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贯穿在人际关系和治国理政方面。儒家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的内容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由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到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内容。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弥漫。群雄逐鹿。在这样一个动乱年代。整个社会的思想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便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儒家思想中。“礼乐”、“仁恕”是其思想精华。它的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中国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更深远的影响着中国的政治进程。
“仁”和“恕”是儒学人际关系体系的核心。“颜渊问仁。子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道:“有一天恢复了周朝的礼制。天下便都成仁了。对于周朝的礼制。孔子是极力推崇的。
“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只要人们都遵守这个社会的规范了。整个社会便会井然有序。也就“天下归仁矣”。对于“恕”。孔子说: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其实“恕”和“仁”都是相同的概念。就是“顺乎其本性的善而固力执行”。这就是儒家思想之精义。其结果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乃至到今天仍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他观点:
封建王朝对于儒家思想的看法和作用不是统一的。我以秦汉两朝为例说说。
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秦大举“焚书坑儒”。视儒家思想为逆道。不可学不可用且不能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儒家思想的完全抛弃。大秦帝国不可谓不强大。且有李斯治法于内。蒙恬讨乱于外。修长城以拒外戎。然而不过短短十五年时间就崩塌了。
刘邦经过多年征战。力败楚王项羽。打下汉家江山。汉初他以道家治国。强调休养生息。并且刘邦向来轻儒。还曾发生过“尿撒儒冠”的腌臜事。然而。当上皇帝的刘邦也逐渐认识到了儒学的作用。第一个改变刘邦思想的是大臣陆贾。
建国初。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称赞儒家经典。刘邦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他还举了商汤和周武王打天下和治国经验。以及暴秦灭亡的教训。他甚至刺激刘邦说。假如秦始皇行仁义。法先圣。那还有陛下今天的江山吗!
第二个直接劝刘邦启用儒家学说治理朝政的是降汉的楚臣叔孙通。建汉之前。叔孙通曾经穿儒服来见刘邦。刘邦很厌恶。改为短衣楚制才让刘邦高兴。刘邦称帝后。满朝皆是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不免缺乏威仪。叔孙通劝谏道:“夫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于是刘邦让他起草朝仪。
让汉朝全天下尊儒并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两件事。一是刘邦祭孔。二是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
皇帝祭孔。自刘邦始。《史记》记载:“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太牢。最高规格的祭礼。是用猪牛羊三牲全身做祭品。皇帝祭祀时才用。刘邦经过鲁地。以太牢祭孔。不仅意味着刘邦对儒学的肯定。也标志着官方对儒学地位的最高认同。此后。各诸侯、卿大夫、宰相到任。常先拜谒孔子墓。然后才就职处理政务。
经过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大发展。汉武帝时期。更需要建立中央专制的集权制度。于是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用。以此。儒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核心思想。
其他观点:
古人称。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教儒道佛。在中国的人间社会。对中国人的社会发展和人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其中。儒家是绵延了中国数千年以来的主流思想。中国的社会制度、治理方式以及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道家和佛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只是扮演着配角的角色。所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那么 。到底什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又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那些影响?听好玩的国学慢慢道来。
严格地说。儒家思想更多地指的是。先秦时期开始创立的。以孔子和孟子思想为主体的思想。在孔子和孟子以后。出现了先秦最后一个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不过。他的思想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进行了改造。他重视礼法兼治。所以他的弟子韩非子、李斯。从荀子的学说中发展了法家思想。
在汉朝以后。董仲舒在儒家思想中加入了阴阳五行学说。到了宋明理学。北宋五子、朱熹等哲学家。从佛教中吸收养分。发展出了理学。到了明朝的王阳明。吸收了孟子等思想。发展了心学。无论是董仲舒。还是朱熹王阳明。他们的儒家学说。都可以说是后儒学。当然也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部分。
儒家学说的基础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因此。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儒家学说。它的核心是仁学。这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爱人就是要爱别人。爱自己。然后把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爱人的情感。推己及人。甚至是推己及物。要用爱人的心去对待别人。对待社会。对待天地万物。这就是儒家的“泛爱众”和“民胞物与”的思想。
所以说。儒家思想的所有的着眼点都是人。所以说。儒家思想是仁学。更是人所以。儒家的仁学。其实讲的是如何处理好三种关系的问题。
第一。是人的价值也就是人的主体性的问题。或者说是人何以为人的问题。更是人如何处理好身体与心的关系的问题。在人的主体性问题上。儒家强调性善论。这是孟子提出来的。认为人的内心深处天然地而不是外物外加在自我身上的一种德性。这种德性就是人有四种善的萌芽。即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好恶之心和辞让之心。
既然人有这个四心。那么人就应该努力向善。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所以我们可以说。儒家的个人主体性。其实就是要求人努力向善。最终实现内圣之境。
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儒家强调爱人。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把这个叫做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一定要先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人树立一种推己及人和换位思考的理念。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另外一方面。既然要实现和谐。那么就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这个规范在孔子看来是名。在孟子和荀子看来是礼。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的等级规范。他要求人们各安其位。既不能缺位。要做你应该做的。也不嫩越位。
第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儒家思想很有现代性。儒家希望把仁者爱人的思想。推广到天地万物。对天地万物也要仁爱。这种思想在北宋的哲学家张载那里。有非常清楚的表述。张载提倡我们要“民胞物与”。也就是说。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善待自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儒家思想的基础是宗法制。而宗法制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上的。所以。儒家学说所有的内容。其实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儒家首先发现并挺立起人的主题价值。然后寻求解决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条非常明确的逻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147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儒家,刘邦,儒家思想,孔子,思想,都是,学说,董仲舒,孟子,中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贯穿在人际关系和治国理政方面。儒家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的内容丰富