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如何对待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
原创

二战时,日本如何对待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二战时。日本对待负伤确认不能走路的士兵。一开始还是能够善待的。也能尽最大可能将他们送至后方军医院。由专门的军医负责诊治。实在不行的送回国内治疗。但随着战争的继续和战场情况的变化。对待负伤不能行走的伤兵往往有三种解决方法。

一种是直接将他们扔在战场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大多数受伤的士兵要么会引爆手榴弹自杀。要么会等待清理现场的敌人与之同归于尽。也有一部分来不及向“天皇”效忠的便成了俘虏:

第二种情况是会直接而又毫不犹豫的给他们来一枪。以了结其生命。并不会给这些伤兵以安慰或治疗。一开始杀死伤兵采取的是枪杀。让伤兵“享受”到没有痛苦的死去。可后来随着战争的胶着和吃紧。日本军人选择用刀杀死伤员。据称是不想浪费子弹。第三种情况是由健全的士兵用枪指着负伤的士兵。逼其用刀剖腹自杀。如果伤兵自杀未死不想自杀。便再用刺刀补杀。直到确认死亡为止!

日本如此对待负伤的士兵。其实与日军的残暴无关。主要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会成为日本军队最大的负担。这其中既包括托运伤员运输成本、救治伤员的医药成本、照看伤员的人力成本。甚至还有粮食消耗的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付出。如此简单粗暴的““一枪毙“或”一刀斩”或“刀枪并用双杀”。不仅解决了上述诸多问题。还避免了伤兵因被俘而泄露军队番号、规模、人数。作战方法、逃犯方向等军事机密情况的发生。要知道二战时期日本人非常注重情报的保密性。他们始终认为。伤兵多一人活。整个部队就多一份危险!

当然。对于那些一开始负轻伤而能继续战斗的军人。日本人不会用上述手段待之。在军医简单处理后还要投入战斗。直到成为不能走的负伤者为止。同样走了上不归路!在一些战役吃紧并注定失败时。既使已经得到救助的伤员。也会再次成为“累赘”。军医则会负责结束这些人的生命。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打空气针。让伤兵猝死。那种死是最残酷的!【大冰哥】

其他观点:

战争前期。鬼子精气旺。接连胜仗。所以受伤的士兵都能拖回去得到不错的救治。

日本其实非常注重战伤疗养。他们相信被救回去的士兵能成为更好的战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军队。步兵一个大队配有两名军医。

如果即将发生战斗。2个军医的其中1人会在前线附近适合的位置开设“队绷带所”。作为野战医院。另1位军医则会负责“火线救护”。进行前线的抢救工作。

不过。日军也有腐败的一面。有些大队长怕死。会干脆将1名军医留在大队本部。“队绷带所”也就跟着指挥机构移动。前线状况实际非常的捉襟见肘。

再加上这些军医的素质良莠不齐。部队在日军中的待遇也都不一样。因此日军大队的军医实际上没法做到1队2配。有的部队连1个军医都配不上。有的却可以通过走关系。搞到一堆“实习研究”的医生。

医生太少。那就只能靠卫生兵来扛活儿。这些卫生兵有的是专职。但大部分是兼职。日军普通士兵按正常装备的话。每人有1个绷带包。而卫生兵会携带一个专门的医疗包。里面通常配备1块三角巾和2块消毒纱布。以及碘酒、酒精等消毒药品。

军医的包比卫生兵的规格要高。军医带的叫“军医携带囊”。除了绷带外。里面还有外科工具、强心剂、镇痛剂和消毒药品。以及为骨折伤患配备的“辅助木”(其实就是夹板)。

按照标准流程。前线受伤的士兵会被拖到遮蔽处由卫生兵或军医进行应急处置。然后他们会被拖下去送到临时的“队绷带所”。由另一名军医救治。

临时的绷带所是不收容伤员的。所以基本是治过一个抬走一个。日军要求这些人要尽快被送往后方野战医院。

日军野战医院的军医就多了。他们将对伤者进行真正的外科手术处理。此外内科疾病也会在野战医院休养。条件允许的话。他们会继续转往条件更好的大医院治疗。

日军一个师团最多会拥有4个野战医院的编制。每个野战医院的收容数字约500人。为了不超过规定的收治人数。野战医院会以重症患者为主。向后方的兵站医院、陆军医院、陆军医院转移。有的幸运儿还能得到被送回本土医疗的待遇。

