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既然谈到心学的开山鼻祖。那么我们就要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心学。
第一。心学是儒家学说的一个分支。儒家学说大致可以这样来分。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以宋朝的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以及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在宋朝。理学大行其道。而南宋的陆九渊则是开启了心学的另外一片天地。到了明朝的时候。王阳明在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的基础上。对心学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阐释。并首次提出了心学的概念。
第二。心学的主要内容。王阳明认为。心学的核心精神是致良知。这个致良知。就包含了要知行合一的意思。要了解他的致良知学说。首先要搞懂他的四句教。这是了解心学的关键门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心就像是一张纯净的白纸。是没有被外界污染的白纸。其实是没有什么善恶的。只有人的欲念发动。有了现实利益的考量。心才有善恶之分。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这个良知就是心之本体。所以。人的修养的途径。就是要运用自己的良知。自觉的去做善事。自觉的去摒除恶念。
第三。王阳明的心学。是建立在对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的。关于心学吗。陆九渊最有名的话就是:\"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就是理。就是宇宙的终极。就是一切。所以。只要我们时时刻刻能审视自己的内心。用他的话就是发明本心。一切就都OK了。与朱熹的理学不同。陆九渊的心学认为。不需要多去读书求学。只要收拾好自己的内心。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三。如何才能发明本心呢?这就需要反求诸己和自我反思反省的精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陆九渊的心学。与孟子的性善论、良知良能的学说联系起来了。孟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自己丢掉的良知。孟子说。学问知道无他。求放心而已。
第四。综上。我们可以说。心学的开山鼻祖是陆九渊。但是陆九渊的鼻祖是孟子!
其他观点:
心学开山鼻祖是陆九渊。主要观点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学在王阳明这里才发扬完善的。也就是说。陆九渊的心学还仅仅只停留在理论概念中。还没有实践验证。而王阳明是将心学应用到他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面。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很多人认为心学是从佛道中复制出来的。大错大错!王阳明精通儒释道。他的内心格外明朗清晰。是那些只停留在理论上的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向日葵会因为光照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它的生长方向。
其他观点:
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祖——陆九渊!
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生平
陆九渊生于绍兴九年二月乙亥(即公元1139年3月26日)辰时 陆九渊占星命盤。卒于绍熙四年冬十二月十四日(即公元1193年1月18日)日中。享年五十四岁。
陆九渊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居山五年。阅其簿。来见者逾数千人”。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第。他承认王安石英才盖世。不合流俗。但认为王安石学术上没有触及根本。不苟同其政治改革。对“靖康之变”胸怀复仇雪耻之大义。故访求智勇之士。共谋恢复失地。任地方官时。政绩颇著。而不忘教育。常授徒讲学。去官归里后。他在学宫内设讲席。贵贱老少都赶来听讲。据《象山年谱》称。“从游之盛。未见有此”。著有 《象山全集》。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50岁的陆九渊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荆门知军。次年九月初三。陆九渊千里迢迢从江西到荆门上任。当时。金兵南侵压境。荆门地处南宋边防前线。陆九渊看见荆门没有城墙。认为这个行政区域位于江汉平原。道路四通八达。南面捍卫江陵。北面支援襄阳。东面守护随州、钟祥。西面扼守宜昌;荆门巩固。四邻才有依靠。不然就会腹背受敌。于是。下决心修筑了城墙。
陆九渊大刀阔斧地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的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外地的商贩纷纷前来荆门做生意。使荆门的税收日增。他推荐或提拔下属。并不看重资历与出身。他认为。古代录用地方官员。由于不受资历和出身的限制。表现好坏便容易区别。后世斤斤计较资历和出身。有无政绩就不容易判明。
陆九渊清正廉明。秉公执法。有人告状。他不拘早晚。亲自接见受理。断案多以调解为主。如控诉的内容涉及隐私、违背人伦和有伤风化的。就劝说告状人自动撤回上诉。以便维护社会道德风尚的淳厚。只有罪行严重、情节恶劣和屡劝不改的才依律惩治。所以民事诉讼越来越少。到上任第二年。来打官司的每月不过两三起。
陆九渊在象山东坡筑亭。宣讲理学。听众往往多达数百人。荆门原先闭塞的民风和鄙陋习俗显著改变。各级主管部门交相列举陆九渊在荆门的政绩奏报朝廷。益国公、左丞相周必大曾强调。荆门军治理成效突出。可作地方长官“躬行”的榜样。
学术成就
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他以“心即理”为核心。创立“心学”。强调“自作主宰”。宣扬精神的能动性作用。他的学说独树一帜。与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正宗理学相抗衡。1145年4月。他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
陆学直接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心学”。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他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铄的。学的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受了蒙蔽﹐心就不灵﹐理就不明﹐必须通过师友讲学﹐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复心的本然。修养功夫在于求诸内。存心养心。具体方法是切己体察。求其放心。明义利之辨。自称这种方法为“简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是“明本心”。至于读书。则最重视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要求联系日用事物讽咏自得。反对习注疏章句之学。场屋之文。以谋求利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001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荆门,心学,陆九渊,象山,孟子,良知,朱熹,理学,宇宙,学说
没想到大家都对心学的开山鼻祖是谁?其主要观点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既然谈到心学的开山鼻祖。那么我们就要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心学。第一。心学是儒家学说的一个分支。儒家学说大致可以这样来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