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
原创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因为国家战乱。诗人飘泊不定流离失所。通过生死二茫茫的艰苦磨砺。对家国不幸的爱恨积累了丰富创作灵感和现实阅力。充实完善了诗词的升华。才有了国家不幸诗家幸。写到沧桑诗便工的描述。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我谈一点看法:

所谓“国家不幸”即天灾人祸(自然灾害、动乱、战争等)国家的不幸必然危及个人和每一个家庭。诗人的生活当然也会受到牵连。

清初归庄在《吴余常诗稿序》中云:

太史公言:“《诗》三百篇,大抵皆圣贤发愤之作。”……。故自古诗人之传者,率多逐臣骚客,不遇于世之士。吾以为一身之遭逢,其小者也,盖亦视国家之运焉。诗家前称七子,后称杜陵,后世无其伦比。使七子不当建安之多难,杜陵不遭天宝以后之乱,……未必其能寄托深远,感动人心,使读者流连不已如此也。然则士虽才,必小不幸而身处阨穷,大不幸而际危乱之世,然后其诗乃工也。

在归庄看来,诗人个人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但更可贵的是能把国家民族和自身的荣辱联系起来,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奔走呼喊。真实反映时代生活的诗作,才能引起思想情怀的共同激荡,从而成为不朽之作。

苦难是笔财富。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写出的诗文。由于是真情实感。所以才感人至深。

我国有“诗穷而后工”的说法。“穷”不是说生活贫穷。更主要的是走投无路——“穷途末路”。便会“发愤著书”。屈原、司马迁是这样。李白和杜甫都是这样。正因为有了“安史之乱”这个唐帝国的大不幸。李杜都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他们的诗作不只是反映个人的命运。更是关注国家命运才使李杜的诗作大放光芒。

总之。诗作源于生活。是社会现实成就了诗人。所以陆游说:“天恐文人未尽才。常使零落在蒿莱”。只有经历了社会离乱的愁苦才会写出感人的传世之作。

其他观点:

\"国家不幸诗家兴\"。这种观点肯定了文坛上诗的繁荣景象。但是不全面。不科学。需要指出。诗人大部分是不上战场的文人。不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是。他们并不都是风花雪月。吃喝玩乐。四处观光。而是一腔热血。忧国忧民。用豪迈诗句表现出爱国激情。例如。曹植就发出\"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言。再如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颠沛流离。陷入艰难困苦之中。但是他时刻心系国家。忧国忧民。慨叹\"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終\"?而当\"剑南忽传收蓟北\"时。他激动不已。\"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多么高兴啊。陆游更是一位爱国诗人。即使到了临死时。他也不忘国家兴亡。谆谆告诫儿子\"王室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李清照尽管是女流之辈。同样爱国。她赞叹霸王喋血江边\"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类似于以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必赘述。诗人们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诗言志。诗代表了他们的心声。相信没有哪个诗人会为国家动乱高兴。只是没有能力去参与制止战争而已。所以。那种\"国危诗兴\"的说法是片面的。脱离了现实生活。只看到了局部。没有看到事情的实质。是在用障眼法迷惑大众。我们不能认可。

2\".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论与看待诗及诗人的片面观点雷同。仍然是不顾客观事实。妄下结论。不值一驳。如果这样看问题。只能起到哗众取宠、扰乱视听的作用。应该纠正这种观点。还诗坛一片新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30

    国家,诗人,诗作,不幸,爱国,观点,的是,都是,之作,他们的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30

    没想到大家都对“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30

    因为国家战乱。诗人飘泊不定流离失所。通过生死二茫茫的艰苦磨砺。对家国不幸的爱恨积累了丰富创作灵感和现实阅力。充实完善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