通常在中国战场上日军还能通过这个流程不断的救治伤员。以致于出现“鬼子今天被穿了个洞。过段时间养好了又回到战场”的情况。

但在太平洋的那些岛屿丛林战中。这一套可就不顶用了。在盟军强大的海空攻击面前。困兽之斗的日军根本没有一处安全的地域。

如《军医战记生与死亡的新几内亚战》中记载了日本军医柳泽玄一郎在绷带所救治伤员的事迹。

在马来半岛行军的时候。柳泽玄一郎的部队遭遇了英国飞机的轰炸。他描述:

我趴在一棵橡胶木旁。机枪扫来的子弹一下子打在树根上。那个冲击非常厉害。仿佛身体的内脏都被挖了出来。头部神经受到强烈的冲击。眼前一下子变暗了。我向后仰倒了下去。

岛田战车队的一个士兵被敌机的机枪扫到。他左大腿根部受到贯穿枪伤。皮肤也严重受损。骨头复杂性骨折。大量的肉片飞溅。大血管破裂。大出血。有急性失血死亡的危险。

我迅速地拿起了止血钳钳。对准夹断了的血管进行止血。士兵们各自收集了随身携带的消毒纱布、三角布包。竭尽全力地进行了处理。似乎保住了士兵的一条命呢。那时我的双臂通红。浑身是血。

很多人可能非常想看日军拿空气针打死战友的场面。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日军的军医和鬼子兵还是在努力拯救袍泽的性命的。

上图.昭和12年(1937年)时鬼子佩戴的红十字章

战争前期的日本军医素质非常高。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要当军医。就必须毕业于大学医学部或医学专门学校并取得执照。

但中后期就不行了。因为军医数量不够。日军搞了个“短期现役军医”制度。不同于以前那种先下联队。再分配成中尉。继而派遣深造再分配的做法。短期制度直接从医学院毕业生中招人。培训2个月。也只需服役2年。非常的受欢迎。

再往后。日军将只要有行医经历或者医师执照的人全都用“召集令”往部队里面拉。不答应召集怎么办?部队会再给你发个征召士兵的“惩罚召集令”。意思是你不军医就当士兵上前线吧!

当时的“国民全兵”风潮谁也无法抗拒。结果。除了女医生、高龄医生和身体有问题的医生以外。大家都不得不成为军医。有的女人还被拉去做了“従軍看護婦”。冲绳战役期间。还有不少少女变成了随军护士。

这种制度确实弥补了日军的军医数量。但也让不少厌战、反战人士迫不得已的上了战场。他们往往成了战争受害方的同情者。

上图.一个叫照屋喜代的冲绳县人回忆的日军野战医院情景。她被驻糸满市的日军拉去当护士。负责照顾腿部生蛆的士兵。帮助医生在无麻药的情况下截肢。还要捆绑住因疼痛而发狂的伤病。

可以说。医疗水平上日军并不差。有机会救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救。除非是走到绝境。

比如镇守父岛的立花芳夫。它就命令过军医去割取过美国俘虏身上的肉。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最常见的其实不是战伤。而是疾病和饥饿。这也使得许多以外科为主的医生手足无措。疟疾、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非常猖獗。日军准备的奎宁和霍乱疫苗根本供应不上。

原军医《所罗门军医战记》的作者平尾正治留下过一段文字。称“因为食物不足导致营养失调。全身抵抗力下降的话。被蚊虫叮咬后的划伤或小擦伤、刺伤就会开始腐烂。”这种病被称为热带性小腿溃疡。

因为是行军中所患的疾病。因此日军并不会抛弃走不动的伤员。而是背着他们继续行军。许多人最后严重到肌肉和骨头都被烂出来。于是其他人便只好用治烫伤的鱼肝油氧化锌和绷带为他们疗伤。这样居然还活下了不少人。

