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创

英法百年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表面的原因。是英法皇室的内讧。

深层次原因。是英法统治阶层争夺更大的利益。

表面的原因

中世纪之前。法国海岸经常遭受维京海盗的袭击。

公元911年维京人定居在今天法国诺曼底。被封为诺曼底公爵。是法国国王的部下。

1066年诺曼底公爵受邀请带兵渡过救援。却趁机袭击占领了英格兰。成为英格兰国王。

但英格兰国王又兼任诺曼底公爵。这就形成了矛盾。

原则上。英国国王当然是同法国国王平起平坐的。实力也差不多。

但英国国王又是诺曼底公爵。应该听从法国国王的命令。这就是冲突的根源。

法国国王感到英国国王的威胁。几百年来想方设法将诺曼底收归自己控制。

但英国国王又通过通婚。获得了法国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

双方的矛盾还在激化!

英国国王试图全力控制法国。法国国王则全力将英国人的势力彻底清除。

直接的导火索是

法国人不允许女人继任王位。而当时同查理四世血缘最亲的是英王爱德华三世。

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查理四世的姐姐。

然而。法国的贵族们认为不能让英国国王成为法国国王。这会导致法国贵族失去权力。

所以。他们推选了查理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为国王。成为腓力六世。

英王爱德华三世大怒。1337年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战争。战争持续了116年。

其他观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是此前英、法两国矛盾日积月累的结果:

1066年10月14日在英格兰东南部的黑斯廷斯两支军队正在交锋:交锋的两支军队分别是英格兰国王哈罗德的军队和诺曼底公国公爵威廉的军队。最终威廉赢得了黑斯廷斯战役的胜利。当年圣诞节这天威廉在西敏寺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是为威廉一世。黑斯廷斯战役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对英国成功的军事入侵。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能成功征服英国。此后英国开始了征服别国的历史征程。此后的英国王室直到今天都流淌着威廉的血脉。不过有意思的是:威廉自己却并不自视为一个英国人。在他看来:英格兰只是自己的领地之一。他的根基毕竟还是法国境内的诺曼底公国。此后的三百年里来自诺曼底的国王和贵族们说着法语统治英国和诺曼底。从这时起英、法两国纠结的关系就开始日渐形成。1154年威廉开创的诺曼王朝因无嗣而断绝。英格兰王位有诺曼王朝的末代之君斯蒂芬的外甥亨利继承。而在此之前亨利是法国的安茹伯爵。因此他所开创的王朝被称为安茹王朝(因其家族徽章为金雀花。故而又名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入主英格兰后统治着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安茹伯国、诺曼底公国、英格兰王国、阿基坦公国。这意味着此时的金雀花王室除了是英格兰国王之外同时在欧洲大陆的法兰西王国境内拥有诸多领地。理论上作为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的金雀花家族应该是法兰西国王的臣子。但与此同时金雀花家族又是英格兰国王。这就使双方的关系复杂起来。这一时期法兰西国王正在加强中央集权。致力于削弱地方诸侯的实力。在这一过程中金雀花家族治下的安茹、诺曼底、阿基坦等领地也遭到削弱。这自然会引起双方的对立。

1328年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卡佩王朝就此告终。按当时欧洲的继承习惯:某家族因无嗣而断绝的可以由外嫁的女儿及其后裔继承。查理五世既无子嗣也无兄弟。但有一个妹妹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早就对法兰西王室削夺自己的领地深感不满的爱德华三世趁机提出自己对法兰西王位享有继承权。这下他不仅要恢复自己在法国境内的原有领地。更是打算直接将整个法国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然而法国贵族搬出法兰克人的早期《萨利克法典》要求王位由男系继承并推举了查理四世的堂兄弟瓦洛亚伯爵之子菲利普为王。爱德华三世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勉强接受了这一结果的爱德华三世其实仍心有不甘。而这时英、法之间的经济矛盾也开始升级。于是令爱德华三世萌生了新账旧账一起算的念头:当时英国的国家经济和王室金库的运作在相当程度上都依赖于羊毛贸易。欧洲大陆上的佛兰德斯地区是羊毛贸易中心。在长期的羊毛贸易过程中佛兰德斯同英格兰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联系。然而在1328年法国占领了佛兰德斯。这就形成了当地经济上同英国联系密切。但在政治上隶属于法国的纠结状态。佛兰德斯的羊毛制品厂商和经销商作为对英羊毛贸易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拥戴爱德华三世。而由法王册封的佛兰德斯伯爵则站在法国一边。除了此前英、法之间纠结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外。当时的国际形势也加深了英、法之间的矛盾:从爱德华三世的爷爷长腿爱德华一世起英格兰就致力于统一整个不列颠岛并成功征服了威尔士。然而位于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则成为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尽管爱德华一世在1298年征服了苏格兰。但1307年苏格兰人在爱德华一世死后发动起义并成功驱逐了英格兰人。此后英格兰同苏格兰就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法国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念同苏格兰结成同盟并一直为苏格兰提供援助。

