硬道理。在很多统治者眼里。什么亲情、屈辱。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才是真的。

刘邦可以用一个女人。换取匈奴和汉朝的和平。他当然会觉得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至于那个女人和她的家人们的感受。刘邦才不会管。

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史记》

刘邦当然可以采取其他策略。比如学习秦朝。派遣大军驻守长城。但是我们要知道。驻守长城的代价那是相当巨大的。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银钱。

那个时候也不兴屯田制度。就算有。也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屯田。因此但凡采取了这种策略。就必须要派遣数十万大军前去戍边。数量少了。还不构成威慑力。

刘邦在家好好打了打算盘。实在是不划算啊。后来一看。发现一个女人可以取代数十万大军。刘邦自然是喜不自胜。

其实这种例子很多。强大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采取了和亲政策。他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其实就是算账以后的策略。

长期让大量兵马镇守在四川边境。实在是划不来。送去一个公主。就能解决唐朝和吐蕃的矛盾。这岂不是再划算不过了?反正文成公主也不是他的女儿。他当然觉得划算。

汉朝刚建国。国力的确不行。

刘邦和项羽是起义军。当年的秦朝的确很强大。可是经历了十多年战火以后。新建立的汉朝。其实是比较弱小的。

看似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其实这里面各路诸侯王已经将这个国家搞得四分五裂。尤其是最初的异姓王。人家地盘上的事情。汉朝朝廷是不能插手的。

可见汉朝最初的主控能力是不强的。为此刘邦把异姓王基本都消灭了。只留了个长沙王吴芮。但是一时间还是改变不了汉朝积贫积弱的状况。

这个时候匈奴也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大一统工作。冒顿单于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自然有南下吞并汉朝的意思。

於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後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史记》

汉朝的生产力还没有恢复。这边又遭受到了北方强敌的打击。刘邦可谓是身心俱疲。建立这个王朝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守住这个王朝。就显得更加困难了。

为此刘邦除了妥协。他还能干嘛呢?汉朝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穷兵黩武。当年秦国就是因为穷兵黩武。才会惹来亡国之祸。刘邦自然是铭记于心。

打赢了匈奴。也划不来。

那个时候的匈奴。其实也穷的叮当响。但是人家跟汉朝不一样。人家是游牧民族。打到哪儿就抢到哪儿。很少有一个固定的住所。

这就是刘邦需要考虑的事情了。在匈奴看来。汉朝是最好抢掠的。因为他们都喜欢建房子。住在固定的地方。

相比较而言。匈奴人就不好抢了。因为人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根本就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就算打赢了匈奴。刘邦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是得到人口吗?我看没有。

是得到钱财吗?我看也少得可怜。估计只能捞点兵器而已。既然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刘邦为什么还做这种蠢事呢?

多年以后。汉武帝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算把自己打成了穷光蛋。有一件事至少是争取回来了。那就是尊严。大汉朝的尊严。至少没有丧失。这或许就是汉武帝誓死捍卫的东西。

总结:和亲和不出长久的太平。

宋朝的策略其实也不错。拿钱来买和平。汉唐虽然强盛。却只能靠女人来换取和平。其实说到底。这些策略都无法真正长久带来和平。

真正的和平。是需要自身强大换取的。强大到对方不敢侵犯你。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到处撒币或者用女人做代价。只会让对手越来越瞧不起你。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观点:

山野老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

强如汉高祖刘邦。为何也向匈奴低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刘邦登基不久。让韩王信迁到太原以北地区。建都晋阳。以此防守匈奴。

韩王信是原韩襄王的庶孙。由于张良的关系。刘邦很重视他。

韩王信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忠诚。更好地防备匈奴侵扰。将都城定在靠近匈奴的马邑。

韩王信这样做。让刘邦很感动。

让刘邦没有想到的是韩王信与匈奴眉来眼去。勾结匈奴。侵扰边疆。最后干脆反叛刘邦。

刘邦接到韩王信反叛的消息。御驾亲征。平息了韩王信的叛乱。

刘邦准备班师回京的时候。听说匈奴在附近的地方侵扰边疆。

刘邦于是带着得胜之师。围剿匈奴。

这次行动。在刘邦看来。是搂草打兔子。殊不知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差一点死在白登山。

逃出白登山后。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

强如汉高祖刘邦。为何也向匈奴低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无路可走。

刘邦被匈奴围困白登山这一悲剧本来可以避免。

刘邦与匈奴开战之初。很慎重。

刘邦前后派了十几批侦查人员去匈奴侦察。这些侦查人员回来报告刘邦说:“可以与匈奴开战。”

刘邦还是不自信。派他信任的娄敬去匈奴侦察。

娄敬回来说:“不能与匈奴开战!”

娄敬说:“我到匈奴只看到女人和一些老弱病残者。没有见到一个壮汉。这说明情况不正常。那些壮汉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潜伏在某个地方。偷袭我们?”