如瓜岛那样的岛屿血战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日军基本没有什么药物。岛屿范围也就那么大。所以伤员很难被拯救。甚至部队都“不鼓励返回治疗”。当然。“不鼓励”的多半指的是重伤员。他们通常会被发给一颗手榴弹。可笑的是。有的人最后连敲手榴弹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躺在地上乱骂。

即便能拖到“绷带所”和“野战医院”。等待伤病的也不一定是什么好日子。因为没有药。没有任何治疗手段。军医们自己都濒临崩溃。如果患者还有一身热带病的话。那么他还有可能被扔到专门的隔离区等死。

在瓜岛被俘虏的日军士兵后来对美军声称。他们的野战医院就是地狱。

受伤的日军官兵表示:“没有合适的治疗设施。雨经常渗入绷带。因为疟疾、脚气、肠炎等疫病流行。伤兵的死亡率应该超过80%。瓜岛前方转来的伤兵数量很少。大多数伤兵都认为还是死了比较妥当”。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期刊《日本的军阵医学》在1946年3月号上评价了自己的失利。对医疗体制进行了抨击:

“伴随着军事作战压力的日军医疗崩溃。是日本军败退西南太平洋上联合军飞行石作战的一个原因”。也就是“医疗决定战争的胜负”。

“在加达卢卡纳尔有4万2000名日军。其中一半以上是因生病或饥饿而死亡。80%以上的伤员是由于不适当的治疗、医疗材料不足、缺乏运输意识和能力而死亡的。”

“科科达小道作战中。很多人在登山期间因饥饿和脚气而死。因为医疗保障的缺失。完成了这个困难的行军的人不足一只手。部队全体幸存者不足50人。大部分的人都是脚气病和饥饿。多少死于疟疾。在战斗中倒下的人比较少。”

正是在这种残酷的绝望的环境中。日本的医疗体系崩溃了。拯救无望。还拖累部队的重伤员们被抛弃。轻伤且还能赶得上部队的则自生自灭。类似的情况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到英帕尔的战场上比比皆是。日军只有抛弃无法行动的战友。才能博取一丝生机。

无论说是人性自私也好。还是为了战略大局也好。战争的残酷性确实在这帮日本鬼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日本军医和卫生员们给伤员打空气针也并非是件值得抨击到底的行为。鬼子已经穷途末路。他们当真是连困兽之斗的能耐都没有了。倒不如图个痛快。

这时候。人们肯塞给伤员一颗手榴弹已经很不错了。这种东方式的成仁思想美国人永远不会懂。

我们只需要明白。鬼子也是人。他们固然有禽兽的一面。却总是不免会落入人的穷途。没必要过度渲染日本人是多么喜欢残害战友。在条件保障做的好的时候。中国士兵可没有日本兵那样的待遇。

鬼子之后遭遇的一切。纯粹是法西斯末路的报应!

其他观点:

大姥爷年轻时在国军部队参加抗战。据他后来回忆。一次包围了小股日军。这200多名日军突围时。竟把所有不能走路的伤员都扔进架起的火堆里活活烧死。距离100多米。“吱吱哇哇”鬼哭狼嚎的惨叫声清晰可闻。

这次见闻改变了他对战争的感觉。以前他最怕在战斗中牺牲掉。从那开始他说自己最怕的是被日军俘虏。所以那之后战斗中再没害怕过死亡。而是奋勇冲杀。宁愿倒在冲锋的路上也不能成为日军的俘虏。毕竟日军对自己的伤员都那样残忍。对俘虏就无法想象了。

一度我是不相信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的。但一个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亲眼所见。又由不得你不信。直到后来看到一些历史资料才明白。这种焚烧重伤员的事日军的确干得出来。

其实。日军这种处理伤员的方式。是在战争中后期。战事吃紧的情况下或紧急突围时发生的。在战争初期势力强大的情况下。日军还是有一系列对伤员救治的措施规范的。

以日军的广岛第5师团和熊本第6师团为例。一个师团下辖2个旅团。一个旅团下辖2个联队。共4个步兵联队。配有4个野战医院。刚好一个步兵联队一所野战医院。

当然。每个师团还有骑兵。工兵。炮兵。辎重联队。但以步兵联队算。1个联队能摊上1所医院。这医疗条件也算是可以的。日军的联队属于“团”级。大约3800人。虽然比中国军队的团要大些。但能有1个野战医院。伤员救治条件还是可以的。