其他观点:

从1337年至1453年。英法两国之间断断续续发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在历史上就叫作“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争夺法国王位继承权。1328年法国加佩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当时的英王是爱德华三世。他的母亲原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妹妹。所以查理四世一死。爱德华就想以外甥的身份继承法国王位。但是。这个企图遭到法国贵族的反对。他们选举查理四世的侄子腓力继承王位。他就是腓力六世。爱德华三世当然不满。这就预伏下了发动战争的杀机。

第二是争夺封建领地。这时候。法国境内的阿奎丹地区仍属英王的领地。法王企图把这个危险的邻居—英国的势力逐出法兰西。而英王则竭力巩固和扩大他在法国的领地。

第三是经济上的原因。主要为了争夺羊毛纺织业极为兴盛的佛兰德尔地区。当时。佛兰德尔主要依靠从英国进口羊毛为原料。如1300年。英国的出口总值为三十万镑。其中羊毛即占二十八万镑。并且主要就是以佛兰德尔为市场。所以。从经济上看。佛兰德尔同英国的利害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在政治上。佛兰德尔伯爵是法王的附庸。因此。两国争夺佛兰德尔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

由于佛兰德尔经济的发展。农民和城市工商业者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也越来越尖锐。1323年开始的农民骚动。很快得到城市上层的支持和参加。佛兰德尔伯爵路易逃到法国。请求法王援助。1328年。腓力六世的军队镇压了起义。并建立起对佛兰德尔的直接统治。城市的特权被剥夺了。无家可归的市民和贵族跑到英国去的很多。1336年路易更将所有在英国的商人尽行逮捕。爱德华三世采取报复手段。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尔各城失去英国的原料供应。归咎于法王。乃支持英国。佛兰德尔问题成为英法冲突的焦点。终于直接引起战争爆发。

六英法百年战争总的看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1360年。1337年战争开始。1340年英国海军打败法国海军。控制了英吉利海峡。从此。英军开始进入法国国土。1346年双方在克勒西会战。当时法军以骑士贵族为主力。但他们杂乱无章。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英军主要是以由弓箭手组成的步兵为主。两翼才配备骑兵。以备包抄之用。因此。战斗一开始。法国就以密集的骑兵队冲击英军;而英军却是在原地伫立不动。静待对方冲至有效射程时。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射向那一大群杂乱密集的骑兵;于是法军人仰马翻。互相践踏。大多数骑兵还没有跑到英军阵前。就死于箭下了。待到少部分骑士冲到英军跟前时。英国骑兵从两翼飞快地冲杀了出来。以有生力量对付那疲惫而又被重创了的法国骑士。犹如削瓜切菜般。把法军打得大败。这一战。法军阵亡的骑士达一千五百名之多。而英军只损失三名骑士和四十名步兵而已。

克勒西战后不久。1356年两军又在波亚迭发生了第二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昏庸的法国国王约翰因鉴于克勒西失败的经验。当他看到英国弓箭手时。突然心血来潮。立即命令他的骑士们一律下马。改马战为步战。然而。那些身着沉重的铁制盔甲。武装到头顶的笨拙的骑士。下得马来。不要说作战。连行走都十分困难。约翰的决策。可以说。在还没有交手之前。已经决定了法军失败的命运。事实也正是如此。交战的结果。不仅大批法国骑士当了俘虏。连法王约翰自己也被俘往伦敦。英国则借机向法国索取大量赎金。

战争的失败。庞大的军费开支。大量赎金的征收以及战争的蹂躏和生产的破坏。使人民忍无可忍。1358年终于引起了法国的“扎克雷”起义。扎克雷起义虽被镇压。但法国也无力再战了。因此。在1360年5月30日英法两国缔结了布勒丁尼和约。使战争暂告结束。