刘邦以为娄敬这样说是动摇军心。将娄敬关起来了。并恶狠狠地说:“等我回来收拾你。”

结果。果然如娄敬所料。刘邦被匈奴围困白登山。

刘邦回朝后。放了娄敬。并问娄敬说:“你有什么好方法对付匈奴?”

娄敬提出了和亲。并说:“只有和亲。才是目前可做的事情!”

刘邦问:“除了和亲。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娄敬说:“除了和亲。没有再好的办法了!”

娄敬进一步分析说:“汉朝刚刚建立。军队疲敝不堪。匈奴军强马壮。在军事上很难打败匈奴。再者冒顿单于是个凶残的家伙。对他讲仁义没有作用。他连自己父亲都敢杀。这样的人对他讲仁义有作用吗?与匈奴和亲。单于就是陛下的女婿。哪有女婿其父他的岳老头子的呢?单于死了。他的儿子继位。单于的儿子就是陛下的外甥。陛下的外甥更不会其父陛下。再者。和亲还可以让匈奴得到一笔财富。为了财富。匈奴也会答应和亲。”

于是。刘邦决定与匈奴和亲!

二。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时的刘邦内外交困。

边疆上有匈奴的骚扰。国家内部诸侯王也不安宁。

刘邦登基不久。就有燕王臧荼起兵反叛。之后韩王信勾结匈奴侵扰边疆。反叛朝廷。

除此之外。刘邦对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等人也不放心。

刘邦权衡。匈奴只是为了财富抢劫边疆;诸侯王们是既要财富。又要土地。还要抢他的位置。

在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刘邦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暂时对匈奴和亲。以换得边疆的安宁。

然后集中精力。对付国家内部有反叛之心的那些诸侯王们!

与匈奴和亲后。边疆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之后。刘邦集中精力对付楚王韩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等人。并先后剿除了这些有反叛之心的诸侯王。国家内部逐渐恢复了正常。

三。实践证明和亲有利于刚刚建国的西汉。

刘邦驾崩后。儿子刘盈继位、吕后临朝称制。仍然执行和亲政策。

吕后曾经想用战争对付匈奴。

吕后与匈奴开战的原因是遭受到了匈奴冒顿单于的羞辱。

冒顿单于写信吕后说。你死了男人。我死了女人。我们两人都不快乐。不如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样你和我都得到了快乐!

吕后召集陈平、季布、樊哙等人商量对匈奴开战。

樊哙表态说:“吕后给我十万军队。我一定踏平匈奴!”

在场的人都不做声。

吕后问季布:“你怎么看樊哙的主张?”

季布说:“我建议吕后杀了樊哙!”

季布的话让所有人惊愕!

吕后问:“为什么要杀了樊哙?”

季布说:“樊哙当着吕后的面说假话!当年樊哙与高祖一起征剿匈奴。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高祖三十万大军都无法征服匈奴。樊哙十万大军能打败匈奴吗?”

经季布的分析。吕后同意和亲。还让人代替自己写了一封屈辱的回信。

回信大意是这样的:

我老了。走路都费力。牙齿也脱落了。不值得您错爱。

之后。送去美女、财富。继续和亲。

到了文帝一朝。文帝站稳脚跟后。也不想与匈奴和亲。

文帝先是写信。用仁义教化匈奴。失败了。

后来与匈奴签订合约。企图以合约约束匈奴。合约对匈奴毫无做作。

最后带着军队征剿匈奴。

当文帝带着军队赶到前线后。匈奴人不知去向。

与此同时。文帝的侄子济北王刘兴居趁机叛乱。

文帝无可奈何。只能回到朝廷。指挥叛乱。

文帝企图用仁义教化匈奴。没有任何作用;用合约约束匈奴也不起作用;用战争更是劳民伤财。

一切能用的办法都使用后。还是对匈奴没有半点作用。最后还是被迫与匈奴和亲。

到了景帝。仍然是与匈奴和亲。

景帝除了与匈奴和亲外。还开放边境贸易。

景帝一朝。相对于来说。匈奴入境抢劫的事件较少。

到了汉武帝一朝。仍然在战争与和亲中争执不休。

主张和亲的韩安国说:“匈奴人就像在天上飞的鸟。不稀罕土地。只想抢劫财富。对于这样一群人。用战争很难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刘邦与匈奴和亲。主观上是迫于无奈;客观上缓解了匈奴对边疆的抢劫。为国内发展经济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环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9:25

    匈奴,刘邦,单于,汉朝,屈辱,自己的,公主,诸侯,边疆,史记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9:25

    没想到大家都对强如汉高祖刘邦,为何也向匈奴低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9:25

    白登之围后。刘邦接受了屈辱的和亲之策。原因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开战之初。刘邦派刘敬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