而在师团下面的作战单位里。1个联队配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1个大队(营级单位。1100人左右)配有2名军医和4个卫生员。1个中队(相当于连级。181人)配有4名卫生员。先负责现场紧急救护。再迅速后送野战医院或后方疗养康复。

1、侵华战争初期

此时日军占有绝对优势。考虑到负伤士兵的待遇将直接影响作战部队的士气。这时的伤员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不仅全力救治。重伤员必要时还会送回日本国内治疗。

据侵华日军老兵东史郎在战地笔记《东史郎日记》中记载。那时的伤病员紧急救治后。会被送到后方疗养。饮食美味精致而且富有营养。还会有各种娱乐活动愉悦心情。帮助伤员更快恢复。

而他自己在山东作战时患上了疟疾。又受到外伤。就被送到大连疗养。每天有可口的日本食品和橘子罐头。还可以外出逛街看电影。到酒馆喝酒。好不惬意。

以至于他的一个战友羡慕到谋划自伤。用刀子划破自己的手臂。想以此得到这样疗养的机会。可不仅未能如愿。还因被人告发而被暴脾气的日军军官扇得眼冒金星。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战争中后期

日军进入两线作战。资源匮乏。战事吃紧。不久屡战屡败。很快陷入颓势。这时的日军伤员的待遇与战事初期可就是“冰火两重天”了。

特别是在与美军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这时日军已经陷入困兽犹斗的局面。哪里还顾得上设立前线救护所或后方战地医院呢?至于大后方的疗养康复医院就更是不可能了。因为已经没有后方可言。

而且就算是想救治也没有任何药物和器械。海上补给线已经基本被美军掐断。这时日军伤病员就只有以下几个悲惨结局:

或被抛弃在战场上。任由其自生自灭。或在撤退前全部杀掉。之前是用枪。后来为了节省弹药就用刺刀。或是逼迫他们自杀。留一点为天皇尽忠的颜面。再或是给他们每人一枚手榴弹。在讲究人道的美军到来时。拉响与他们同归于尽。为日军做最后的贡献。

而对于一些已经完全失能不能动弹的伤病员。这时日本军医出现了。会像现在医学实验后处理实验小动物一样。给他们打上一针空气针还算人道地结束生命。

在仅有的一些野战医院里。也因为药品的匮乏而无法施治。据一些日军伤病回忆。当时医院没有麻醉药品。急需手术或截肢的伤员。会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被“生剖”。以至于日军伤员宁愿受伤死去也不愿被送到野战医院。并把那里称为地狱。

另外。如果了解到日军在冲绳岛等岛屿防御战中。对待平民的态度时。便不会再对日军毫无人道地对待伤员感到惊讶和不解。

一些岛屿在即将被美军攻占时。岛屿上成千上万的日本居民。不论老弱妇孺都被要求跳海“玉碎”。以为天皇陛下尽忠。这时的日军已经疯了。健康的平民都被要求自杀。哪里还会有什么伤员救治的概念?!

由此可以相信。日军对己方伤员的确能干出一般人根本无法相信的狠事。这与日军残暴的本性和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武士道精神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投降是日军所不齿的。一旦失去行动能力。剖腹或手榴弹“玉碎”是对天皇最后的忠诚。

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日军对轻伤员一般会做些必要的救护和包扎。以便能迅速恢复战斗力。对于已经残废或形成累赘的重伤员。却不愿耗费本就紧张的物质和人力去做“无价值”的人道救护。

日军认为这是浪费资源。不如用手榴弹自爆或杀掉的方式让他们尽快结束痛苦。这样还能避免万一被俘。泄露整个部队的番号、规模、行动路线等军事机密。

以上原创回答。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8:40

    日军,伤员,军医,日本,野战,医院,士兵,伤兵,绷带,联队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8:40

    没想到大家都对二战时,日本如何对待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8:40

    二战时。日本对待负伤确认不能走路的士兵。一开始还是能够善待的。也能尽最大可能将他们送至后方军医院。由专门的军医负责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