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说:半生师笔不师刀,请问学书法到底是学碑好?还是学帖好?
原创

启功说:半生师笔不师刀,请问学书法到底是学碑好?还是学帖好?

好文

热门回答:

碑和帖是两种艺术风格。可各自独立。相安存在;也可以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可偏碑多。也可偏帖多。学碑好。还是学贴好。取决于个人的爱好。

启功先生半生师笔不师刀。是基于热爱帖学风格。走的是学帖道路。这与其儒雅风格一致。是字如其人的印证。

帖学自古有之。帖学是很规范的。存留有非常多的经典作品。代表人物也很多。如: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宋四家苏黄米蔡。以及明朝的文征明、董其昌等都是杰出代表人物。帖学风格俊秀、文雅。书倦气十足。实用于日常书写。

对于现代社会。初学书法的孩子。建议还是应该以学帖为主。其目的是先学习毛笔的使用。掌握好用笔的技术。明了结字的规律。打好毛笔基本功。

把毛笔字写好是我们的初衷。待到用笔有很好的扎实功底。年龄阅历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对碑学感兴趣。可以再从师学碑。

碑学就是通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研究书写规律及艺术风格。碑学始于宋代。清后盛行。出现的代表人物。如:清代的郑燮、邓石如、阮元。民国时期的吴昌硕等。碑学呈现出刚健、雄厚。金石气很足的风格。尤其是大字作品很有气派。震人心魄。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至于各位书友走什么样的道路。欣赏什么风格的书法是内心的取向。聆听自己的心声。走出你独特的艺术之路。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你吧!

其他观点:

近代书家陆维钊说:\"碑。可以强其骨。帖。可以养其气。″

碑。有雄强豪放的气势。有阳刚之美。如清代碑学大家邓石如先生。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评:\"神品第一。″

邓石如在书法理论上主张:\"计白当黑。″还有:\"笔不到而意到。″他的楷书主要取法六朝碑版。结构茂密。斩钉截铁。

隶书学汉碑。以篆入隶。丰腴遒劲。气势磅礴。曹文埴书评:\"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下图为他书写的《作太元传》局部。



帖。有妍美之风。有庙堂之气。有生动气韵。如近代帖学大家沈尹默先生。他的书法以帖学为主。以行书见长。有儒雅之气。

他学习书法从欧入手。泛临\"二王″及多家法帖。清雅秀美。

学碑或学帖。都有可取之处。如果碑帖都结合学。使书法作品既有\"骨″而又有\"气″。

冯班《钝吟书要》中说:\"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下图为沈尹默先生行书《澹静庐诗剩》。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观点:

朋友们好!我是杨志勇!

本人认为开始学书先学字帖。后再学碑。为什么呢?因为字帖清晰。纤毫毕现。墨的浓淡干湿枯。一览无遗。起笔收笔交代的明明白白。这样我们临习会更加肖似。更容易得法。

如果是碑就不同了。先是刻工雕镌一遍。就有点走形了。再大自然风化一遍。斑斑驳驳。模糊不清。这是第二遍走形。再出版时电脑处理一下不清的地方。就成了第三遍走形。你怎么去练?

若是初学者刚上手。照着碑帖临摹。良莠不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悟不出原来的笔锋。你怎么进步?

以上所言绝不是危言耸听。请大家看一下《灵飞经》就知道了。刻本根墨版的相差甚远。由此可知二者差距有多大?

所以一开始临碑有难度。等你有一定功夫了再学刻本。这样进步更快。能有事半功倍之效。请初学者切记在心。绝对不会走弯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3:11

    书法,风格,的是,刻本,碑帖,代表人物,字帖,之处,楷书,你怎么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3:11

    没想到大家都对启功说:半生师笔不师刀,请问学书法到底是学碑好?还是学帖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3:11

    碑和帖是两种艺术风格。可各自独立。相安存在;也可以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可偏碑多。也可偏帖多。学碑好。还是学贴好。取决于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