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就算生活在明朝。100个人心目中也有100个严世蕃的形象。400多年过去了。关于严世蕃的故事版本也有很多。比如在民间传说和历史中的各有不同。
本着这样的目标。在电视剧中的严世蕃自然就变成了一个咆哮帝。让人很难相信这个人竟然是明朝内阁的成员。简直就是欺软怕硬的土匪恶霸。
嘉靖皇帝在这部电视剧里边。把清官比成了长江的清。把贪官比成了黄河的浊。他认为长江和黄河都为两岸庄稼提供了水分。用得好就都有用处。用的不好就容易泛滥成灾。毫无疑问。严世蕃就成了贪官的杰出代表。
《明朝那些事》是当时的海关关员当年明月(原名石悦)本着兴趣爱好写的明朝通俗读物。自从问世就成了现象级的产品。风靡大江南北。
严家父子的贪是嘉靖皇帝苛意培养的结果。嘉靖皇帝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他认为自己就是皇帝。天下都是他一个人的。就应该供他肆意挥霍。只有严嵩父子能够满足他这个要求。他也对严嵩父子的贪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严世蕃在做坏事的时候。有意无意都在拿嘉靖皇帝来当挡箭牌。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有很多憨直的大臣在弹劾严世蕃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把矛头也指向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是不可能承认自己犯错的。因此他就成了严嵩父子的保护伞。
当年明月这么写严世蕃相对而言是比较公正的。因为他写的不是严格的正史。更多是在描写人性。
虽然两个都不算是正史。但明显当年明月描写的更贴近正史中的严世蕃。当年明月基本上就是在翻译历史的基础上。让人物形象更鲜活。
刘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更多是在讲故事。戏说的成分就比较高。能够进入内阁的人都是老谋深算的人精。他们之间斗争往往是桌子底下的较量。平静的湖水下面波涛汹涌。
如果电视剧和小说中。完全参照正史去写严世蕃。就会让那些喜欢冲突故事的观众是去看电视剧的兴趣。看电视和小说。大家的关注点无非就是故事好看。如果额外的还能揭示一些道理。当然更好。刘和平的这个电视剧两方面都照顾到了。
实际上每一个电视剧和小说中的人物都会和历史上的有很大差别。一切都只是为了让故事更好看。仅此而已。如果谁把电视剧和小说中的人物当真实人物来看。那我们只能说是入戏太深了。
其他观点:
综上所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严世藩更加贴近史实。也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留言指正。
其他观点:
以下一切内容均基于电视剧分析。和明史无关——事实上电视剧本身和明史。也没多大关系。我们大可以将它当成一部架空电视剧。
《大明王朝1566》和《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严世蕃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中的严世蕃。从第一集就开始喊打喊杀。全程智商欠费。惹得严嵩老头子无数次不快。不得不三番五次耳提面命;后者中的严世蕃则是严党智商领袖。即使关在牢里也摆了三法司一道。若不是徐阶老奸巨猾。差点让严世蕃绝地求生。
其实后者才更接近于历史上的严世蕃形象——毕竟《明朝那些事儿》是基于历史的通俗读物。而《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电视剧里的严世蕃之所以弱智。是为了衬托严嵩的睿智。毕竟刻画严党。主要的戏份要放在严嵩身上。而面对足智多谋的徐阶。还是同样足智多谋的严嵩更有看点。此外严氏父子的一问一答。很多时候是在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严世蕃就好像一个捧哏。把剧情的真谛一一问出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48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明朝,电视剧,嘉靖,皇帝,正史,大明,是在,王朝,成了,父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明王朝1566》和《明朝那些事儿》中严世蕃的形象截然相反,哪一个更真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就算生活在明朝。100个人心目中也有100个严世蕃的形象。400多年过去了。关于严世蕃的故事版本也有很多。比如在民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