1364年约翰王死去。他的儿子查理即位。称查理五世。查理五世继位后。利用和约休战的时间。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整顿。如修筑城堡。建立雇佣常备兵。吸收并增加了炮兵队。建立军官等级制和成立一支新海军;同时设商船队。优待和支持城市市民。从而增加了国库收入并采取严格控制大贵族和联合中小骑士的政策。因此。不仅在经济和军事力量方面得到加强。在建立统一强大的王权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查理经过一番整顿。感到自己的力量已强的时候。乃于1369年再次挑起了与英国的战争。他的战术是避免同英军打阵地战。更多地使用了防御战和游击战术。因而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夺取了绝大部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于是第二阶段的战争在1396年时由于双方缔结停战协定。暂时又告一段落。

在第二阶段过程中。由于英国在战争中失利。领地丧失。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等等。曾导致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的爆发。当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一个新的机会又出现在英国的面前。从而使百年战争进入了第三阶段。

法国由于第二阶段的胜利。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又趋尖锐。1380年查理五世死后。由他十二岁的儿子继位。称查理六世。即位之初。由他的几个叔父摄政。造成政局混乱。暴动迭起。直到1388年查理六世在他的兄弟奥尔良公爵支持下才得亲政。但到1392年。查理突然得了癫痫病。举止错乱。无法主持政务。因此。又出现了两大封建主集团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这两个封建主集团。一个是以勃艮第公蔚约翰为首。联合法国北部各封建主的勃艮第集团;另一个则是以奥尔良公爵查理和他的岳父阿马涅克公爵为首联合南部和东南部城市与封建主的集团。它被称为阿马涅克集团或叫作奥尔良集团。

两个集团的战斗初期。奥尔良派得胜。于是勃艮第派就勾结英王亨利五世来法。并承认他继承法国王位。因此。从1415年英法百年战争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1415年8月。六万英军在诺曼底登陆。10月25日英法两军在加莱东南的阿金库尔会战。其结果就象1346年的克勒西战役一样。法军又被英国弓箭手击败。死亡六千余人。而英军仅损失一百余人。法王不得已被迫承认英王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继承人。1422年亨利五世死去。他的儿子亨利六世即英王位。并同时自称兼为法国国王。这时。法王查理六世也死了。他的儿子不甘心放弃王位。在法国南方大封建主的支持下。也继承了法国王位。称查理七世。这样一来。法国同时出现了两王并存的局面。法国北部基本上在英军控制之下。南半部虽留在法国手中。但形势岌岌可危。百年战争必然要继续下去。

几十年在法国土地上的混战。使法国人民处于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悲惨境地。特别是长期遭到英国军队的蹂躏。一种普遍的民族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心中觉醒。作为民族自觉的突出的表现。一个是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等英国占领区。出现了人民自动组织起来的游击武装。另一个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战争第三阶段的法国民族女英雄一贞德的事迹。

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是以勃艮第派勾结英军于 1428年入侵法国开始的。战争初期。英军在勃艮第派支持下很快就席卷了法国整个北方。查理七世被迫退往南部。 1428年10月英军包围了通往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只是由于贞德所代表的、具有法国民族意识的民族武装力量才击败了英国侵略军。才使查理七世得以正式继位称王。虽然。查理七世忘恩负义地出卖了贞德。但是由贞德所点燃起来的反抗英国侵略者的熊熊火焰。却因贞德的死而越烧越旺。法国人民的游击队伍到处组织和发动起来。并且这些起义往往是与反北方封建主集团一勃艮第派的斗争结合进行的。因此。在1435年。勃艮第公爵腓力不得不与法王查理七世重归于好。从而使英国侵略军失掉了一个有力的盟友。1436年法王收复了巴黎。从此。法军在人民游击队伍的支持下。连连取得胜利。1453年。两军在波尔多附近发生决战。英军全军覆没。而英王在法国的领地除加莱港外也全部丧失了。英法百年战争至此结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24:24

    法国,英国,诺曼底,英法,爱德华,国王,查理,法王,英格兰,战争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24:24

    没想到大家都对英法百年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24:24

    表面的原因。是英法皇室的内讧。深层次原因。是英法统治阶层争夺更大的利益。表面的原因中世纪之前。法国海岸经常遭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