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首先。解释下什么叫心学?
王阳明在这几位心学大家中。名气最大;他的体系最完整。所以现在一般人说起心学。谈的多是“阳明心学”。
其次。什么是阳明心学?
有的小伙伴听到心学两个字。觉得这是一门跟“心”有关的学问。同时可能有点空。不切实际。
阳明心学确实是关于心的学说。不过它不但不空。而且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说。
它的核心和宗旨就是:彻底清除潜伏在我们内心的私欲和恶意。
它最重要的三个概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都是围绕这“底清除潜伏在我们内心的私欲和恶意”来展开的。
1、心即理。人心就是天理。就好像说人本具有佛性。不需要外求。
既然人人内心都具有佛性。为什么平时见不到呢?因为被私欲和恶意障碍了。所以才要在起心动念处为善去恶。做克制的工夫。
2、知行合一。
理想的状态是:有善意就必然有善行。有恶意就马上去掉。知行本来就是一体的。
现实的状态是:心里有了私欲和恶意。不知道克制。甚至变为行动。危害他人和社会。
因此。要达到知行合一。还是要为善去恶。这是非常实际的要求。
3、致良知:致良知于事事物物
怎么办?
磨镜子。让镜子重新焕发光彩。而不是从外面新买。
在哪里磨镜子呢?当然是在做每一件事。下每一个决定的时候。
但事情都是客观存在。最终磨的还是我们的内心。
所以亨利福特说:不管你认为你能不能做到。你都是对的。
最终要回到我们的内心。消除我们的恐惧、担心、忧虑和怀疑。心对了。世界就对了。
所以说。阳明心学是讲心的学问。同时非常具有实践性的。
他一方面讲心都是光明的。一方面却要求我们狠下心来。在为人处世中。在发生利益纠葛的时候。磨练自己的内心。消除内心的恶意。
这是非常实用的要求。却也是非常高的要求。也是阳明心学的根本所在。
欢迎您给我留言。 我是作者陈桥。坚持原创。传播传统文化。
其他观点:
格物致知。致良知。
王阳明先生说。《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悟道。了解到了做人的真相。那就是做事一切都从良知开始。
什么是良知?就是利益他人的事情就良知善行。如果你做的事情。只是利益自己。而没有利益到社会和他人。这个事情就不要做了。
王阳明先生说: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人生要有正气。有正确的方向。有了方向。还要笃定成功。做人生的规划。而后要明志。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
要发愿做一个好人。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用其一生去学习国学。这个人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也是所有学国学的人绕不过去的学问。深刻了解阳明心学。我们就彻底明白了人生的走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一定要热爱国家和人民。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根基所在。
其他观点: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公元1472年—公元1529年。浙江余姚人。早年曾筑室阳明洞中。后又创办阳明书院。故称为阳明先生。代表作有《大学问》和《传习录》。
王阳明曾在论及“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句话出自王阳明的名作《传习录》。也是王阳明“心外无物”观点的最直接表达。
有人认为。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集儒、道、佛等学说为一体的集大成者。如果说孔子是“圣人”。那么王阳明就是“亚圣”。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非岀于师。而是成于自得。一方面受陆九渊“心学”的影响。但思想又有很多不同;另一方面继承儒家传统。又吸取了佛老之说。王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提岀许多疑问诘责。可以说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动。
王阳明“心学”以“致良知”为理论核心。主要包括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
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他说:“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需处面添一分。”“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在道德修养上主张用人心固有的理。取代朱熹天赋于心的“理”。并把“性”作为“心”与“理”的沟通环节。很明显。这具有佛教禅宗“明心见性”的影子。不同于朱熹“心性为二”的观点。
王阳明的“致良知”源于对朱熹“格物致知”的批判。他认为。“格物”的结果只能是心与理相分离。造成心与理的二元对立。他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认为“良知”是先天具有的。人有良知便能知天理于事事物物。如此。事事物物也就皆得其理。他说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发挥。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会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起不忍直视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物件。被无辜打碎。会起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史认识论的重大理论问题。王阳明最先提岀“知行合一”。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是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心学中。知行同一于心之本体。知行是同一个功夫。知行合一并进不可分离。知与行是“心”的两个方面。即知即行。所以说“知行合一”。在方法论上强调“心外无物”。注重“事上练”。
王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后期风靡一时。几乎动摇并取代程朱理学的权威地位。明末清初。王阳明心学走向极端。不免走向衰落。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001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良知,心学,都是,明心,私欲,自己的,的人,这是,恶意,格物致知
没想到大家都对到底什么是阳明心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首先。解释下什么叫心学?王阳明在这几位心学大家中。名气最大;他的体系最完整。所以现在一般人说起心学。谈的多是“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